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做到2小时读20万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本来我是最不愿意列书单的,不过在自己的公众号里读者经常问到,只好不揣浅陋,贻笑方家。

结果在分享书单的时候,又被好友问道:怎么做到快速阅读、2小时读20万字的?

其实答案就两个字: 多读!

不过,就这两个字,还是没把读书速度问题说清楚,我想了想,专门写了写。

写这篇之前,我在“”里看到一些分享读书笔记的,也提到阅读能力问题。结果现在找不到原文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查阅作者“彭小六”的文集,有好几篇谈到阅读问题,很有参考价值。(我不认识他哦,无意发现他介绍读书写作的文集,觉得还不错。)

我还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例,谈一谈吧。

一,任何能力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明确这个观点,然后开始做。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多看书。量变产生质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小学的时候曾经为了看书,总是去找同学玩,同学不在家就更高兴了,可以自由自在看书。

父亲自学电大,书柜里很多中国文学方面的书,我经常偷看,《雷雨》、《小二黑结婚》就是小学时候偷看的。

三、四年级是我对自己的读书速度有明确的记忆。那时候最喜欢看武侠小说,处在鱼龙混杂、兼收并蓄的状态,什么都看。早期的《残肢令》想起来还有恐怖的印象。放寒假的时候,通过各种方法借武侠小说。《侠客行》好像是二本,那时候能2天看一本书,基本除了看书、吃饭、睡觉,其他什么都不干。

二,当然,做任何事都有方法,方法都有优劣,有适合不适合,所以要多了解多学习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适用于任何一件事。

三,具体说到我的阅读速度。心得有几点:

1,专注。

这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养成的习惯。对我来说,因为有太多事想做,只好拼命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比如:判学生的作业,就专心判,争取最短时间判完。看书,就全神贯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目十行,把握精髓。

2,句群。

影响读书速度的很重要一点,是怎么看。我意思是说,有的人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的人是一个词一个词地看,有的人是一句话一句话地看,我是一目十行,直接扫视一大片。有人会说,能做到吗?你确定是看到了每个字?当然可能!我看书尽管快,但是能把握住主要内容。记得小学的时候,一次体育课因为下雨在室内上,老师给我们发了连环画看,我一会儿就看完了,举手要求换书,老师问我“看完了吗?”我说“看完了。”老师不行,让我讲一讲主要内容,我就讲了一遍,老师就相信了。再举例说,我判作业也用这种方法,批改的正确率也很高(人有疏漏是正常的,即使不是这么快的速度批改,也不代表不出错)。

怎么练出来的?老实说,我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看得多了就能做到了。那么你可以平时看书的时候,有意识地要求自己往这个方向努力。

3,分辨。

记得的文章里(就是我找不到的那篇)提到,读书速度要受种类的制约。的确,如果是教科书、研究类的书,我也做不到2小时看20万字。也会适当放慢速度,精读一下,深度思考和吸收。

我说的2小时看20万字,一般是小说类、畅销书。比如 《花千骨》 ,是15年6月底7月初,用了2天的晚上看完的(在正常工作,带孩子,教儿子弹琴的情况下)。比如: 谭梅《领舞》 我2小时翻完,如果不是编辑送的书,我可能在书店翻完,绝不会买。比如: 王芳《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我也能2小时翻完。再如:寒假那本 《家风》 2小时翻完。本周我看完了“特立独行的猫”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这本书是好友周四11点送到学校给我,从周四下午到周六下午,去掉我工作(工作的时候可没看)、写稿(晚上)、陪儿子弹琴等的时间,估计最多3小时。

那么,因为我有看句群的习惯,所以对于书,我会有自己的判断——这本书是需要一字一句精读,还是浏览、翻翻就行,然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看书的方式。

不过说真的,最近几年,好像我还没有遇到什么书,是需要十分精读的,当然,排除一些谈教学的书,比如去年读的 《上课记》、《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 这类的书,我不会像畅销书那么看,会稍微精心一点,但是仍然不是教材、科研类的书。最近我在看的 《语文教学与文学》 ,就是一本需要精读的书,我在慢慢看。如果让我想起近些年看得书里面,很精心阅读的一本书,我一下想起来的是南京大学 周宪教授的《美学是什么》 。

4,精读。

我看书一直有做笔记的习惯。现在开始越来越懒了,主要是直接手机拍照。自己的书会随手圈点勾画、评论在旁边。

我看书的另一个习惯是,一般会看2遍。第一遍浏览、筛选,遇到觉得有价值的地方做标记,回过头来细看、琢磨、品味。

比如《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这本书,我浏览完了,发现后两部分读完就算,前面有几篇文章中有几句话不错,准备回过头品一下、记一下。

5,笔记。

做笔记的习惯是在初中的时候,被语文老师逼着养成的。读师范的时候,学习任务轻松,没事儿大家都去借书看有一阵子特别流行做读书笔记,同学之间还互相交流。现在还珍藏着呢。

读研的时候,读书笔记做了好几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读书有收获,还是要勤快一点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