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累人的并非是生活本身,而是深藏在骨子里的欲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相传古代波斯,有一个外号叫山中老人的人,用砒霜来浇灌蔬菜,蔬菜黄了以后,他又去喂兔子,兔子中毒身亡。

于是呢,他把兔子的肠子拿出来,放在空地上,天上飞的老鹰会把兔子的肠子,当成自己美味的晚餐。

老鹰吃了兔子的肠子,第三天或者是第四天,毒发身亡,从天上一下掉到海里。

海里的鱼就把这只鹰,当成了自己美味的晚餐。如果把吃了鹰的鱼,端到人的饭桌上,你猜结果会怎么样?

那个人在经历了半个月的肠胃疼痛,心脏难受和幽门脓仲之后,不幸过世。尸体解剖后,医生会告诉你,病人是死于肝肿瘤,或者是伤寒热。根本看不出是因为下毒所致。

这是电视剧《传奇之王》中的一段台词。这故事在电视剧自然是说下毒的技巧。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段鲜活的生态链,是说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之间也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不由让我想起曾经在国营企业下岗前的故事。那时候下岗的政策一出来,企业里的风气就发生了翻天覆地而又微妙的变化。大家表面上同病相怜,比以往任何时候和谐,其实背地里大家都在各使各的劲。真是佛有佛法,道有道规。

其实,这事回头再看,也是很符合人性的,利益当前,才是最真实的人性。尤其是看了以上关于“下毒”的故事,我突然对这么多年来压在心里,想不通的事幡然醒悟了。

那时候,我干终检。对于一个企业,自然也算一个关键的岗位。说这个岗位关键主要体现在,这个岗位“皇亲国戚”普遍存在,那时候企业领导都喜欢把自己老婆,妹子,小姨子,情人什么的亲戚放在这个岗位,我们四个终检中,有三个就是公司中层的夫人。再一个这个岗位的优势体现在工作性质的弹性大,这个岗位干什么,怎么干完全取决于一个公司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

那时候,国有企业讲究的就是上位还是下岗,至于公司的效益,上至老总,下至普通员工,没人在乎,反正工资与干多干少关系不大。这也许也是一些国营企业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吧!尤其下岗政策一出,大家的心思都在维持关系,耍手段,动心机,只要能留下来,干什么都行,就是不干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不下岗,跟你怎么干工作没关系,但跟你的人脉,“为人”却很有关系。

就拿我们质检部的下岗来说,第一个下岗的要数我们部门最年轻的同事,她来这个岗位是因为老公被提了车间主任,而她下岗也是因为受了老公的主任被换下来所牵连。从个性而言,她做人有点张狂,但她老公确实属于踏实肯干,但夫妻是利益共同体,老公的主任被人抢走后,她自然在质检部待不下去了。

其次下岗的要算我们部门最有工作经验的大姐,那时候她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质检,人也细心,属于资深检验员了,为人也算谦和,工作又是没的说,她的下岗也是受了老公下岗的影响。她老公是研发中心的副主任,在裁员浪潮的冲击下,也算是未能幸免于难,并波及到了家人。

如果说两位同事的下岗都是受老公牵连,可以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接下来我的下岗就有点戏剧性。

我在公司没有裙带,也没有关系,只因为我本来就是学化工的,那时候正好遇到一老总看重产品质量,所以毕业后一直在车间实习的我就自然而然的从车间被要到了质检中心。要说那时候质检中心无论学历还是工作经验,我都属于有优势的,加上曾经顶头老总看重学历和技能,所以虽然原老总走了,我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要裁也得动点心思。

于是最后他们采取让我再度下车间倒班,美其名曰换岗,而我那时候一个人带着上小学的女儿,上夜班肯定不行,所以我只好主动同意卖断走人,腾出岗位给别人来。

就这样质检部四个人裁掉了三人,剩下一人也是公司中层的夫人,更是副总的情人,自然而然被留下来了。当然她留下的主要原因并非关系,而是她本人也是个“惹不起”的主人,在下岗的档口,她找机会暴打了管人力资源的经理的老婆,于是和人力资源经理的妻子属于双双待岗处理,在处理阶段她天天给集团打电话,希望公正处理此事。她的做法显然给了集团的人压力,即使人资经理神通再广大,再圆滑有本事,也只能把她留下来。好在她年龄临近退休,算是在企业下岗裁员的浪潮中终于熬到了退休,成了一个为数不多的善始善终者之一。

裁掉了三个人,活自然一个人干不了,产品质量又不能不抓,至少不能明着不管质量生产出厂产品,没办法,公司只好把搞技术的几个人叫过来充数,要说确实是充数,因为几个搞技术的大爷,本来就在公司多年未出过新产品,懒散惯了,怎么可能愿意干活,更何况质检工作虽然和技术密切相关,但毕竟相差甚远,于是就这样,质检部形同虚设,很显然不久,客户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纷纷退货。于是,各个新来的领导又以此为借口,不断的给质检部放人,到后来因为裁员,质检部由四个人变成了十多个人,最后一直到企业由于没有订单,而转产其余产品,变成了管业生产,管业生产的特点不像化工产品需要专人检验,而是人人都是检验,人人也都不管检验,于是乎,屏各种关系上来的十多个检验员,再又一次裁员分流中要么被裁,要么被分流,到此质检部算是正式在公司被解体了,直至公司真正倒闭关门。

那时候,公司每天都有新变化。记得变数最大的要数车间主任,最快的时候,一周换了三个人,真可谓活生生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公司的制度朝令夕改,谁上都有一套。每个人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看似每个人之间毫无关系,但过后一想,谁也不能算是赢家。

那时候,每次变革都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有人因为下岗而改变,有人因为挤走了别人而改变。

起先,大家都想得简单,单纯的以为挤走了别人,自己就安稳了,也有人以为背后使点劲赶走一些人,就能如愿以偿的换个岗位。以为自己“换上蟒袍就是太子。”,后面才知道裁员其实根本没个头绪,没个结果。每个人都是案板上的肉,谁都一样,难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

记得以前看《读者》,看过一篇《刺猴》的故事。

是说某高级饭店为了取猴脑做宴,总会关一批猴子在笼子里备用。而每次取猴脑时,都会打开笼子放出一只猴子,起先猴子并不知道放出去的猴子,会送命,以为出了笼子就有了自由。于是大家只要一看到笼子门打开,便迫不及待的推推搡搡往门口挤。唯恐放猴子时,自己出不去。有的猴子甚至为了放出去,每次一看有人来开门,就不惜推搡,撕咬同伴,所以每次开门时总有猴子之间彼此惨杀,惨不忍睹,有的猴子还没有放出去就已经被咬死了。而猴脑又是要从活着的猴子头上取下才更好吃,于是大家想出个注意,每次吃猴脑前,先带客人去笼子前自己挑一猴子,然后在笼子前当场宰杀取脑。这样猴子便知道了放出去的猴子的下场。于是以后再放猴子时,猴子便用尽力气把同伴推到笼子口,以换来自己的安全。每次这样做的猴子,并不会想到笼子里的猴子,其实迟早都是要死的,其死法也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迟早而已。当然,早死的猴子遭受惊吓也要比晚死的猴子少,晚死的猴子比早死的猴子动过的心思要多得多。

猴子的故事,完全和我原来企业的故事相同。起先大家只知道下岗后,生活无着,后来才知道驱动下岗的是人性,并非企业本身的效益。你挤走了别人,以为自己安全了,岂不知人家领导还会放一个自家的关系户,最终挤走了别人的人并没有轻而易举的如愿以偿,到最后自己也成了那个被人挤走的猴子。

我离开企业已经十年了,而下岗的话题喊了过二十年了,所以我属于中间被挤出来的“猴子”,而今年我曾经的同事又一次被分流出了公司。

当然在我看来,这都是一些曾经的“人精”,而今却在“人老珠黄”后被人抛弃,他们心里的不平衡可想而知。不平衡归不平衡,又能怎么样呢?人才辈出,谁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不过不得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残杀,最后留下来的,自然是人精中的人精。当然生存竞争,适者生存,“金字塔”顶端的,谁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呢?

这也许就是现代人个个出来都说压力大的原因吧!人活着不只是活好自己,关键还是看着身边的人倒霉,这能不累吗?

真正累人的并非是生活本身,而是深藏在骨子里的欲望。

一个人要想活得不累,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了,心才能简单,心简单了,活得才能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