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星空》美术鉴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7
一、基础本质层面
《星空》是梵高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其使用的画布、油画颜料等物质载体以及色彩和线条等形式符号都具有其独特性。初观画作,明亮的月光、明黄与煞白的星星形成强烈对比,墨绿的柏树则呈现出不安定的氛围,远处的蓝色山峰、村庄与天空形成宁静的对比。梵高在画作中巧妙运用线条,使用弯曲的长线和破碎的短线构建了整个画面。天空和柏树主要运用了弯曲的长线,形成漩涡状的天际和动态的植物;而山坡、教堂、村庄则主要运用短线条排列,形成对比,增强画面的动感。这些物质载体和形式符号是客观存在的,是观者在欣赏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产生美的必要条件。
二、中介本质层面
《星空》展现出的奇幻景象显然脱离了现实,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梵高在创作时并未简单地复制现实中的星空或柏树形象,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改造,创作出了如银河般的星空和如燃烧的黑色火焰般的柏树,体现了艺术家创作时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对于观者而言,作品以特定的形态呈现,具有客观的稳定性。观者以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星空为基础,通过回忆和主观选择,对星空世界进行重建和改造。因此,观者眼中的星空与艺术家艺术作品中的星空有所偏离,即艺术形象与记忆中的形象有所区别,带有主观性。
三、核心本质层面
在审美过程中,自我确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对生命的自我确证、对生活经验的自我确证以及对自由创造力的自我确证这三个方面。
(一)、对生命的自我确证
观者在看到《星空》时,首先会被闪烁骚动的星系、笔直向上的柏树所吸引。梵高用连续动感的、快速运动的笔触描绘它们,把观者带入了感官世界。在这幅画作中,大小不等的星辰翻滚着散布在闪耀的月亮周围,形成无边无际的涡状星系。明亮的月光比太阳更加耀眼,星星更像是一团团炽热的火球,柏树则似一簇燃烧的火焰,它们仿佛有了生命,正在奋发向上,让观者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认识到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部分,与这些生命物质一样,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这种极具表现力的生命形象让观者获得了自我确证,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
(二)、对生活经验的自我确证
观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将生活经验与审美相联系,而在艺术中,其作为旁观者在审视自己的生活经验时,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形成对生活的非功利态度,得到了自我确证。人们在遭遇挫折、困难时,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夜晚仰望星空,或是儿时在家乡,躺在宽阔的草坪上欣赏星空的场景,找寻最亮的星星,将不同的星星连接成图案等。于是,人们便觉得生命中碰到的小小磨难与这浩瀚的星空和宇宙相比,微乎其微。“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等激励性的思想情感让观者懂得如何重新面对生活。如梵高的作品《星空》,观者仿佛与艺术家站在同一个窗台,没有生活中的功利性追求,虽然内心充满了不安、忧郁,甚至狂躁等负面情绪,但是在星空下,这种纠结便在更宏大的空间中显得微不足道,内心反而雨过天晴,孕育着希望。观者的生活经验被唤起,感受到自身不是孤立的存在,进而获得了振作和坚强的心理暗示,内心产生审美所需要的愉悦感、亲切感,即非功利性的情感认同,从而获得自我确证。
(三)、对自由创造力的自我确证
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对创造力的自我确证包含想象和传达这两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星空》是梵高在现实基础上发挥想象,运用表现主义的方式、油画的创作手法传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作品,体现了对创造力的自我确证中的一个方面。站在观者的角度,有艺术修养的人才能领会到艺术家的创造力,获得相应的确证。观者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形象的具体化、虚拟世界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的逻辑展开、作品意义内涵的发现与创造这三个方面。以《星空》的画作为载体,站在艺术家的角度,像当年的梵高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其共同体验创作的过程,切身感受在圣雷米的疯人院中,艺术家充满忧郁的精神或是悲剧性的幻觉,随后,创作的兴奋感产生,观者的创造力获得自我确证。
(四)、超越本质的层面
对自由创造本质的反思和确证的深入,产生了艺术美的最高层次。梵高的《星空》不是艺术家直接所见的对象,而是用虚构的形象与色彩凭借联想而作,这种做法在其他画作中并不多见。其在超越本质层面中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作品中暗藏数学公式。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张星空景象照片与梵高的作品《星空》有着奇妙的“巧合”。据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物理学家乔斯·阿拉贡经研究发现,人们对梵高后期作品进行数学分析后发现,多幅作品的光与影的模式,与流体力学中的漩涡,或喷气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有着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梵高的画作中深浅不一的漩涡与半个世纪后科学家用来描述湍流现象的数学公式不谋而合。也许正是梵高在精神狂乱的状态下,在潜意识中洞悉了漩涡的原理,并将其描绘出来。在正常状态下,梵高也许会失去这种能力,这一点我们从其作品中就能察觉。其次,《星空》有其象征意义。梵高使用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他画的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以致有人把其视为太阳系的“最终审判”。梵高用躁动的笔触创作的这幅作品,让人陷入黄色与蓝色交织的迷宫之中,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徘徊游荡、不断扩散,使得对自然敬畏的人们顿生无望的恐惧。再次,《星空》中所表现的回旋式运动似乎与太极图有着某种关系。“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艺术家或许一方面要表现宇宙的博大宽广;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生命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切的主观悲剧思想,形式上特立独行,画面在剧烈的精神控制下跃动。其绘画的独树一帜,在于跨越了自然,逾越了人类正常的感受。《星空》是一幅既让观者产生距离感,又孕育着亲近感的作品,其能引起非功利的主体自我确证的形象,是艺术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