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别称演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最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对小孩的称呼。

我们以前称呼小孩就是“孩子”“宝贝”,最正常的说法就是孩子,我家的孩子怎样了,某某家的孩子怎样了,很亲切,很自然,也很朴实!

当然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一家只生一个好”,只允许生一胎的时候,于是,独生子的称呼从“孩子”转变成了“宝贝”,因为,“孩子”不足以表达出对自己孩子的喜爱、疼爱、宠爱,怎么办,家里就这一个呀,肯定是宝贝,家里的老人小孩,都会围着他一人转,那就是“宝贝”。于是乎,聊天就成了你家宝贝怎么样,我家宝贝怎么样。甚至为了更好地表达心中的疼爱,给孩子取得小名就叫宝宝、贝贝。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小孩又有了新的称呼,那就是“小屁孩”。“小屁孩”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称呼起来既有宠溺喜爱的意思,又有嫌弃、轻视的意思。于是乎,在家长们之间的聊天中,人们就更多的使用了“小屁孩”的称呼。因为,当孩子比较优秀时,家长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小屁孩是可以掩盖自己的骄傲,显得自己比较谦虚;当孩子确实调皮不懂事时,家长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小屁孩”,确实有嫌弃自己的孩子之意,说给别的家长听,也表示自己是在管自己的孩子,只是自己的孩子还是不懂事,别人也就不会笑话自己了。

但是,“小屁孩”这个称呼还没有使用多久,新的称呼又出现了,那就是“熊孩子”。“熊孩子”就是指那些专做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可爱的孩子。现在对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来一句“这些熊孩子”或者“这个熊孩子”。这声称呼既包含对孩子的批评,也包含对孩子的包容。通过“熊孩子”的“熊”的背后,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特点:首先,这群孩子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管别人的感受和看法。其次,这群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一有机会就会朝着自己喜欢快乐的方式做事,不愿意稍作等待。

最近,网上流行一段话:“万兽出笼,天下大乱,统一发放:各回各家,各气各妈。学校咋气老师,在家咋气爸妈。老师闭关修炼,来年再战!”孩子的称呼又变成了“兽”。这个“兽”的全称是“四脚吞金兽”,意思是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不懂事的时候,无法沟通,只会四只脚爬来爬去,并且还特别能花钱,于是,“兽”也指花父母钱的年轻人。“四脚吞金兽”这个词火起来,是源于2018年11月网上流传的一个短视频:四脚吞金兽,又名“小祖宗”。初始技能一哭二闹三打滚,养大后自动附加说话、打酱油、气人等魂环。需要提前十个月预定,两种型号,系统随机选择。超短待机,耗电惊人,两小时一充。没有图纸,不能退货,售后失联,没有自理能力,性格设定和语音库都需自行安装。少年期支持无线充电,青年期配对需支付大量金币,氪金玩家首选!25岁自动随机觉醒本命隐藏技能,孝感动天或拔氧气管子……“四脚吞金兽”就形象的形容了养一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大笔财产投进去,为的只是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只要你还在花父母的钱,那你就一直是“四脚吞金兽”。当然,孩子如果优秀,父母会称呼他们为“神兽”,虽然还是调侃,可是包含的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

从孩子的称呼的变化,完全可以看出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进而也可以看出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对孩子的要求。

首先,孩子的自身特点通过称呼越来越明显。以前,每家的孩子很多,大家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质朴的生活,简单的追求,对于孩子,没有过多关注,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所以“孩子”是最质朴的爱。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就在家庭里显得尤为重要。过多的关注与疼爱,孩子自身的个性越发明显,他们不仅表现得是不懂事,甚至是做令人讨厌的事情,于是由“小屁孩”升级到了“熊孩子”甚至到最后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就是“吞金兽”。

其次,称呼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社会对孩子的要求。父母对孩子的称呼,其实折射出的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无形当中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是关注,孩子身上的问题越突显:不懂事、调皮、无理取闹、特别能花钱、学习还不认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之间最为重要的攀比内容,于是由还能容忍的“小屁孩”到了不能容忍的“熊孩子”,到了完全嫌弃的“吞金兽”。

不知道“孩子”的别称还会发展成什么,好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