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古代故事寓示“技能”的3重境界(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2021年10月10日 周三 深圳 晴  744/1000 

【主题】我的日常

【字数】1298

昨天的简文通过《卖油翁》的故事分享了 “技能”的3重境界之第一重境界“手熟”,无论是陈康射箭之十有八九中,还是卖油翁倒油不会沾湿铜钱币中间的方孔,都说明了这一技能手上功夫了得,也表明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做得得心应手,超过了普通的一般人。

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先把技能的3重境界全部列出来。这样就算你看不完联系3个全篇简文,打开此篇简文,首先你也能知晓关于技能具体有哪3重境界。做个小小的总结就是“手熟”、“眼熟”、“心熟”。

1、技能的第一重境界“手熟”。

昨天已经分享了关于“手熟”的古代故事,且延伸到现代需要用双手创造“绝活”的各领域的厉害的人们。

2、技能的第二重境界“眼熟”。

今天继续分享一个“眼熟”的古代故事。

3、技能的第三重境界“心熟”。

关于“心熟”,也流传着一个很广的故事,这一部分留待明天继续分享吧。

今天再讲个关于“眼熟”的故事,也就是关于技能的第二重境界“眼熟”。

小时候的我,无论是写作业还是干其他事情都不太专注,老妈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觉得那个故事很神奇,为什么一个人使劲盯着门梁上的一个小物品看,盯上几年后就可以把那个小物品看成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东西呢?

其实,那时老妈可能是要锻炼我的专注力,让我专注地看一个地方,看是否能看到眼里只剩下那个物品而没有别的物品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面,因为专注我眼中说盯着的那个物品就会变得大起来……我大概是盯着某一个物品看了一阵子,后来估计是要上学,没有那么多时间,最后也就放弃,也就是说始终我也没有把绑在一根头发丝上的虱子看出轮子的大小来。

其实,小时候老妈给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纪昌射箭”的故事。

似乎与第一个故事相同,又是一个关于“射箭”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讲述“眼熟”的。

大概不知哪个年代的古代,有个叫甘蝇的人射箭很厉害,只要他射出去的箭,野兽、鸟,都会射中。甘蝇有个徒弟叫飞卫,飞卫向甘蝇学了一阵子,也很厉害,后来甚至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飞卫出名后,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习射箭,其中有个人叫“纪昌”。

纪昌向飞卫行过拜师礼之后,飞卫就说:“你先回去吧,回去先练习看东西不要眨眼睛,看东西眼睛不眨之后,你才可以开始学射箭。”

比较乖的纪昌就回家了,然后躺在他老婆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织布机的梭织上下左右、前前后后、来来回回穿梭。就这样看着织布机的梭子看了2年。2年之后,即使有针扎在他的眼皮上,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纪昌很开心,于是飞奔到飞卫那,对师傅说:“我现在可以不眨眼睛了,教我射箭吧。”

飞卫对纪昌说:“你这还远远不够呢,还需要继续练习,你能把一个小物体当成一个很大的物体一样看得清清楚楚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于是,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他老婆的一根头发扎住一只小小的虱子,然后挂着门前,天天远远地看着这只虱子,过了一段时间,这种虱子在他眼里慢慢变大。3年之后,纪昌看悬挂在门上的虱子向车轮那么大。然后他用箭射过去,果然射中了虱子的中心,但那根头发丝却没有断掉。

后来纪昌的射箭技术就和飞卫并行于天下。

这就是技能的第二重境界,眼熟。

关于眼熟的故事,你还能想起古代谁的故事呢?明天继续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