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营养物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编一个课堂剧《营养素争功》

马上就要交作业了,请大家快一点,不要思路·给我剧本,要长一点·我还会在加20分的。急!急!急!

第1个回答  2011-02-08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物质是: 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其中维生素,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都是有机物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为什么能直接被人体吸收?
蛋白质、糖类、脂肪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分解成相应的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人体利用。其相应分解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与生产所不可替代的物质条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体中水的生理功能重要作用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入。有的医学专家也已指出,从表观上看,作为生命三大要素的“阳光、空气和水”。似乎均属于生命的外部因素,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成果表明,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构成生命的主因之一。所以,对于饮水问题,不仅要重视水量是否足够,水质是否安全,还应理解水质、健康和生命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物质参与: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源泉;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也各有所能,缺一不可。论及营养,人们自然想到上述物质,而往往忽视一种重要的物质,这就是人类营养的无名英雄——水。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结构的基本构本。构成人体的大致组分为:蛋白质占17%,脂肪占14%,碳水化合物占1.5%,钙等矿物质占6%,其余61.5%为水。也就是说,人体体重的2/3是水。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含水量占体重的比例也因年龄、性别及胖瘦程度而不同。一般瘦人体内的含水量为体重的70%,肥胖人员只占50%;男子含水量比女子多5%(女子体内脂肪较多)。并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含水量将逐渐减少;三天胎儿的含水率为80%,一岁时将与成人的相接近。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70%,老年人则不到60%。
人体内的水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相结合形成胶体状态。其中55%的水分是在细胞内,16%为细胞间液,7.5%在血浆中,其余部分则分布在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中。
人体各器官组织中的含水率大致如下:血液82%,肌肉76%,皮肤72%,肺、心脏80%,肾83%,肝68%,胃肠75%,脑75%,眼球99%,脂肪10%~30%,骨骼22%。
人体肌肉组织约为体重的40%,所以肌肉的含水量约为全身总水量的一半。通常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时,含水量将下降。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体大部分是水。甚至可以说生命活动是以水为中心的,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在人体内的水分中,约有60%是在细胞内,40%为相对可以流动的水分,称之为体液。体液有20余种,它们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汗液、尿液、大肠液、小肠液、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奶液、羊水、胸水、腹水、眼球前房水和后房水、前列腺液、精液、宫颈液、关节腔滑液、鼻水和泪水等。这些体液的色彩、性质和功能各不同,各具特色。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人全身的细胞总数约有100万亿个。凡是有细胞的地方就有水,体液的2/3存在于细胞内液(包含钾、镁的水分),其余的1/3则存在于细胞外液(包含钠、钙的水分)。细胞外液主要为血液、淋巴液、消化液等。水一旦进入细胞,就会渗入到细胞间隙使其充满组织液。水分将营养及氧补给细胞,并从中运出废物和二氧化碳。
人体各部分能在数微米范围内进行复杂而有规律的化学反应,水起着关键的作用。有资料指出,细胞周围包围着相当于几千万道尔顿分子量的水集团。这些构造集团水与蛋白质、脂肪一样发挥着生理功能。例如维持红细胞膜功能的脂双层的脂质之间存在一个水膜,这个结构化的水膜,控制了红细胞与周围物质的关系,同样也维持着细胞和细胞膜的功能。
由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发现水对于生命来说,不仅是个“载体”和“工具”,水本身就是生命大分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水,生命大分子的结构就不能建立,体现生命现象的功能就不能实现。
人体每天对水的正常需要,随着个体的年龄、体重、气候、劳动强度及生活饮食习惯等情况而不同。另外,许多因素会增加人体的需水量,如高温、低温度、高海拔、活动、进食、疾病、旅行、锻炼、怀孕、哺乳等。
年龄越大,每公斤体重需要的水量相对减少,婴儿及青少年的需水量在不同阶段亦有不同,到成年后则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每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有3种,结果都是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水量2000mL,或2500mL左右。对于一个70岁的人,他一生将饮用60多吨水。
1.按单位体重估算。据美国洛杉矶国际医药研究所的研究,成年人每天应补充的总水量标准是,每公斤(千克)体重,每天应补充40mL水(1kg 水=1L=1000mL)。不到1岁的婴儿所需水量往往是成年人的3~4倍(因其体表的相对面积较大,水代谢率较高,比较容易发生失水),参见表A。因此,一个体重为50kg的人,每天的总需水量应为2000mL以上。

2.按排出水量估算。一般成年人,每天的尿液、皮肤蒸发、呼气、粪便等的总排水量约2500mL左右。根据人体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应相平衡的原理,所以人每天的需水量应为2500mL左右。
3.按美国RDA标准估算。即成年人每消耗1kcal(千卡)(或4.18kJ)能量,需水量为1mL,婴儿则为1.5mL。而成年人每天平均至少需要吸收2000kcal热量,也就是说,每人每天要补充2L水才行。据测算,体重在55kg左右的从事轻体力职业活动的成年女性,每天消耗能量在 2100kcal左右,其每日需水量大约为2100mL;体重在67kg左右的从事轻体力职业活动的成年男性,每日消耗能量为2700kcal左右,故其每日需水量大约为2700mL。
健康的人会将所吸收的水在当天几乎都逐渐排泄掉,大部分经由肾排出,其余则经呼吸,皮肤及粪便排出,体内水分大约18天便全部更换一次。
水是机体的重要成分,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水会不断地从人体中失去。如果人体的机能完全正常,其所失去的水必须即时补上。否则,体内严重缺水或水过剩都将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较大的损害。所以,正常人体每日摄入的水量应与排出体外的水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为2500mL。人体每天对水的补充应尽量得到满足。成人的体内水与补充的外界水约每20天左右为一周期进行一次完全交换。
人体每天的失水途径与失水量如下:1.通过肾组织排出尿液水,约1400mL;2.通过皮肤排出的汗水和皮肤无感蒸发水(气温低于25℃时),约500mL,以及通过肺和口鼻呼出气体中排出的水,约500mL;3.通过大肠排出的水,约100mL。
其中1.饮料水。包括饮服的水、茶、咖啡、汤、乳和其他各种饮料中的水。它们含量较大,约1200mL,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一半以上。
2.食物水。即来自固化或半固化食物中含有的水。如米饭中含水量在60%左右;蔬菜、水果中含水量常在80%~90%,甚至更多。每天随食物进入人体的水分约为1000mL,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30%~40%。食物水中,有的水分以结晶水形式存在,有一部分是以结合水形式存在,都可以被人体吸收。
3.代谢水。即来自体内生物氧化或代谢过程所产生的水,主要为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后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的同时所产生的水。人体从每天的食物中产生的代谢水约300mL,占人体水分总来源的10%左右。每100克营养物在体内的产水量为:糖类60mL,蛋白质41mL,脂肪 107mL。但是这后两项在氧化过程中还要消耗一部分水。当体内缺乏水分时,代谢水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新陈代谢排泄废物所需要最低限量的水。
可以看出,人体所需要的水分,主要应从饮水获得,其次是从食物中获得。当摄入充足的水后,首先保证了把代谢废物、食物残渣等通过粪便、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其余的水才可用于维持生命和健康,使血液、淋巴液的循环呈现良好状态。这样才可保证供给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同时又能够溶解废物,消除毒素,进而增进内脏功能,皮肤也会得以滋润、光滑。
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排出和摄入量见表。

使机体中始终充有2500mL左右的动态水,是正常人体健康的基本要求。因为饮水过少,体内水代谢将失去平衡,会出现水的“赤字”,使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血液黏度升高,不利于废料和毒害物的排泄;若长期过多饮水,则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冲淡血液,使全身细胞的氧交换受到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水的出入量是保持动态平衡的。这是由于神经、激素及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参加了调节的结果。
1.神经调节作用。口喝思饮是体内缺少水分的信号,排尿是体内水分过多及代谢的结果。口喝与排尿都受神系统的调节。
2.激素调节作用。体内某些激素(如垂体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具有利尿作用,另一些激素(如增血压素)则有抗利尿作用。某些皮质激素也能促进血液水分的增加。
3.化学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食物成分与机体水平衡的关系上。有的离子能促进水在组织内的蓄积,有的则可促进排尿。例如钠可促进水在体内的蓄积,因此水肿病人不宜多进食盐;钾和钙能促进水分由体内排出,所以多吃水果、巴铃薯、甘薯等富含钾、钙的食品可以利尿,即与此有关。另外,通常认为每同化1克糖类时,可在体内积蓄3克水。因此摄取富有糖类食物的幼儿,体重虽然显著增加,但因蓄积大量水分,因而体质松软。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血浆中的蛋白质有保持血液水分的作用。脂肪不但能促进水的积蓄,还会迅速引起水的负平衡。某些物质如咖啡碱,也有利尿作用。
人体水缺乏的后果
水在机体内的存在形式包括两部分,即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前者占体重的20%,后者占体重的40%~50%。总体液的百分含量超过或低于此范围时,都会发生生理改变。机体自身为了在较小限度内调节体液,而具备许多机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大脑下丘脑的神经中枢,通过肾脏控制口渴和排尿感觉。

人体因为有水的溶媒作用,才能在体内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又必须即时排出体外,这就需要水分作为载体。这种水量每天最低约需500mL。如果完全不摄入水分,人体也要排泄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所需水分就会从体内各部分收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细胞的水分会减少,形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1.当机体失水量为体重的2%左右时,是以细胞外液和间液水分丢失为主。此时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受到刺激,出现意识性摄水需求,出现尿少及尿钾丢失量增加;
2.若继续脱水,当失水达到体重的4%左右时(为中等程度脱水),细胞内、外液水分的丢失量大致相等,会出现脱水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口渴感,口腔干涸,皮肤起皱,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疲劳等症状;
3.当失水量为体重的6%~8%时,细胞内液水分的丢失比例增加,并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无尿,血容量减少,恶心,食欲丧失,易激怒,肌肉抽搐,精神活动减弱;
4.如果失水10%(为严重脱水),会使心血管、呼吸和体温调节系统受到损伤,可出现烦躁,眼球内陷,皮肤失去弹性,体温增高,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晕眩,头痛,行走困难;
5.当人体失水15%时,会出现幻觉,昏厥,生命就无法维持,甚至死亡;
6.当失水达20%时,就会引起狂躁,虚脱,昏迷,导致死亡。这是因为,细胞的增生必须依赖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水量25%~50%,或更高)的代谢,水是维系DNA双螺旋结构支架的重要组分。当缺水达体重的20%时,巨大的DNA双螺旋结构即可解体,生命就此终止。

由上述可见,干渴给人的威胁往往更甚于饥饿。人在疲劳、负伤等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水。关键时刻一口水就可能救活一条生命。

我们所吃的碳水化合物共分为 2 种形式:
• 单碳水化合物 (来自糖、粟米糖浆或水果所含糖份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 复合碳水化合物 (主要来自 “高碳水” 食物如米饭、面包、马铃薯、意大利粉和面条)

主要功能:
当人体需要摄取能量时,碳水化合物会首先被转化成能量。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人体就会寻找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 但是,蛋白质并不是能量最好的来源。
碳水化合物还可以保护肌肉和帮助调节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让所有细胞都能够获得所需能量。
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润滑作用。另外它可控制细脑膜的通透性。并且是一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前体,如嘌呤,嘧啶,胆固醇等。
调节脂肪代谢
提供膳食纤维

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有两种形态: 单糖和多糖 这两种形态的碳水化合物均由单糖组成。 其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包含多少单糖,以及这些单糖如何链接在一起。

单糖是能够即时补充能量的糖,但通常没有营养价值。 这类碳水化合物包括甜食、糖果和汽水。
多糖释放能量较慢,通常包含膳食纤维。 这类“更为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面包、面食、稻米、马铃薯、谷类和豆类。

摄取:
碳水化合物产热量占到总热量的 45 - 60%。
研究表明,成人每天最少应摄取 120 - 125 克碳水化合物以满足人体基本需求。

重要性:
如果摄取的碳水化合物过多,但运动量太小,或者根本不参与运动,则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将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人体内——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或其他健康问题。

蛋白质
均衡营养中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蛋白质分子就像一条带有多节链的长链条。 这些链代表氨基酸(蛋白质的构建物质),它们对于细胞调节、生长和修复都是必不可少的。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要功能:
构造人的身体,修补人体组织:人体依靠蛋白质形成新细胞,维持组织和调节细胞功能。
人体每日摄入的蛋白质约有一部分将被转化成酶,酶是专门的“工作蛋白质”,可调节人体内的生化反应速度并使人体能够执行多种指令,如消化食物以及合成和分裂分子以形成新细胞和化学物质。 要实现这些功能,酶通常需要特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协助。
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
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
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
可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提供热能。
要形成人体所需的所有蛋白质,共需要 22 种不同的氨基酸。 其中 9 种是人体所必需: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即它们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另外 13 种氨基酸,人体能够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氨基酸制造产生。 因此,这些氨基酸被认为是非必需的氨基酸。

食物来源:
肉类、禽类、鱼类、蛋、干酪、坚果、豆类和大豆
(将黑豆,红豆,白豆,黄豆浸泡,加小米,黑米煮
煮熟后,用搅拌机搅拌。这是有齐8种必须氨基酸的食品。搅拌后更易于吸收〕

食用量:
摄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会过量。 保持健康所需的蛋白质含量因人而异。
普通健康成年男性或女性每公斤(2.2 磅)体重大约需要 0.8 克蛋白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合成新蛋白质的效率会降低,肌肉块(蛋白质组织)也会萎缩,而脂肪含量却保持不变甚至有所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在老年时期肌肉看似会”变成肥肉“。
婴幼儿、青少年、怀孕期间的妇女、伤员和运动员通常每日可能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

重要性:
人体处于某些疾病状态下时,很难完全消化和利用蛋白质。 这会导致废物存积在人体内的不同部位中。

脂肪
均衡营养中脂肪的作用:
脂肪是保持健康体魄的必需物质。 它能产生能量、形成细胞、输送氧气、促进血液凝固,并能产生一种非常活跃、类似荷尔蒙的的物质,叫作前列腺素。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种。 人体自身能够产生单不饱酸和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或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则不能在人体内产生,必须从饮食中摄取。
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系列和ω-3系列。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属ω-6系列,亚麻酸、DAH、EPA属ω-3系列。

主要功能:
大部分脂肪储存在人体的脂肪细胞中,也有小部分储存在于血浆等其他人体细胞中。
脂肪能够保护人体,减轻外界因素对重要器官的冲击,并可转化为能量。
脂肪有益于新细胞的形成,并对维持正常的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正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恶烷的前躯物质。
脂肪还是运载和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的物质,例如维生素 A、D、E 和 K,以及类胡萝卜素。
降低血液粘稠度,该善血液微循环。
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不饱和脂肪酸盈缺:

不饱和脂肪酸不足时,易产生下列病症:
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胆固醇增加,产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
ω-3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份,摄入不足将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婴幼儿将影响智力发育,对老年人将产生老年痴呆症。

食物来源:
脂肪的热量密度(1 克 = 9 卡路里)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1 克 = 4 卡路里)的两倍。 尽管橄榄油和菜籽油对健康有益,但它们的热量也很高(1 汤匙 = 120 卡路里)。 此外,许多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的脂肪含量也较高,尤其是饱和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存在于橄榄油和芥花籽油中。
饱和脂肪存在于畜产品中,例如黄油、干酪、全脂奶、冰淇淋、奶油和肥肉,以及某些植物油(椰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中。
多不饱和脂肪存在于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中。
食用量 上限:
碳水化合物产热占总热量的 45 - 60%。

脂肪摄入总量应控制在所有食物热量的 20% 到 35% 之间,并且大部分应来自富含多不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鱼、坚果和植物油。
摄入的饱和脂肪热量应少于总热量摄入的 10%。
每日摄入的胆固醇含量应低于 300 毫克。
尽可能少摄入反式脂肪酸。 所有包含“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植物油”或“起酥油”的包装食品都很有可能包含反式脂肪。

重要性:
所有健康人士均需要在饮食中摄入一定量的脂肪以维持各项人体机能。 长期摄入大量脂肪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从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应不超过总热量摄入的 30%。 在这 30% 中,从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应不超过 10%。
膳食中过多时,干扰人体对生长因子、细胞质、脂蛋白的合成,特别是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过多将干扰人体对ω-3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易诱发肿瘤。

维生素 A
均衡营养中维生素 A 的作用
维生素 A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贮存在肝脏中。 维生素 A 有两种形式:
视黄醇,存在于动物产品中。
β-胡萝卜素,人体可将其转化为维生素 A。

主要功能
维生素 A 是保持健康的皮肤、视力、生长以及再生所必需的。 它有多种重要功能:
β-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中和自由基——自由基是会损害健康细胞的分子,它还有可能增大加速老化和/或造成健康隐患的风险。
维生素 A 可促进牙齿和骨骼的强健生长。
脂肪有益于新细胞的形成,并对维持正常的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 A 是形成视紫红质的必要物质,视紫红质是一种能够让人眼在暗光下看见物体的色素。
维生素A缺乏常见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marasmus或kwashiorkor),主要因为膳食不足,而且还因为维生素A的贮存和转运有缺陷。

维生素A缺乏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
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生长不良,生长发育受阻
暗适应损害和夜盲:对弱光敏感度降低,暗适应障碍,重症者产生夜盲。
结膜和角膜干燥病
干眼病和角膜软化
肺,胃肠道和尿道上皮角化
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甚至有时死亡
常见皮肤毛囊过度角化
上皮干燥,增生及解化

食物来源
维生素 A 存在于肝脏、鱼肝油、胡萝卜和甘薯中。
视黄醇存在于肉类、鱼类、蛋类和乳制品中。
β-胡萝卜素存在于柑桔和黄色水果、蔬菜以及深色叶状绿色食物中。

重要性
在依靠食物作为摄取来源时,请注意,维生素 A 和 β-胡萝卜素在加热时会被破坏。

维生素 B
均衡营养中维生素 B 的作
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员有了独立的名称,如维生素B1,而维生素B称为了一个总称,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维生素B族、维生素B杂或维生素B复合群。
每一种维生素 B 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并起到独特的生物作用。 作为一个群组,这些营养素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它们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
维生素B都是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功能

维生素 B 可帮助人体利用能量,并且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维持和改善上皮组织,如眼睛的上皮组织、消化道黏膜组织的健康。严重缺乏时会有视力疲劳、角膜充血、口角炎等。
脂肪代谢不良会引起溢脂性皮炎、痘痘、痤疮,补充维生素B有很好的效果。
维生素 B 被用作辅酶(酶的组成成分),它能够加速人体内的生物和化学反应进程。
维生素 B 族中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和生物素能帮助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释放。

维生素 C
均衡营养中维生素 C 的作用
维生素 C 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它被认为是人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 维生素 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是人体所必需的,但易从人体内快速丢失,因此每日保证充足的摄入量非常重要。

主要功能
维生素 C 参与大量生物反应过程,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它可以促进人体内胶原蛋白的形成,而胶原蛋白是保持皮肤、关节和骨骼强健的一种蛋白质,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维生素 C 对于人体内的伤口复原有一定作用。
维生素 C 可以提高白血球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
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
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预防动脉硬化。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应急能力和免疫力。
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畅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防癌。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维生素 C 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
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A 、维生素 E 、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食物来源
红醋栗、青椒、芒果、柑桔、甘蓝、西红柿、番石榴、草莓、杨桃、木瓜、橘子、香瓜、黄绿色蔬菜、柠檬、奇异果、芥蓝、柚子、柑桔、樱桃、红椒、黄椒和马铃薯等

水煮、烹饪、受热和光照都会降低食物来源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蔬菜一旦被切削即开始损失维生素 C。
β-胡萝卜素存在于柑桔和黄色水果、蔬菜以及深色叶状绿色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