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民变的前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明初民变,第一比较频繁,第二地域广泛。民变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地域不断扩大,由陕西到山西,再由山西到河南、河北不断蔓延。这种状况是民军尚不能与官军正面交锋,只能实行避实就虚的运动战,由压力大的地区流向压力小的地区 。 1370年(明太祖洪武三年),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同年,福建泉州陈同反,进攻永安,德化和安溪三县。同年,山东青州(益都)孙古朴聚众反,自号黄巾,袭击莒州,杀同知 。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广州的曹真和苏文卿等叛乱,众数万,战船一千八百艘;明廷派南雄的侯赵庸率步骑舟一万五千人,再加上广东由参政阎屯,千户张惠率领的本省军队,联合镇压。同年,福建福安县民江志贤聚众八千反。
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广东铲平王叛乱,赵庸再次前去镇压,斩首八千八百余。
1385年(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湖广铲平王吴奤儿继洪武十一年(1378年)叛乱逃脱后再次造反,明廷派信国公汤和率领大军号称二十万,前往镇压。
1386年(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彭晋、彭玉琳发动起义 。五琳自称晋王,设置官属,建元天定。县官率民兵征剿。玉琳失败,被逮送京师就义。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江西赣州夏三聚众数万人反。明廷派出胡海,陈桓,叶升,兵33500人,动用三个侯这么大的阵势,在明初也是少见的。
1395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广西的瑶族、壮族数万人叛乱,明廷派征南将军杨文率军镇压,斩叛乱军18360,斩家属8280人。 林宽起义 1397年(洪武三十年)今锦屏娑侗寨人林宽领导的农民起义。其父曾参加吴勉起义,起义被镇压后,逃至娑洞寨。林宽起义前,五开一带曾发生过多起反抗。这些反抗历时三个多月,明廷派其都督敛事率五六个卫的官军才镇压下去。
1397年(林洪武三十年)3月28日,林宽聚众起义, 攻龙里守御千户所。千户吴得、镇抚井孚议城守之计。起义军纵火烧四门,攻城甚急。吴得领军出战,中毒弩死。林宽攻占龙里后,即率领起义军进攻新化,又突至平茶,与守御千户纪达发生激战。明廷闻之大惊,遂命湖广都指挥使齐让为平羌将军,蕲州卫指挥敛事胡冕为左副、安陆卫指挥金事宋晨为右副,统兵五万前来镇压。
之后,朱元璋仍不放心,又命楚王朱祯、湘王朱柏率师加强镇压力量。结果齐让损兵折将,连吃败仗,撤消其总兵官的职务,另命左军都督杨文代之。楚王祯、湘王柏也被起义军吓破了胆,不敢亲临前线。林宽率领的起义军经过半年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林宽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十月被俘,同时被俘还有杨通秀,都被械送至京处决。朱元璋要斩尽杀绝,命杨文等又在侗区继续搜捕三个月。
林宽受到了侗族人的纪念。在林宽居住的今锦屏婆洞寨的侗家,每年六月辰日,都要讲林王传说,唱“林王古歌”,以示纪念。邻近的寨搂、塘烂、便幌、归宿、流洞、魁洞、扣引、果垢、西洋店等侗寨,于第二天六月已日也有类似活动纪念林宽。 高福星叛乱 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二月沔县(今勉县武侯镇)县衙书吏高福星兴联合南麓云雾寺的羌族和尚田九成、农民黄金刚奴、何妙顺等,以白莲教为号召组织群众,揭竿而起。田九成自称“汉明皇帝”,年号“龙风”,高福兴称“弥勒佛”,黄金刚奴、何妙顺皆称“天王”。
沔县教谕王朴得知田九成等起义的消息,立即向宁羌卫所(设在今甘肃徽县)告发,官军发兵追捕。田九成率义军转战于今宁强南山一带,以马面山为据点,作法练功,壮大力量。时值连年饥荒,四方灾民纷纷响应,前来投奔。义军势力很快扩大到阳平关,屡败官兵,声势大振。他们乘胜溯嘉陵江北上,攻克略阳县城,杀死知县吕昌。又北克徽州,诛杀学正彦叙彬。义军威振陕甘,各兄弟民族和其他劳苦民众闻风来归。
明太祖朱元璋闻报大惊,朝廷急令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率兵,日夜兼程前来围剿义军。经过数月激战,终因双方众寡悬殊,义军连吃败仗,复回师宁强城关一带,后有退守后河(即今宁强金家坪乡草坝场村,为玉带河支流马昌河谷地),高福兴被俘。田九成撤至原根据地马面山,收罗残部,深沟高垒以拒敌。官军势如潮水冲杀而至。田九成率众与敌血战,双方死伤惨重,尸骨山积。风寒霜厉,大地萧索,义军缺少衣食,矢尽力竭,田九成及其下属被俘者4000人,朝廷“诏诛同谋,遣散胁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此告终。
这次起义虽历时短暂,失败惨烈,但朝野震动颇大。明王朝深虑本境据秦蜀要冲,右控阶文,左倚汉沔,况山大林深,地势复杂而险要,自秦汉以来,西南有事,此处首当其冲,诚为兵事易发地带。故在平定田九成起义的第二年,派遣指挥姜观在羊鹿坪(今宁强县城)拓荒筑城,建造官府,把宁羌卫所从徽州南迁至此,屯垦以备边患。自此,宁羌即为汉中西部一军事重镇 。 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陕西沔县高福兴等叛乱,打败汉中卫明军,攻陷略阳,徽州,文县。明廷派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统明军数万镇压。
唐赛儿起义
1420年(明太宗永乐十八年),发生于中国山东的一系列以白莲教为旗号的民变事件,称为唐赛儿白莲教叛乱。
“靖难之役”,山东成了主要战场,战争令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登基后,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加上水、旱灾害,瘟疫流行,群众生活十分艰难。山东、河南等地的群众到了吃树皮、草根维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实为食。”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蒲台县城(今属滨州市)年轻女子唐赛儿,略通武艺和兵法,效法元末红巾军,以白莲教联络民众,自称佛母。往来于益都(今青州)、诸城、安丘、莒州(今莒县)、即墨、寿光等州县,密谋在滨州(今滨州北)举事。
十八年初,率众500余转至益都西南山区发展队伍,立帅府于卸石棚寨(今唐赛儿寨)。该地峰高783米,四面皆危崖绝壁,上建水池、米仓,易守难攻。闰正月,唐赛儿以红白旗为号发动起义,击杀前往镇压的青州卫指挥使高凤等官兵千余人,声威大震。附近九州县董彦杲、宾鸿等数十支队伍纷起响应,众至数万。山东布政使储埏、张海等急向朝廷报警。成祖朱棣闻讯,遣使诱降唐赛儿,被拒绝,随即命柳升为总兵、刘忠为副总兵,率京军5000前往平定变乱。二月十一,柳升率部包围卸石棚寨。唐赛儿利用柳升骄狂的弱点,派人向其诈降,声称起义军将从东寨门夺路寻水宵遁,骗得柳升派重兵据守东寨门外待战。三月十三夜,唐赛儿命人驱羊群伪装起义军走东寨门下山,吸引明军主力,自率众从明军薄弱处突围,袭杀刘忠。黎明,柳升发觉中计,匆忙遣兵追击,然不知唐赛儿去向。
十六日,宾鸿率莒州、即墨义众万余攻安丘并声称要屠城,在海上备倭的都指挥卫青听闻安丘被围,于是率领千余骑兵昼夜兼行,起义军大败,被俘杀6000余人。柳升抵达后,卫青迎谒。柳升反而打卫青,称其专制。同日,鳌山卫指挥王贵亦击溃诸城变乱,山东战事遂平。行在刑部尚书吴中知道此事后弹劾柳升,明成祖得知后逮捕柳升入狱。但唐赛儿等隐匿于民间,官府很久都无法逮获,朱棣认为她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是北京、山东境内尼姑及道姑,逮至京调查 。
同年七月,段民担任山东左参政。当时因为逮捕唐赛儿甚急,尽逮山东、北京僧尼。之后又尽逮全国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段民进行调查和抚恤后,民间情绪遂开始平定。有史书认为唐赛儿曾被逮捕,但最后脱身离去。三司郡县的将校等官,皆因失寇而被伏法诛杀。
唐赛儿举事,规模较小,前后不过一个月就被平定,但发生于明朝“永乐盛世”时期,对最高统治者震动较大,开始赈济灾区,减免税收,抚恤百姓,一大批平定变乱不利的官员也被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