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14
一、大学生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 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怕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 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以来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狂妄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狂 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4、自卑

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二、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 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 

在中学,为迎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3、人际交往的不同 

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 大学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

4、恋爱方面的不同 

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默,也 有的为满足一种虚荣心,开始寻找异性。他们不知道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伤害了对方,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异性的接触,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建议 

调节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营造温馨氛围,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告知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建立并指导一个有凝聚力班委和团支委,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帮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新环境。

2、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中、近期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定计划时考虑到它的可实现性,多订一些中、近期目标,少定过高过长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