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找工作优先考虑城市、行业、企业还是岗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找工作到底是优先考虑城市,还是行业,又或者是企业、岗位?

为什么有些职场人在30岁之后,还在东奔西跑,从这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从熟悉的行业转换到新的行业,一定是在刚毕业的时候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那么就大学生而言,找工作到底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工作城市、薪酬、发展机会、专业匹配、家庭条件、男女朋友等等,可能细数出来有二三十个。但总结起来归个类,主要就是四个大的方面:城市、行业、企业和岗位。

我们先不去直接武断的告诉大家,哪个因素更重要?每个人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判断的结果自然前千差万别。先去了解这四个方面到底怎样影响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每个人自然就能做出合理的抉择了。

选择企业一个考虑品牌增值,一个考虑实力增值。品牌是说知名大企业,能进去当然好,有些名气不大的规模性企业,成长机会也很多。

但是选择企业,要结合自身实力来。实力好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中大型外企(尽量不要以制造为主营的公司,这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含金量低),实力一般的毕业生,进个规模大点的企业是最好。

其实第一份工作重要,但未必非要名牌,如果能在第一家公司培养良好的大企业严谨系统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与职场逻辑,对于将来增值和职业发展才是最有用的。

类似BAT的行业一线企业校招都会筛得非常狠,没进去也不要灰心。往长远来看,工作几年后,作为经验人士,你会有资格选择更好的公司。

考虑进入一个行业时,我们要根据行业的属性来匹配个人的属性,比如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To B行业:周期相对较长,以技术为导向

能源、原材料、医药医疗、制造业、商业对公业务等等,这一类行业,往往需要的是拥有一定核心技术的人,但它不会要求你的属性是特别活泼,喜欢迅速变化的环境。

2、To C行业:快速、多变、竞争激烈

快速消费品、互联网、电子消费品、商业个人业务等等,这一类行业,通常需要你是一个有活力,能够积极地沟通,抗压力强,并且随时接受新变化的人。

所以我们会根据自身的属性,去匹配合适的行业,这确实会导致我们之后行业更换有一定的困难,比如你想从To B行业跳到To C行业,但是在以上行业大类内,你仍旧拥有很多选择。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四个基本阶段:投入、成长、成熟、衰退,而且这四个阶段受经济与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不建议非要扎堆去火热的行业,将来也许失业最快,就拿电商行业,前些年的野蛮生长,催生了很多挣快钱的人,现在行业监管趋严,规模化成型,中小型的公司很难存活下去。

职业上通常可以分为“销售”,“制造”,“研发”,“职能”四大块,这四大块在不同的公司、行业里几乎都存在,但是它们需要的核心职能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招聘中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原因。

如果你是在销售岗位上有了几年经验之后,你想在销售岗位上晋升或者提高相对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今后你想转去HR岗位,就有些困难了。

假设我们真的在之后顺利更换了职业,往往也是从基层开始做起。

从基层开始做起表明了什么,专业经验为零,很大几率,原先就在做这一职业的人,能够轻松的超越你的成绩,还有跟你同步竞争的同事有可能都是年龄比你小很多的,这些都会成为你的心理阻碍,时间长了可能还会磨灭掉新的职业兴趣。

在岗位这个角度,一定要锻炼本岗位的核心技能,才能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从大方面来看,北上广深确实对职业发展有很多好处,但却不是温馨地。选择城市最好的时间是在高考后报志愿时,就详细考虑大学报考哪个城市,会有利于自己的将来的生活与就业。

目前跨省的流动还有许多壁垒,尤其二线向一线的流动,社保公积金落户等等,二线省区间的流动对本科以上学历的,基本上没什么限制了。

从当下看,第一个考虑的问题就是岗位兼容的问题,如果你从事的是某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在较大城市能够有更多的学习与成长机会,然后再换工作到小的城市可能未必有好处。

第二个考虑的是个人偏好问题,包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喜好,对城市的生活节奏(压力)的喜好,或者考虑自身交际圈的诸多因素(比如离家近,朋友圈在哪)等等。

所以当你在选择城市的时候,你会有比较明确的意向,可是一旦你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随着年限的不断增加,你会越来越难离开这个城市,因为一些固定了的资源和事物会让你难以割舍。

综上所述,企业选择的考虑侧重点是自身增值,行业选择的考虑侧重点是发展潜力,岗位选择的考虑侧重点是不可替代性,城市选择的考虑侧重点是资源。

职场新人找工作优先考虑城市、行业、企业还是岗位?回到问题本身,其实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填空题,职场新人的未来职业规划,要着重去考虑这四个方面,然后根据侧重点去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