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藩字叔翰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因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后获真盗,藩益知名。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日:“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后果败。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

”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蔓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3分)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 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 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人品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3分)译文: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译文: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译文: 答案:5.C (期待,期望)6.A (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7.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并非贬意,不是待人“傲慢苛刻”。 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8.(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都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分)附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

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

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

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

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居------丧”为固定结构,前后停顿,排除AB;“未尝”一般连在一起,前面停顿,排除D;故选:C译文为:李籓青年时容貌娴雅美丽,在学习方面很聪明.父亲去世时他停留在家守孝.他家本来财产很多,姻亲们前来慰问时,有人拿着财物离去,李籓不曾过问.此后他更加致力施舍财物.住家几年,他的家财就大致耗尽了.四十多岁时,他在广陵一带陷入困境,连自己都不能救济.(2)A“汉代的科举制度”错误,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度.(3)C 错在“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原文为“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意思是“再说对百姓有义的人必然能与神灵和睦相处,百姓的意愿是神灵的主宰,百姓安宁福祉就自然到来”.(4)①“未之信”,宾语前置句,不相信杜佑的担保;“追”,捉拿;“是”,这.译文为: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就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②,“无知”,没有知觉;“私”,偏爱;“悦”,取悦.译文为: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答案:(1)C(2)A(3)C (4)①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就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②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参考译文】李籓,字叔翰,他的祖先是赵州人.李籓青年时容貌娴雅美丽,在学习方面很聪明.父亲去世时他停留在家守孝.他家本来财产很多,姻亲们前来慰问时,有人拿着财物离去,李籓不曾过问.此后他更加致力施舍财物.住家几年,他的家财就大致耗尽了.四十多岁时,他在广陵一带陷入困境,连自己都不能救济.妻子儿女跟着责备他,李籓却快乐依旧.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征召他到节度府做官.张建封去世时,濠州刺史杜兼快速地骑马赶到,他暗地里有静候接任节度使的企图,李籓却哭着对他说:“张公现在去世了,您应该小心谨慎地守护州境土地才是,为什么要放弃州境土地跑来?您应该赶快回去,否则我将依照法律弹劾您!”杜兼因此仇恨他,于是就诬告上奏:“张建封去世后,李籓扰乱他的军心,有非份的企图.”唐德宗得奏后大怒,下密诏让徐泗节度使杜佑杀掉他.杜佑一向器重李籓,得到诏书,十天都不行动,然后召唤接见李籓说:“世上人说有生死报应,灵验吗?”李籓说:“大概如此.”杜佑说:“如果真如此,那么您应该遇事没有担忧.”于是杜佑就拿出密诏给李籓看,李籓看后神色不变,说:“真灵验啊,这是杜兼的报复!”杜佑说:“一定不要害怕,我拿一家人性命来为您担保.”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皇帝释放了李籓,并授予他秘书郎的官职.王仲舒与同舍郎官韦成季、吕洞白天摆酒宴邀请客人互相作乐,他们因仰慕李籓名望,硬性地邀请李籓前来.王仲舒等人说一些戏笑嘲谑的言辞和隐语,互相亲近而不庄重,李籓和他们见面一次后,就拒绝邀请再不前去,说:“我和他们整天相处,不懂得他们说的是什么!”往后王仲舒等人果然因为犯罪而被贬谪罢黜.多次提拔后李籓官至吏部郎中.裴垍告诉唐宪宗,说李籓有做宰相的才能.恰逢郑絪罢相,宪宗趁机授予李籓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李籓为人忠诚谨慎,好坏一定据实说,皇帝认为他说话没有隐瞒.唐宪宗曾经询问他祈福消灾的方法,李籓回答说:“孔子生病的时候,阻止子路的祈祷.汉文帝每次祭祀神灵,命令有关官员对神灵态度恭敬而不许祈祷.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 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再说对百姓有义的人必然能与神灵和睦相处,百姓的意愿是神灵的主宰,百姓安宁福祉就自然到来.”皇帝听后高兴地说:“我一定要和您等上下互相勉励,以致能守护着这些箴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权臣和近臣 寻求兼任宰相,皇帝下密诏给中书省、门下省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李籓见诏后立即拿笔涂掉“宰相”二字,并在密诏的左边签署意见说:“不可以.”李籓拿着密诏要回去奏报皇上.宰相权德舆大惊失色说:“有不可以的,应该另外写奏章,可以用笔涂改诏书吗?”李籓说:“形势紧急,过了今天就不能阻止了.”这件事不久就得以搁置平息.第二年,李籓外任华州刺史.还未赴任,李籓就去世了,这年他年龄五十八岁,朝廷赠官户部尚书,谥号叫贞简.。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答案】【小题1】C【小题2】C【小题3】B【小题4】(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也不禁止,后来更加致力于施舍,没过几年就贫穷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给,富裕,充足。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都表现忠直敢谏的一面;A项分别表现了谦和内敛、从容自适;B项分别是清正自持、有才干和自信;D项分别表现正直敢言和沉着镇定、临危不乱。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错。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亲族吊者(定语后置),挈去(拿走),务(致力于),散施(施舍),每点1分,大意1分;(2)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

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 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

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 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

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

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 ’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

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

”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

李藩等人拜贺退下。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

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

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 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事果然被搁置了。

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