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姐姐,要懂事!”偏心的父母,你看到那个懂事的孩子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爱是个动词#

客厅里,妈妈正在和友人抱怨:“你们都说羡慕我有两个女儿,可是我家琳琳就是不听话!叫她要让着妹妹,照顾妹妹,她倒好,三天两头惹哭妹妹!”

“你这是酸我们的吧!要是你家琳琳还不听话,那我们家的皮孩子不成野猴子了?”

“就是,我可听说了,她一回家就做作业,学习上可是从来没有让你们操心过;你说她不让着妹妹?我可知道,每次姐妹打架都是妹妹在找理由打她,别看妹妹哭声大,她可从来都没挨过打,倒是琳琳脸上天天挂彩,琳琳要是真下手,10岁的丫头能打不过5岁的?还有,哪次琳琳有好东西,最后不都是留给妹妹的?”

正说着,房间里传来了吵闹声,妹妹手里扯着个本子奔过来:“妈妈,姐姐打我!”

妈妈紧张地搂着妹妹问:“打哪了?我去教训她!”

紧接着奔出来的琳琳一脸的泪,还没开口就被妈妈一通数落:“琳琳,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是姐姐,你要照顾妹妹,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

倒是一边的友人问道:“妹妹手里拿的什么?”

妹妹把手往身后藏了藏,琳琳急道:“是我的作业,还给我!”

妹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怒气冲冲地呵斥琳琳:“不就是拿了一下你的本子嘛!你急什么?”

“可是……”

“没什么可是,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

友人从妹妹手里抽出作业本,只见原本工整的作业本被揉出了很多褶子,还有两页被撕掉了。

“妹妹在我的作业本上乱画,我让她还给我,她不但不听,还撕我的本子!”

妈妈不耐烦地打断琳琳:“不就是个作业本吗?重新买一个不就行了!说你还不听!”

琳琳抹着泪走开了,倒是妈妈怀里的妹妹做着鬼脸笑呵呵的。

友人长叹一口气:“你这样对孩子可不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别只要手心,寒了手背!”

“哪有那么夸张,两个孩子吃的穿的都一样,妹妹有的琳琳也有,怎么就偏心了?”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可是,孩子的哭声,你真的听见了吗?

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她们善于察言观色,她们总是试图用乖巧懂事来谈好父母,以祈求获得父母的关注。可是,往往越是懂事,越是容易被忽视。多么讽刺啊!

客厅里,妈妈和妹妹的亲昵还在继续,她们的笑声不时穿过门缝钻进琳琳的耳朵里。她很努力地忽视掉心里的难受,看着邹邹巴巴的作业本,她哭着又笑了。哭是因为这个作业本交上去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笑则是因为奶奶曾经夸过她的字写得好,奶奶说:“这个本子都是100分,等用完了这一本作业就把它当成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现在,作业本邹了,封面还被妹妹胡乱画花了,她的礼物,妈妈再也不会喜欢了。

琳琳看着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奶奶,问:“我很听话,妈妈为什么不喜欢我?”

奶奶摸摸琳琳的头,没说话。

琳琳出生的时候妈妈刚刚21岁,不太会哺乳,结果第一次哺乳就被琳琳吸破了ru头,之后ru头化脓,还发展成了乳腺炎。

之后,琳琳再也没有吃过母乳。琳琳出院的时候,妈妈还没有出院,月子里妈妈身体,出了月子也只偶尔抱抱她。琳琳6个月,妈妈就和爸爸出去打工了,除了过年,琳琳很少见到妈妈,琳琳可以说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

没有陪伴做基础,琳琳和妈妈之间总是少了点什么。

妹妹不同,妹妹出生时家里经济状况好了太多,还建了新房,妈妈就安心在家带孩子。妈妈本来打算给妹妹吃奶粉,结果意外实现了母乳喂养,妈妈高兴得不得了。

看着妹妹一天天长大,妈妈越来越喜欢妹妹,本就乖巧懂事的琳琳越发被妈妈忽略了。

琳琳的性格很随和,也有些自卑,即使很生气也不会大吼大叫,她总是轻轻地落泪,轻声细语地和妈妈说话。

妹妹不同,妹妹脾气暴躁,一不高兴就会大吼大叫,妈妈一说她,她就会很委屈地扑进妈妈怀里大哭起来。妹妹只要这样一哭,妈妈就手足无措,搂着妹妹各种哄。

琳琳很羡慕,她也曾试着扑进妈妈怀里,结果妹妹哭着推她,妈妈立刻把她推开了,还不断地说:“你是姐姐,你要听话!”

琳琳很听话了,可是妈妈还是不理她。

曾经有好多人都劝妈妈:“你不能只宠一个孩子,打压另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你这样不行啊!这个孩子以后怎么办啊!”

妈妈很困扰:“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我看见她就来气,我控制不住啊!”

其实,不是控制不住,是不好意思低头,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做错了。

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要想一碗水端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我们总说:“你是姐姐,你要听话,你要让着妹妹。”好像姐姐就理所应当地需要退让,年龄大成了桎梏姐姐的枷锁。可是,除了年龄大到一定程度,姐姐本质上还是个孩子啊!

改变认识,从心里告诉自己“她还是个孩子”,把心里默认的“你是姐姐”转变成“她还是个孩子”,把她放在孩子的基础上,而不是姐姐。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转变固有认知,才能接近平衡。

越是乖巧懂事的孩子,情绪越内敛,越不懂得表达。因为她们的内心更敏感,更害怕被拒绝。很多家长会发现,有一些孩子受委屈时不会在第一时间哭出来,而是瘪着嘴回头看看家长的反应。

如果家长无视或是生气,他会默默地流泪,长时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

但是如果家长这时候过去摸摸她,抱抱她,跟她说:“是不是很难过?”孩子会扑进你的怀里,“哇”地一声大哭出来,但是他很快就能恢复。

因此,记得多抱抱她。

有的家庭因为无意识中专注于宠一个孩子,导致这个孩子蛮横霸道,他会本能地排斥、打压另一个孩子。

这种现象一定要避免。

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另一个孩子的认知,让他知道:姐姐也是和我一样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会很困难,但是,结果一定是喜人的。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