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最广的书法作品——中国人民银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27

“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古雅和美的汉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但是人民币,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大楼、标志、形象运用、收藏币等与人民币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有这几个遒劲的汉字。

“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从第二套人民币出版,一直到现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先后沿用了60余年。

要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书法作品,绝对是“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了。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六个遒劲有力的汉字,到底是谁写的呢?

这个事情曾经引起不少波澜。有说是董必武写的,有说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写的,还有的说是当时总行研究处处长冀朝鼎写的,因为他们三人都写得一手好字。

但是,这三个人都不是真正的书写者。

直到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才最终公布了这位堪称曝光率最高的书法作者的名字——马文蔚(1904年~1988年) 。

马文蔚

相信,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都十分陌生,是的,马先生既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也不是什么风云人物,那为什么他的字会出现在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人民币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国币书法的传奇故事!

第二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中央决定货币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首套完整精致的货币。

对于票面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请谁来写,南汉宸行长难以定夺。他和印刷局局长王文焕一起来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想听一听周总理的意见,周总理对他俩说,钞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于是,南行长便想到了人行金融研究所的马文蔚先生。马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还有很高的文化书法功底。

1950年的一天,南汉宸请马文蔚来到他的办公室。南行长拿出一杆笔让马文蔚鉴赏。马文蔚说,这是一支宫廷御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马文蔚迟疑了一下说,这笔不如我那支笔好写。南行长就说,那就回去拿,今天我要跟你比一比,看咱俩的字谁进步得快。

马文蔚书写字样

马文蔚信以为真,拿着毛笔回到行长办公室。南汉宸说道,先写一个“中”。马文蔚就在天蓝色的虎皮宣纸上写一个“中”。再写一个“国”,就写一个“国”。

之后,“人”“民”“银”“行”“元”“角”“分”等十九个字逐一写出。

因为保密原因,南行长“略施小计”,让马文蔚书写了日后让人们倍加赞赏的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

南汉宸将设计好的第二套人民币票样送给了周恩来、邓小平和陈云等领导同志审阅、确认、修订上报后,从此马文蔚所写的文字就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上了。

马老站在中国人民银行标识下与人合影

马文蔚(1904年~1988年),阳曲县黄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在黄寨村读完小学后,父亲安排他到一家店铺当小伙计。但喜好读书的他却偷偷跑到太原报考山西国民师范完全科。

1925年毕业后,留师范附小任教,由于他聪明能干,被推荐到阎锡山创办的育才馆第10班培养。但他并不满足,不久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

1930年初,到阎锡山驻南京第三政府内部任科员、监察院秘书。中原大战开始后,经傅作义介绍到了上海,投入金融界,在国民党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任文书副主任。

1942年,马文蔚担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可是,生性坦直的他只干了半年,就被孔祥熙免了职。丢了官的马文蔚一直赋闲在北平,直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后,马文蔚由薄一波举荐,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7年,马文蔚被打成右派,1958年被遣回老家阳曲县劳动教养,1978年被平反。

1988年3月25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