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他做的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女儿上幼儿园两个月后,我发现她开始常说:「我不喜欢OOO」。以前,她几乎不曾说这类带有强烈主观好恶的话,她喜欢身边的每一个人,就算没那么喜欢某人也顶多保持距离躲远一点。上幼儿园一阵子后,她的负面情绪变得很多,三不五时就对我抱怨她不喜欢谁,而每次我问:「为什么你不喜欢他/她?」,她往往给我「因为我不喜

女儿上幼儿园两个月后,我发现她开始常说:「我不喜欢OOO」。以前,她几乎不曾说这类带有强烈主观好恶的话,她喜欢身边的每一个人,就算没那么喜欢某人也顶多保持距离躲远一点。上幼儿园一阵子后,她的负面情绪变得很多,三不五时就对我抱怨她不喜欢谁,而每次我问:「为什么你不喜欢他/她?」,她往往给我「因为我不喜欢她的脸」或「我觉得他长得不好看」这类不知所云的回答。

某次接她放学,老师也跟我分享类似的事情,她听到女儿对新来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你!因为我不喜欢你的脸!」。我惊觉事况不妙,原来她不只在家里抱怨,还会到别人面前直接挑衅。当时,我不懂这样的行为从何而来,对于她在社交上的负面行为也深感无力。

每次听到女儿这样说,我总设法从同理的角度对她解释,例如:「你这样说,OOO会很难过耶~换成是别人对你这样说,你也会不开心吧?」,只不过, 这样的策略几乎不曾奏效 。我直觉认为她心中可能有某些结卡住了,在结还未解开之前,她无法同理别人。

当时的女儿正处于手足无措的社交混乱中:刚进学校找不到好朋友、被小朋友排挤或拒绝、不知如何处理冲突、对别人的行为过度反应等。四、五岁的孩子还拿捏不好说话的分寸,面对不舒服的状况,他们纯真又直率地用「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我不想跟你做朋友」来防卫自己。刚进学校的女儿也遇到几次这种状况,例如上次写的好朋友事件她被排挤被拒绝,还有一次我们到小同学家玩,她追着同学想看他手上的玩具,同学跑到房间里躲起来,掩著门对她说:「我讨厌你!你不可以进来我房间!」,当时女儿很受伤。

然而,既然她曾因此受伤,为什么还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呢?我想这就是人的盲点,苦媳妇熬成婆后,许多还是变成恶婆婆。自己明明不喜欢被这样对待,却仍下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行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在这浑沌不明的人际摸索期,同侪影响又来火上加油,我警觉认为不能再放任情况恶化了,大人必须适时介入并引导,否则孩子会误以为这就是处理「不舒服」的方式,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然而,教她同理无效,那症结在哪,解药何在呢?

某天下午灵光乍现,我找到方法了。

寒假的某个下午,妹妹来找我们一起吃饭。我牵着女儿的手与妹妹前后走在路上,女儿竟然回头对以前感情超好的妹妹说:「我不喜欢小阿姨!」,而且还连说了好几次(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当天回家,妈妈传讯息来关心,问女儿是不是这样说,妹妹很难过等等。过没几天,我带女儿回娘家,妹妹也在,女儿再次对她说:「我不喜欢小阿姨!」,妹妹这次有点生气了,也对女儿说:「我也不喜欢你!」,女儿当作没听见,没有回应。我低声对妹妹说:「你这样对她说没有用,因为她还不能理解你的用意,她会真的以为你不喜欢她。」

我决定好好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隔天,我很认真地问女儿:「你为什么不喜欢小阿姨?你以前不是很喜欢她吗?」,女儿想了想,说:「我不喜欢小阿姨搔我痒。」,我说:「那你可以跟小阿姨说我不喜欢你搔我痒啊!」,女儿说:「我有说不要,但是她还是一直搔我痒啊!为什么她要这样?」

原来,任何不喜欢都是其来有自的,是否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又不委屈自己的差别,在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厘清问题与感受,并坦白地把情绪切割而已 。虽然我不断透过大小事件引领女儿同理别人的心,然而当她的委屈与不适没被妥善处理之前,她只能透过直接反击与否定对方来掩护自己。我突然理解为何她会老是说不喜欢某某同学,或许是因为她们曾经发生某些冲突或误会,但若发生事情的当下没有被坦率地处理,日积月累便可能演变成全面性地讨厌对方。这是人想保护自己的天性,就好像当我一直很热情地对邻居打招呼,但邻居却老是把我当空气不理不睬时,我也会因为想掩饰受伤的心,不由自主地讨厌起对方一样。

孩子与大人都一样。许多时候,我们不喜欢某人,是因为对方的某些行为触怒自己,然而许多时候我们逃避问题,情绪性地用全面否定来一刀切割彼此,人际关系也因此乌烟瘴气。其实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 开诚布公地坦白自己的不快,对事不对人 ,没有人喜欢被讨厌,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只是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问题而已。

几天后,我带女儿回娘家,碰巧妹妹也在,大家又一起外出买晚餐。路上,女儿又对妹妹说:「我不喜欢小阿姨!」, 这次,我不再用「同理」解决,而是直捣问题核心 帮助女儿厘清。 我问她:「你是不喜欢小阿姨这个人?还是不喜欢小阿姨搔你痒?」 ,女儿回:「我不喜欢小阿姨搔我痒。」。我说:「那你可以跟小阿姨说你不喜欢被搔痒,而不是说你不喜欢她。」,女儿转过去对妹妹说:「小阿姨,我不喜欢你搔我痒!」,妹妹很体贴地说:「好!我以后不会再搔你痒了!」,女儿也说「好~」。

我趁胜追击,向女儿解释:「 所以你是不喜欢小阿姨做的事,而不是不喜欢她这个人,对不对?你不喜欢她做的事,可以直接跟她说,我们应该对事不对人,而不是全盘否定她这个人。就像我很爱你,可是我不喜欢你乱丢东西,但我不会说我不喜欢你一样。我是不喜欢你做的事,但我还是很爱你啊! 」。我默默期盼这样的说明能让她理解如何处理所谓的「不喜欢」,也能学习用更坦然成熟的方式处理内心的不愉快,找出症结先处理问题,处理完后再来谈同理心就容易多了。

女儿牵着我的手,专心地听着走着。突然,她 仿佛悟到什么大道理 般,开心蹦跳唱歌起来。妹妹跟她玩起追逐游戏,女儿又回到以往那个好喜欢小阿姨的模样,两个人在路上玩得吱吱叫。

回家后,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吃到一半,女儿爬上妹妹的座位,站在她后面说: 「 小阿姨,我喜欢你!可是我不喜欢你搔我痒! 」,妹妹有些感动,说:「好!小阿姨知道了!以后我不会搔你痒!所以你还是喜欢小阿姨对不对?」,女儿毫不迟疑地说:「对~!」

我很感动女儿的悟性,她学会先肯定对方,再坦承自己的不舒服,连大人都很难做到厘清问题与情绪,四岁孩子却做到了。经过那次练习,我几乎不再听到女儿说她不喜欢某某某了。她会说:「我不喜欢OOO (做某件事)」,而不是一干子打翻地说「我不喜欢OOO」。从那时起,女儿在幼儿园的日子越来越开心,她不再跟我抱怨不喜欢谁谁谁,而是不断分享她跟哪个好朋友一起做了甚么,每天开开心心的去上学。我知道她找到自己的解方,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小社会的人际磨练,她成功过一关了。

「对事不对人」,我们往往只是不喜欢那个人做的「事」,却常常以为自己是不喜欢那个「人」。每个人都有可爱的地方,撇开那些不舒服,他们身上总有值得喜欢的地方。我把这样的观念传达给我的孩子,愿她能拥有坦率且成熟的人际关系。

我们必须先解开心结,同理心才能绽放。

* 本篇文章由【  Jaguar 小姐  】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