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怎么克服懒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14
问题一: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懒惰心理?
1. 列出让你感激的事,与人为善,不怀恨意,用童心拥抱生活,用成熟理解生活,懂得感恩,善待曾善待过你的人。
2. 发展你的兴趣爱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3. 与他人建立联系,多和亲朋好友谈心,减少不必要的人际约束。
4. 喜欢并爱护自己,别老想给别人好印象而刻意改变自己,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5. 和卓越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进步才是最大的胜利;与自己较量而不是和别人较量,战胜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6.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选择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爱的人。
7. 消除敌意与侵略性,尝试与别人合作而不是单独竞争,对问题当机立断,随机应变。
8. 学会闲聊和关心别人,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尽量不要给别人自私的感觉。
9. 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发牢骚,不要总是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不断寻找新的爱好,关心新近发生的时事和身边的新鲜事。
10. 广交朋友,积极做人,多与积极者交往,尽可能少与消极者接触,除非你能改变他否则你就要被他改变,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
11. 热爱生活而不是它的报偿,对生活充满新鲜感,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12. 在自身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找个时间去寻欢作乐,比如节假日去旅游、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远足。
13. 你把事情做的很好或者取得成功时,为自己庆祝一下,即使宴会只有你自己。
14. 帮助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会使你快乐,尤其在别人处于困境中时,“患难见真情”,你获得的将会远远大于你的付出。
15. 不要歪曲别人的批评,要知道能亲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的客观的评价是多么的难得,应心平气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 参加适度的、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早起十分钟,一定要坐着吃早饭。
17. 尽量使自己保持忙碌状态,消除紧张与恐惧。
18. 知道自己能做的和自己所应该做到的,不要害怕面对自己有限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19. 学会使自己心平气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小事不要过分计较,难得糊涂嘛。
20.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21. 摒弃那些对你来说是负担的东西,停止做那些让你觉得无味的事情。
22. 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承认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要有宽容和谅解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走极端,禁绝怒气。
23. 尝试做一些新鲜事,来丰富你的生活,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听音乐、看书读报是增加兴趣的最好方法。
24. 明白良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
25. 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不要自己跟别人强加比较,更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要在生活琐事上与人攀比。
26. 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追求成果而不苛求完美,养成胜利心态,但不能高高在上。
27. 把压抑及时发泄出去,不顺利时可以自言自语,进行自我拿捏冲安慰。
28. 制定可行的目标,把大的项目分成较小的、能干得了的若干小部分,这样每做完一部分都会有成就感。
29. 算算你的得意事,想象自己正在成功,回忆过去的辉煌,而不要理会你的烦恼和不如意,不要对往事耿耿于怀,不要为自己的正当行为内疚。
30. 下决心改变你不欣赏的规矩,最好是大家都 不欣赏的,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总忧虑将来,车到山前必有路。
31. 在感觉疲惫之前就休息,请记住:休息不是浪费生命,它让你在情形的时候做更多高效率的事情。
32. ......
问题二:如何克服懒惰心理,怎样才能变得踏实勤奋呢?
懒惰是因为处理什么事情呢?工作?还是生活?我相信一个名字叫不离不弃的。心中定有一份坚持,有一份追求。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懒惰,去发现生活的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天不停去追逐你的目标就好啦。
问题三: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1. 早上起床用反手刷牙、洗脸、梳头(比如你是用右手的就改用左手)。
2. 洗澡闭上眼睛,准确找到沐浴露、洗发水、毛巾等洗浴用品,最好整个洗澡过程都闭上眼睛。
3. 把画倒过来看,这样可以锻炼你的逆向思维。
4. 常去不同的超市,知道你想要的物品放在那个地方,让大脑处理新的消息。
5. 多玩益智游戏。
6. 多动动手指和脚趾,运动小脑。
问题四:怎样能克服自己的懒惰心理指出具体做法,谢谢!
懒惰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思进取,该做的事情不想去做,不懂得超越自我。事实上,说一个人懒惰倒不如说这个人具有懒惰心理,那么一个人的懒惰心理是怎么来的?难道人们不知道懒惰的坏处吗?懒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疲劳。当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时,就会很快地感到乏味和厌倦,因为这件工作已经没有新鲜感,这时就出现了心理疲劳。人所处的外部世界是时时刻刻无穷变化着的,我们也经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人每天做同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对他来说每天也都应该是新的,为什么人还会感受不到这种变化而感到心理疲劳呢?这是因为人的感受力是比较迟钝的,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感觉不到,而人感觉的迟钝其实是由于人的身心受创而产生的潜意识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局限,人们还有“不要这样做”,“停在这里”,“别动”等等具有否定意义的潜意识,这类潜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去想新的东西,不想干新的事业。综上所述,懒惰其实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潜意识在人脑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懒惰表现
1. 思想: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人在完成当天工作或学习任务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做。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班或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工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工作上依赖领导或同事,心想我不做还有别人做;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总是觉得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 行动: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学生在操场上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是基本环保行动,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 依赖性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一些成年人由于人格或习惯的原因依赖心也很强,依赖同事、领导、朋友。
2. 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3. 家庭培养方式不当:在家里,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孩子长大后也不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惰性是从小就养成的,有的不好的家庭氛围使人产生惰性。例如有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1. 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
2. 尽量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 制定工作或学习计划。各项任务都根据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养成不完成就不睡觉的习惯,克服“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4. 寻找榜样。在身边找一个勤奋、果断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5. 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对自己进行小小的奖励,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