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庄周梦蝶”和“蝴蝶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清晨看到草丛中有一朵花,走上前去仔细看,“花”却突然飞走了,原来是一只蝴蝶。我的思维突然活跃起来,由此联想到“会飞的花朵”,联想到毛毛虫变蝴蝶,破茧重生,联想到庄周梦蝶和蝴蝶效应。

1.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的典故成为后代哲学家、艺术家和诗人们取之不尽的思考和创作的素材宝库,演绎出数不清的诗词美文佳篇,寄托了无数人深邃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梁简文帝萧纲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

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疑梦二首》)

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 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

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 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 ”(《睡觉作》)

俞德邻的“梦中知是蝶,还复是蒙庄”(《邻居》)、刘辰翁的“何日花开,作两蝴蝶”(《庄子像赞》)和方凤的《庄生梦蝶图》:“素来梦觉两俱空,开眼还如阖眼同。蝶是庄周周是蝶,百花无口骂春风”。

卢挚的[双调·殿前欢]《庄周化蝶》:“ 酒新,一葫芦春醉海棠洲,一葫芦未饮香先透,俯仰曹丘,傲人间万户侯。重酣后,梦景皆虚谬,庄周化蝶,蝶化庄周。 ”

曾瑞的[中吕·山坡羊]《蝶梦叟》:“ 虚名休就,眉头休皱,终身更不遇机毂,抱官囚,为谁愁,功名半纸难能够,争如漆园蝶梦叟。 ”

唐诗人李中《经古观有感》中这样写道:“ 漆园化蝶名空在,柱史犹龙去不归。丹井泉枯苔锁合,醮坛松折鹤来稀。回头因叹浮生事,梦里光阴疾若飞。 ”漆园化蝶的故事已过去多少年了,而当年的经古观如今已是泉枯松折,人生似幻,光箭若飞。

苏轼在清淮楼上登高望远,面对远处的淮水也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慨叹:“ 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惟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 ”(《题清淮楼》)物是人非,当年梦中化蝶的庄生墓上也已是秋草凋零,此时此情,诗人心中的苍凉又能与谁诉说。

明人柳瑛在庄子台前凭吊庄子时同样抒写了此种感情:“ 每爱南华老氏流,平生心迹与天游。当年台榭遗荒壤,此日衣冠识古丘。梦蝶台存时世异,观鱼人去岁华悠。 ”(《庄台怀古》)

诗人韩元吉更为简洁明了地说:“ 岁月催人易白头,只应蝴蝶梦为周。 ”(《病中放言五首》)

2.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叫“蝴蝶效应”。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

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运动中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运动的表现形式。当我们进而考察生命现象时,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纯粹随机,它们既有“锁频”到自然界周期过程(季节、昼夜等)的一面,又保持着内在的“自治”性质。

“蝴蝶效应”是混沌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压倒一切的差别。

一滴很小的水滴,如果在雪坡上向下滚动,慢慢形成雪球,最后雪球越滚越大。

洛仑兹将仅仅相差0.0001的两个初始条件输入一个数学方程,计算得出的两条曲线不久就分道扬镳,相差很远。

3.“蝴蝶效应”在心理学方面的应用

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一个人小时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长大后这个刺激会被放大,电影《蝴蝶效应》中作了精彩诠释。

4.“蝴蝶效应”在语言领域的应用

蝴蝶效应作为混沌理论(简称“混沌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语言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术界用蝴蝶效应来解释和研究混沌语言现象,例如《人民日报》于2010年11月10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由于其权威性和号召力,一直仅限于网络使用的“给力”一词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扩散到全民词汇系统中,并被收录进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

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采用混沌论及其蝴蝶效应来研究语言问题。

1991年在美国伯克利举行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野”研讨会上,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曾建议创立“语言混沌论”。

他指出,语言混沌论主要从混沌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运用混沌论的方法解决语言及其相关现象的非线性问题;为了促进混沌语言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语言研究范式。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语言研究新范式正在兴起。

5.古代典籍中的“蝴蝶效应”

《吕氏春秋·察微》: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

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

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

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

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帷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

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

《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译文: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采桑叶,游戏时,吴国的姑娘弄伤了卑梁的姑娘。

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

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

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

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

又接着攻打郢都,获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这就是鸡父之战。

凡是主持国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开始时的情势,其次是要预见到事情的结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发展的经过。这三点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

《孝经》上说:“高却不倾危,就能长期保持尊贵;满却不外溢,就能长期保持富足。富贵不离其身,然后才能保住他的国家,而且安定他的人民。”可是楚国做不到这一点。

6.林清玄《蝴蝶的种子》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

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枝桠上休息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

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直翅膀,飞了起来。

它在空中盘桓了一下子,很快地找寻到一朵花,它停在花上,专注、忘情地吸着花蜜。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只蝴蝶从来没有被教育怎么飞翔,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吸花蜜,没有爸爸妈妈教过它,这些都是它的第一次,它的第一次就做得多么精确而完美呀!

我想到,这只蝴蝶将来还会交配、繁衍、产卵、死亡,这些也都不必经由学习和教育。

然后,它繁衍的子孙,一代一代,也不必教育和学习,就会飞翔和采花了。

一只蝴蝶是依赖什么来安排它的一生呢?未经教育与学习,它又是如何来完成像飞翔或采蜜如此复杂的事呢?

这个世界不是有很多未经教育与学习就完美展现的事吗?鸟的筑巢、蜘蛛的结网多么完美!孔雀想谈恋爱时,就开屏跳舞!云雀有了爱意,就放怀唱歌;天鹅和娃鱼历经千里也不迷路;印度豹与鸵鸟天生就是赛跑高手。

这些都使我相信轮回是真实的。

一只蝴蝶乃是带着前世的种子投生到这个世界,在它的种子里,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

“我将飞翔!我将采蜜!我将繁衍子孙!”

在那只美丽的蝴蝶身上,我看到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流动,深深地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