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里的教育学》,从外显的行为思考教育的本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他说,看了徐老师的这本书,就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写了,因为徐莉老师已经写得非常好,也完全能教会老师们如何去设计课程。这本书我已经看了有2年多了,他的一席话也勾起了再读一遍的欲望。

       最近读了徐老师的另外一本书《童书里的教育学》,越来越喜欢读徐莉老师的文字,因为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她站在儿童立场对孩子的理解和爱。该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最好的见证。另外,书里每一章节都有无数的经典书目出现,也让本书的内容得以扩展。

       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是充满浓浓爱意的,是家长也是教师充满教育智慧的润物无声,更是成人的智慧的引领。还记得在自己孩子还小的时候,经常说:“我们不去破坏孩子原有的学习力就是最好的”,可是随着自家孩子的长大,却发现自己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干着这事儿,一次又一次地破坏着孩子的学习力。从徐老师的书里,我看到了对父母的接纳,父母要先能悦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悦纳我们的孩子;父母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也要有觉察自己行为的能力。                           

      徐老师在书中提到:

       养育孩子并非易事。作为成人,我们有责任去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能有的特点,要和善而坚定地成为孩子的合作者,与孩子共创和维持有秩序、有安全感的环境。【大人也应该意识到:孩子挑战性行为的出现跟我们的教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苏珊·佩罗是一直是《故事知道怎么办》的推广者,她认为故事能架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我们可以变说教为故事,变批评为故事。在《童书里的教与学》一书中,有一个关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教学片断,尽管该绘本我也曾读过几遍,但是在读到徐老师这个教学片断时我仍眼含泪水,我想这就是故事的力量。书中徐老师还以故事给我们呈现了:运用故事帮助孩子辨识情绪,运用故事替代说教,运用故事替代训斥,运用故事表达期望……徐老师以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故事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多读书,多借书育儿、借故事育儿……

        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犯的错误是: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很多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心情好就毫无原则地答应;心情不好时就甩一句“不行”,却不给孩子为什么,或者给的为什么也根本不能说服孩子,日积月累可能孩子不信任家长,亲子关系也越来越远。徐老师给出的案例《我要大蜥蜴》里妈妈和孩子的对话,不光能解决儿子要养蜥蜴的问题,还教会了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看到了妈妈对孩子的支持。

     关于规则建立,徐老师以《图书馆狮子》为例,既教会了孩子规则的重要性,也告诉孩子规则在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打破的。规则的制定既是为了保护他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教会了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记得书中徐老师以自己女儿的案例为我们呈现了孩子的心声。她说自己不愿意挨着学霸坐,因为挨 着学霸坐她会感觉压力很大,学霸下课不休息,自己也不好休息;学霸认真看书学习,自己想偷懒都会有负罪感。这就是孩子的心声。父母总担心孩子跟不如自己的孩子玩耍,希望孩子跟着比他优秀的玩,但这是孩子的意愿吗?我们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更要在意孩子的感受。我的班级里也有两个小朋友,三年级时,A是班级学霸,B是班级学渣,两人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五年级了,A依然是学霸,B同学也慢慢在往学霸靠近。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选择,给予全然地信任。

       这个故事,可能是最让我感动的故事。在该故事中我看到了徐老师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也鼓励我们去无条件的接受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也让我们再次确认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只是不同的特征,没有好坏,没有对错。

       书中还有好多好多的精彩的故事,好多好多以实际案例带领我们反思自己教育行为,又给我们直观可操作办法。这是一本值得家长和老师共读的好书,翻开这本书,也定能缓解你内心对教育的焦虑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