相比异地恋,更难熬的是异地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01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对十年异地恋结婚的男女,很开心,世间少有这样的真情在,如果你恰好拥有,那就且爱且珍惜吧。

上学时跟一位舍友在宿舍聊侃,她说她以后找对象不会找异地恋的:异地恋只会让你想哭的时候找不到肩膀,开心的时候不能分享,就算拨通电话,距离也会使两人的热情大减;他感受不到你伤心时,温热泪珠的温度,也感觉不到你开心时,身上每个细胞的颤动。

而我觉得每个异地恋的情侣都在深爱着对方,这样的爱就像一千个太阳的光芒,它的犀利可以穿透任何一种乌云,让天地融合,光芒万丈。

02

我把结婚以后两地分居的夫妻称为异地婚。

相比于异地恋的乐观,我觉得异地婚更难熬。

大部分异地恋都是自由恋爱,他们经历了相识,相知,最后相恋,他们都是自愿选择的结果。

而异地婚不一样,他们有的是自由恋爱而结婚的。有的是经人介绍相亲而结婚的,甚至不用经历多长时间的了解就已经结为夫妇,转换为父母,这期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一年以上的少之又少。

文文就是异地婚,25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一个男孩,互生好感,半年之内完婚,婚后两个月,怀了身孕,男孩在北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了三年,婚后回到他们所在的小城市,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又回到了北京。

整个孕期,文文跟新婚丈夫就是两地分居,虽心有抱怨,但也无可奈何,男人总要出去挣钱养家,怀了身孕的文文处于辞职状态,也没有收入。

就这样新婚燕尔,只能靠手机互诉衷肠,可是哪有多少柔情细语呢,明明认识不到一年的时间呀!

生产前的半个月,文文从娘家回到婆家,虽是自己家,却各种不习惯,熬到了有阵痛时,电话通知了丈夫,回来迎接新生命。

文文经常觉得自己结了个假婚,直接就过度到母亲这个角色了,丈夫在孩子满月时就去了北京,文文开始了家庭主妇的生活。

公公婆婆年龄大了,孩子满月后就回到了自己家。

每天文文和一个只会睡觉的小婴儿在一起,水龙头坏了,自己找人来修,开关坏了,自己从网上下单买个新的。

有时候孩子睡觉,她也睡,醒来不知道是晚上还是早上,自己弄点饭,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生活里没有惊喜,只有丈夫每天一次象征性的问候。

日子久了,心都麻木了,每天的日子只有她和孩子,日子里除了吃饭就是洗衣服,打扫房间,丈夫像个外星人一样存在于她的手机里。

之前所有对婚姻的美好憧憬都止步于距离 。

每一次期待见面,又害怕离别,见面五六天,离别五六个月。丈夫在北京所住的地方,地方小,阴暗潮湿,也不适合带着小小的婴孩过去团聚。

距离长了,心也就远了,虽然双方之间没有隔着整个地球的距离,却也隔着一千公里,想念的时候也只能隔空喊话,需要陪伴的时候也只能看看彼此的照片,慢慢现实冲淡了激情,各自双方都麻木了。

两个人的日子成了一个艰难的坚持。

03

灵灵和文文一样异地婚,让灵灵引以自豪的是:她的结婚对象是相恋三年的男友,大学相恋,毕业结婚,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灵灵和老公的老家是一个地方的,灵灵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老公在上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公务员的工作很适合灵灵,上海的工作很适合老公,俩人自信满满,觉得距离绝不是他们之间的鸿沟,只要他们想,一个小时的飞机,他们可以一起回家吃个烛光晚餐。

可是有了孩子以后一切都变了,生活开支增加了,他们也忙了,鲜少有时间去吃烛光晚餐,灵灵工作加带娃,老公为了他们更好的生活,白天加班,晚上应酬。

老公每次匆匆回家,灵灵和孩子已经在睡梦中了,第二天又慌里慌张的回去,夫妻俩根本来不及温存片刻。

每次老公走时,灵灵都眼巴巴的望着远方,期待着下一次见面的时刻。

有些爱,在等待里,走着走着就散了。

时光虽好,却熬不过等待。

他每天在他的世界里叱咤战场,你每天在你的世界里顽强抵抗,爱成了莲藕里的丝线,虽藕断丝连,却抵不过距离这把刀。

可能这把刀架到脖子后面的时候,你却依然躬身向前,没有一丝察觉。

灵灵恐惧:有朝一日,这刀会斩断婚姻的纽带。

04

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去经营的,生活里无论少了哪一方的参与,婚姻的质量都会打折,在这难熬的异地婚里,我们不应该是打折的商品,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真情。

别把爱熬成了等待,有时候异地是我们的无可奈何,但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距离上,永远记得我们上路时的初心。

记得为爱人和孩子留出时间, 余生不长,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我们方才有始有终。

有的时候,并不是你忘了来时的路,只是灯红酒绿,你懒得想起,一时贪玩,酒里醉了自己,忘记了初心。

异地婚,如果爱,请深爱。双方及时沟通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把距离当成小别胜新婚的跳板,把生活拉进一个更高的高度。

愿你余生有人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