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被骗子利用的“标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曾经有人问我说,博士念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有报道说被农民给骗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抛开个体差异,我想说的是,问问题的人,在思维上就是陷入了一个归因谬误:通过贴标签,来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做出某种行为。

比如,博士就是读书多,有学问,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只知出力的傻根儿。

实际情况呢,博士里,也有醉心于学术或工作的书呆子,比如之前被前妻逼到自杀的苏享茂。而农民呢,未必就是只知道土里刨食的人。

根据我国对个人身份的划分,只要名下有土地,他的身份就是农民,而这个农民,很可能在外打工,走南闯北。他风光过、落魄过,深谙人性。

单纯的贴标签,认为农民骗了博士就得出结论说读书无用,是很片面的思维方式。

标签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被骗子们所利用。在我接触过的诈骗类案件里,有相当一部分被判有罪的被告人是公职人员。

这些人赖以诈骗的一大利器,就是他的身份。因为他的身份,会让别人给他贴上一个标签,即:他是公家人,他有稳定的收入,他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很多受害人直到判决了还在纠结,他是吃公家饭的,怎么会还不上我的钱呢?

他们没有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会让一个有固定收入的公职人员,去外面找并不熟悉的人,许高息借钱呢?

有很多受害人,并不了解被告人的真实情况,只知道是有工作的。事实上,会实施诈骗行为的,大部分是沾了赌毒,负债累累,甚至借了高利贷,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受害人却因为其职业误认为对方值得信任,并把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视为机遇,拿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指望着可以赚些利息,却不知本金都将难以追回。

所以,当自以为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是你?而不是因为被对方的标签,蒙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