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青村的经济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1949年,粮食亩产不足75公斤。1952年3月,牛合书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16户贫苦农民成立该村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全村先后办起了4个互助组和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春,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利用国家兴建的泗河引灌工程, 引泗河水从赵家村南进入灌溉渠,进行自流灌溉。1967年3月,由于泗河上游拦截,河水枯竭,村中打出第一眼机井。后不断打机井,并购买140柴油机1台、195柴油机8台,还购买了抽水机和15部新式水车,基本保障了80公顷农田的浇地用水。 是年开始整畦,并改进小麦播种方式,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成为兖州县的典型,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70年至1977年,进行大地园林化建设,投资4万元,投工6万个,动土15万立方米,将100多公顷斜坡地、废沟渠削高填洼,改造成方形水浇田。共架设低压线路6.4公里, 建变压室4处,还打了深井、修了水渠。对耕作方式进一步改革,由条播改为机播、 畦播、精播,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济南5号,使粮食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达到48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起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8年粮食单产750公斤。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济南17号、烟农19号,进行更新换代。在管理方面,实行六统一 (耕、播、收、打、灌溉、交售) 。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3.5万公斤。2000年粮食单产1030公斤,总产达到78.2万公斤。
1990年以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走市场化发展路子。1990年建种鸡厂。2000年投资600多万元, 改建扩建金凤种禽有限公司,同时兼并购买了市种鸡厂。扩建后,占地5.4公顷, 有10万套种鸡规模,安装电脑孵化器18台,集孵化、饲养、销售于一体。 是年该公司从业人员74人,年收入368万元,实现利税72万元。1994年建绿宝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基地40公顷,加工速冻保鲜蔬菜,销往国外,出口创汇。1997年先后建起冬暖式大棚6个, 创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主要种植从国外引进的樱桃西红柿、彩椒、太空椒、芦笋、西葫芦等新品种蔬菜。2000年11月,与德国业通贸易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田野食品有限公司, 获得欧盟BCS有机食品质量体系认证,田野食品免检进入欧洲市场, 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蔬菜基地400公顷,年产速冻保鲜蔬菜8000吨,年出口创汇260万美元。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6万元。 1954年初级社时,投资7000元建起油坊、打面坊,进行来料加工,从业人员6人,年收入2000元。1961年,发展队办工业,投资8000元建砖瓦窑1座,从业人员13人,年产砖30万块,收入6000元。后由于多种原因不能正常生产而停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于1978年12月投资8万元建木材加工厂, 1992年进一步扩建。加工厂占地2000平方米,从业人员9人。2000年木材加工厂产值30万元,完成利税2万元。1986年投资3万元购置电动榨油机,从业人员7人, 年加工食用油料45万公斤,年收入5.4万元,实现利税4000元。1989年4月投资10万元建面粉厂, 从业人员11人,2000年收入15万元,利税1.5万元。1994年投资42万元建制钉厂,从业人员15人,年收入60.5万元,实现利税7.5万元。1994年4月与镇政府共同投资1600万元建绿宝食品有限公司,1997年10月划归村办企业。2000年11月15日与德国业通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中德合资兖州田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高档保健食品,从业人员600人。2000年投资900多万元,新建大型生产车间一处,恒温库和冷藏库各一座,年加工速冻保鲜蔬菜8000吨,出口创汇260万美元,实现利税800万元。2000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4800万元,实现产值9860万元,完成利税1075.4万元,上交村集体28.8万元。 1949年,村内有一个卖茶水和丸子汤的小饭馆,此后出现了烟酒杂货店、豆腐坊。1956年建立日用百货代销点,1966年转为供销合作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受到限制,处于停滞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小马青村紧靠济微公路、327国道和临城靠矿的有利条件,把沿公路两侧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982年起,投资10万元将1000多平方米原集体库房改造为商店门头,租赁给30多户经商,开始办起饭馆、烟酒日用百货店、肉食店、理发店、三车修理铺、烧饼铺、小五金店、小旅店等,年创收15万元。集体经济的壮大,改变了村容村貌,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1990年开始,购置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汽车发展运输业,2000年有各种车辆35部 (台) ,运输能力20余万吨。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00余人,实现总产值3200万元。
近几年来,党总支一班人抢抓机遇,通过外引内联,建设容纳百户的个体饲养规模化经营小区,已有86家在小区内搞饲养。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有年销售收入过50万元的私营企业4家,全村个体业户达18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