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善跳跃的有袋动物

袋鼠具有强壮的后腿和巨大的脚,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跳跃 的动物。最大的一种是灰袋鼠,它有2米高,而且能跳到离地面2米的空中。灰袋鼠的跃速度是每小时40,每次跳跃 距离为8米远,但有人说曾见过袋鼠跳得比这还要高,还要快。

同许多澳大利亚的动物一样,袋鼠是一种有袋动物。小袋鼠出生时很小,在母亲身上育儿袋中长大。

刚出生的灰袋鼠不足2.5厘米长。它们穿过妈妈的体毛爬到育儿袋中,在那里找到奶头后就开始吮吸。

一只雄性红袋鼠正在跳跃。跳跃时,袋鼠向后伸出长尾巴来保持平衡。

一只在袋鼠和它的孩子。大约两个月后,幼袋鼠会试着钻出育儿袋来寻找食物。9个月后,它就完全离开育儿袋子。

袋鼠和沙袋鼠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一般来说,沙袋鼠只是比袋鼠小一些。
60.191.255.218:8000/Article/Class9/Class33/Class35/Class43/200410/233

负鼠-会装死的动物

回[动物简介]目录 发表时间:2006-5-4 22:15:23

有袋动物是母亲将产下的幼 在自己育儿袋中养育的动物。大部分有袋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及邻近岛屿。但负鼠却很特别,它们虽然是有袋动物,却生活在南北美洲。

最著名的要数佛吉尼亚负鼠了。晚上,它们到地面上 来觅食,但如果感觉到有危险,就会迅速地爬上树去 ,动物十分在行。幼鼠能够用尾巴卷住树枝上倒呆着摇摆。

出生时,幼鼠会穿过母亲的体毛慢慢地爬到育儿袋中。母鼠的袋中有足够的乳 头,可喂养13只幼鼠。

负鼠被狗或土狼追赶时,会发出嗥叫声或嘶叫声。但如果被抓住了,它就会装死,身体完全变得软瘫,这时,不少敌人便推动了吃它的兴趣,因为它们一般不爱吃已死的动物。

一窝出生只有几天的幼鼠正在母亲的育儿袋中。

负鼠的后脚上长着一个与其他脚趾相对的脚趾。也就是说这只脚趾能折起来,贴近脚底,就像我们的手指能折进手掌一样。这样,它就能抓牢树枝了。

幼负鼠离开母亲的育儿袋后,会在母亲觅食时趴在它背上。母鼠可能会因背上了太多的孩子而行动不便。
pupk/zt1/data/1746

有袋类动物

后兽次亚纲中唯一的一个目就是有袋目。它在白垩纪起源于古兽类祖先后即经历了大发展,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与原始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处于多少相等的地位而彼此竞争着。但是随着新生代的来临,有胎盘类开始显示出更加强劲的进化优势,使得有袋类在大部分的大陆区域内大大衰退并最终灭绝。

然而在两个地区里,有袋类在与世界其它地区隔绝的“世外桃源”里继续生存着。

一个地区是澳大利亚,在白垩纪或白垩纪末期在有胎盘类还没有来得及侵入时就与亚洲大陆完全分开。由于没有有胎盘类的竞争,有袋类得以充分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适应辐射(像光线四射般地进化从而占领各种生态龛),产生了肉食性的袋鼬类及植食性的袋兔类和双门齿类。直到今天,有袋类仍是澳大利亚占优势地位的哺乳动物;袋狼、袋獾等食肉动物追逐着各种袋鼠,扮演着与亚洲大陆腹地的狼、獾以及各种鹿类和牛羊类相似的生态角色。

另一个地区是南美洲,在第三纪早期由于地峡断裂而与北美洲隔离。在隔离之前,它庇护了一个包括有袋类和原始有胎盘类的动物群。在隔离之后,因为进步的有胎盘类没有机会从北美大陆进入,有袋类得以继续进化发展,成为遗留下来的原始有胎盘类后裔的有力竞争者。它们一直相当成功地生活到第三纪结束,那时候南美洲又一次通过地峡与北美洲联结起来,高度进化了的有胎盘类从北方入侵,激烈的竞争造成了绝大多数有袋类和原始的土著有胎盘类的灭绝。

有袋类在其它地区的发展是有限的。在第三纪的早期和中期,它们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但是后来就从这些地区消失了。
baike.baidu/view/263693

兔子一样的有袋类动物——兔耳袋狸(图)

( 更新时间:1/17/2006 责任编辑:joyce )

兔耳袋狸体长39—56厘米,耳朵很大,像兔子一样,体形大小也与兔子差不多,因而得名兔耳袋狸。但尾巴比兔子长得多,可达12—34厘米。它的头部似老鼠,眼小而圆,吻部较尖,端部为粉红色,吻尖嘴侧生有短的灰白色胡须,牙齿却像食虫类动物。它的体毛主要为暗灰色,腹面较浅,四肢白色。腹部和袋鼠一样生有育儿袋,不过袋口是朝后开的,而袋鼠是向前开的。

兔耳袋狸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的荒漠地带,一般单独活动,营地面生活和穴居,昼伏夜出,捕食昆虫、蚯蚓、蜘蛛等小动物。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侵占了兔耳袋狸的栖息地,日益兴旺的牧羊业也把它们赶出了家园,有些甚至会在公路上被疾驰而来的汽车压死,有的则被家猫咬死,以致很多地方兔耳袋狸的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

针对兔耳袋狸的生存现状,人们开展了多种拯救活动。首先是动员孩子们和大人一起栽花种树,恢复兔耳袋狸的栖息地,并广泛宣传保护兔耳袋狸的意义。其次是科学家们把一些无家可归的兔耳袋狸转移到一些安全的地带,或者把它们送进动物园,以利于保护兔耳袋狸的种群延续。第三是在兔耳袋狸经常出没的公路边,设置绘有兔耳袋狸图像的醒目路标:“前方5千米为兔耳袋狸活动区”,提醒司机减慢车速,发现兔耳袋狸后及时避让。最后是在校学生借用童话中老鼠对付猫的妙法,把铃铛系在猫的脖子上。这样,当猫企图扑向兔耳袋狸的时候,叮当作响的 *** 就能及时提醒兔耳袋狸赶快逃命了。孩子们还自愿发起了“猫的宵禁”活动,不让猫在天黑以后外出活动,以保证兔耳袋狸在夜间四处觅食时的安全。
sjkc.my/edu/Article_Show?ArticleID=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