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安全,如何不透过「恐吓、威胁」来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常听一些父母说,孩子过马路时不愿意牵着父母的手,为了让孩子知道严重的后果,他们就给孩子看一些车祸影片,结果孩子晚上噩梦连连,总是缠着父母,担心自己会死掉。原本是想让孩子提高警惕,注意安全,效果是达到了,但似乎又出现了其他后遗症。那么,关于儿童的安全教育,要如何去做呢?

其实我很理解这些父母们,他们太担心孩子的安危才会这么做,但为何起到了负面影响?

因为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制造的是恐惧,而恐惧是会传递的。我们因为恐惧,给孩子看车祸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爱。如果视频太过惨烈,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甚至创伤,孩子无法自己消化,就会出现做噩梦、黏人、担心自己死掉等行为和情绪。

孩子的安全,父母们一定是最重视的,不仅仅是过马路时的安全,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是否安全也受到关注。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其父母的职责,因此过马路牵好孩子的手,不允许孩子在危险的地方玩耍跑跳,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小诀窍,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不要牵孩子的手,而是牵着他的手腕,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孩子突然挣脱。

推荐阅读:研究发现:行人靠右走死亡率高1.2倍,逆着车流走两大优点

有些父母可能会问:「我让孩子知道死亡的后果,不也是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吗?」 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害怕死亡的后果,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生的美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珍惜生命,不随意做出危险的举动。

一个在爱和尊重中成长的孩子,是能够很好的感知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他会认为父母的提醒是一种关心和爱,不会故意和父母做对。只有处处受限制的孩子,才会总是在一些事情上挑战规则,为的是感受自己的力量。

因此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首先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的究竟是爱,还是恐惧?以及,如何以一个宏观的视角,给予孩子在适当年龄段所需要的帮助。

孩子大概从四岁左右开始,对生命的意识开始萌芽,会开始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追问也越来越多,父母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有些父母担心孩子总是不注意人身安全,在马路边乱跑,从高的地方往下跳,不知该怎么教育;还有的父母说孩子太过谨慎,生怕自己死掉,什么都害怕,不知要如何引导。这一系列的提问都指向了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生命教育」。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大概是父母们很头疼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思维中,从来都是很忌讳死亡话题的,更别说与孩子谈论了。我们小时候,如果问父母这样的问题,通常都是被简单地糊弄过去,或者被安慰不要担心。我们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在面对孩子提出类似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

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教授说,现在的孩子是「高孤独感、高话语权、高情感负担」的一代。这一代的孩子已经脱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有摆脱不了的孤独感,他们既不用思考吃,也不用思考穿,又孤独,于是就过早地开始思考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小时候也会问类似的问题,大人可能会用什么长生不老药啊、神仙妖怪啊等等解释糊弄过去,但这一套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却完全不管用。

如何与孩子谈死亡,属于死亡教育。现在有很多书籍、讲座等,都在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宏观一些,死亡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生命教育」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与孩子谈论死亡,而是要让孩子们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教育」这个概念最初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出版的《生命教育》专著中提出来的。生命教育其实是关于爱和生命的教育,是让孩子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小动物的生命,爱护大自然,对宇宙自然环境心怀敬畏,并与所有形式的生命和谐相处。

对生命的爱和尊重,是一切成长和学习的基础。而这恰恰是现在被很多「功利」教育包围之下的孩子们最缺失的部分。

生命教育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死亡教育」三个部分。

1.生存教育 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保证我们的生命体持续运转的基础。

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说的安全教育,比如告诉孩子如何识别危险,如何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以及在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怎样做,如何求助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的教育,这些都能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凭借自己的能力生活。

推荐阅读:小孩马路玩折返跑三次挨撞,交通安全教育要趁早!

2.发展教育 是让孩子感受生命发展的过程,感知生命的美好,从而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接触、照顾植物和小动物;乃至认识整个宇宙的诞生等。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游历各种自然风光;体验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欣赏关于宇宙、自然和生命的纪录片。

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丽、壮观与神奇,都会深深地滋养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机,并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心怀敬畏。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不同形态的生命,比如一些有缺陷的、残障的生命。

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霍金、海伦•凯勒、尼可•胡哲等人的故事;讲受伤的流浪猫狗是如何唤醒人们心中之爱;还和他们一起看了一个早产宝宝是如何从保温箱中的濒死状态,一点点成长到一岁时在院子里自由奔跑欢笑的经历。其间的艰辛和泪水,不言而喻。

而生命的力量,也无数次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也帮助孩子意识到生命的坚韧,也理解了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无权评判、剥夺他们的生命。这也是满怀敬畏的慈悲之心。

3.死亡教育 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用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衰老、死亡都是生命必然的部分,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孩子会明白生命的宝贵,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其它生命。

这三个部分是生命教育的整体,缺一不可。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不怕死,而是要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