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妈妈的声音,增强与母亲交往的体验,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3.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叫醒小熊。

  教学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自制PPT课件。

  2.小熊、熊妈妈、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图片和头饰。

  3.故事背景图。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熊跳舞》。

  5.部分幼儿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播放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师:嘘!小朋友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呀!现在都上课了,是谁在打呼噜?噢,原来是小熊在打呼噜呢!(在背景图上贴上小熊睡觉图片)那我们放个音乐把它吵醒吧!

  2.播放《熊跳舞》音乐,是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师:哎呀,这么大的声音也没把小熊吵醒,到底谁能把小熊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第一段。

  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至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提问:

  (1)小熊睡觉时谁来了?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模范小动物声音及动作。

  (2)小熊醒了吗?猜猜谁能把小熊叫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间的情感。

  播放课件,幼儿听后提问:

  (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

  (2)小熊说了什么?

  (3)表演对话: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小熊,用合适的声调、动作模仿它们之间的对话。

  3.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让幼儿完整欣赏感受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

  (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4.角色表演。

  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亲子活动:宝贝醒来吧!

  请妈妈们入场,幼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头枕在胳膊上闭眼睡觉,听到自己的妈妈说"宝贝醒来吧"就伸个懒腰起来说:"噢,妈妈!我睡得好香呀!"跑过去拥抱妈妈。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是妈妈手心里的那块宝,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吧!

  2.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胡萝卜、辣椒,藕等蔬菜的横截面,礁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并能添画成花朵。

  2、了解美术活动的多样性,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想象。

  活动准备:

  萝卜、胡萝卜、藕等蔬菜,水粉颜料若干。

  棉签、白纸与幼儿人数相等。

  红、黄、蓝、绿颜料,每组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学本领,我们来看看是哪些蔬菜宝宝来了呢?幼儿观察蔬菜,看看蔬菜的横截面猜出是什么蔬菜?

  (介绍各种蔬菜)

  2、和蔬菜宝宝一起来的还有颜料宝宝,看看,有哪些?(认识颜色,红宝宝,绿宝宝、黄宝宝、蓝宝宝)

  3、蔬菜宝宝和颜料宝宝变了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嘛?出示范画,变出了什么?

  4、你们能猜出都是哪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二、教师示范

  1、蔬菜宝宝变的真漂亮,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Xxx小朋友的办法真好,你能给变一个吗?

  变得真漂亮,你能再变一个吗?我也想来学一学,

  教师变学变示范:选一个蔬菜宝宝,用平平的这面礁上颜色,按在纸上,呆上一小会后,再把蔬菜宝宝拿起来,看,魔术变出来了!(告诉幼儿礁颜色不要太多,印的时候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

  2、这么多漂亮的花变出来了,我们有棉签给花儿添上杆子和叶子,你觉得用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用x颜色画好杆子,再画上什么形状的叶子呢?(幼儿发挥想像)

  三、幼儿操作

  1、看,后面桌子上的蔬菜宝宝和颜料宝宝等不急了,也想变变魔术?那我们也轻轻的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一种蔬菜宝宝可以多印一些,来丰富画面。

  四、教师点评,并结束

  1、小朋友变的真不错,那我们到教室去,用我们的画布置一个花花展

  说课:

  本周跟上周的教学主题是“香香的蔬菜”,上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多种蔬菜,包括蔬菜的颜色,形状,这周将通过做一做来认识蔬菜。

  1、 教材来源: 蔬菜印画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常见蔬菜的基础上,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蔬菜,使小朋友意识到蔬菜除了有营养,可以吃,原来还可以用来画画。

  2、 教学目标分认知:通过观察胡萝卜、辣椒,藕蔬菜的横截面,知道是什么 蔬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技能:利用蔬菜的横截面礁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并能用棉签蘸颜料添画成花朵。

  情感:了解美术活动的多样性,产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 重点:用横截面横截面礁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

  难点:用横截面横截面礁上水粉颜料进行印画,要求均匀蘸色。

  4、 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渐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幼儿将运用讨论谈话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6、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教授、巡回指导、作品展示四个环节组成。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能在天上看见太阳,但中班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本次活动中,我们借助于故事《小兔子找太阳》,让孩子们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而且班级孩子对4以内的数量、红色、圆形及方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再运用直观的课件、图片以及实物,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并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并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难点: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准备红灯笼2个、红气球4个、红萝卜3个、红太阳1个、小兔子头饰1个、大兔子头饰1个

  2、故事挂图、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的?可是有一只小兔子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它只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所以它想要去找太阳,我们和小兔一起去找太阳好吗?

  二、欣赏课件:《小兔子找太阳》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1、老师分段讲解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

  2教师完整讲解故事(加深对红色,圆形的认识)

  小朋友想一下小兔子它是一下子就找到太阳了吗?(出示挂图)

  (1)、小兔子首先在屋里找到了什么?它把灯笼当成什么了呢?

  (2)、后来又在菜园里和天上找到了什么?它把大萝卜和红气球当成什么了呢?

  (3)、小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大萝卜、红气球当成太阳呢?

  (4)、太阳除了是红红的、圆圆的,还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

  (5)、教师提问:小兔子是怎么问妈妈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幼:小兔子说: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是,这是——分角色,学习小兔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三、利用玩偶等分角色表演

  四、延伸

  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请你们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红红的,圆圆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弯和直的区别,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2、通过看看、找找,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的兴趣。

  3、通过剥剥、绕绕活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和直的物品的兴趣。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难点:了解弯和直的区别,关注各种直的和弯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准备:数码照片、相机(连接线)、牛皮筋两根(放在色纸上)、一次性筷子、不干胶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弯和直的区别。

  1、(出示一根直的绳子)这是一根怎么样的绳子?像什么?还想什么?

  2、(出示一根弯的绳子)这根绳子和刚才的一根有什么不一样?弯弯的像什么? 还像什么?

  小结:这是一根直直的绳子,是直线形的,不转弯的。这是一根弯弯的绳子,是弧线形的,弯过来的。

  二、出示数码照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

  1、生活中也有很多弯弯的、直直的东西,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拱桥)它是怎么样的? (护栏)它是怎么样的?哪里是直直的、弯弯的? (路灯)它是怎么样? (公交车牌)它是怎么样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哪些东西是直直的?

  3、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弯弯的、直直的东西。

  三、通过人体变形,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1、我站在这里身体是怎么样的?

  2、谁能把直直的身体变成弯弯的呢?(幼儿自由尝试)

  四、操作活动:剥一剥,绕一绕。

  1、(出示筷子和条状不干胶)它们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要给筷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不干胶弯弯的绕到筷子上(教师示范剥一剥,绕一绕)。

  3、幼儿操作。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议议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想象,积极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说出各种能带给别人快乐的方法。

  2、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3、初步学会关心别人爱别人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

  1、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可怜的大熊我快乐吗?

  孩子们都说愿意去帮助别人。

  2、 你想用什么办法让大熊变得快乐呢?

  教师:谢谢小朋友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开心的微笑,可是小朋友总要有离开我的时候,那我又变得不快乐,不会笑了。

  二、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愿意永远和大熊在一起,不上学,不回家,好吗?为什么?

  幼: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大熊有朋友,有朋友才会互相快乐,但是我们不可以不回家,这样爸爸妈妈会担心我们的。

  2、没有了你们,我该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快乐呢?

  3、出示仙女图,引导幼儿分组自由讨论仙女与大熊的对话,并能在对话中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三、围绕中心话题拓展交谈内容: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情。

  1、出示图片“给兔奶奶搬萝卜到地窖。”引导幼儿交谈。

  幼儿开始互相交流,帮助兔奶奶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因为兔奶奶年纪大了,应该要帮助她。

  2、 出示图片“帮小松鼠过河。”引导幼儿交谈。

  幼:小松鼠年纪小,我们身为大哥哥、大姐姐要帮助她。

  3、帮助孩子总结:你快乐,我也快乐。

  四、教师用提问的形式隐形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1、 小朋友,你们想把快乐带给别人吗?

  幼:我们愿意把快乐带给别人,别人快乐我们也会快乐的。

  2、你想把快乐带给谁?

  幼:我要把快乐给爸爸妈妈、给老师、给我的好朋友。

  3、谁最需要我们带去的快乐?

  幼:那些不开心的人,我们可以给他带来快乐。

  4、你想用什么办法给别人带去快乐。

  幼:如果他们希望我们陪他们玩,我们可以陪他们玩,或者我们还可以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和他们分享,这样他们就会微笑了。

  活动反思:

  幼儿经过这个教学活动的学习,懂得了微笑是一种力量,我们主动去帮助别人,别人就可以快乐,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带来微笑。微笑是一种魔力,孩子们是天使,他们天性就是游戏,就是游玩,他们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微笑,孩子们都说会主动的去帮助别人,给人家带来微笑和快乐,希望孩子们的这种天性可以一直保存下去。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新疆,新疆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喀什的石榴驰名中外。《家乡的水果》这一教学活动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教育幼儿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乡就应该知道家乡有哪些水果,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能说出其名称,如:苹果、石榴、葡萄、梨子。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苹果、梨子、石榴、葡萄”等词语。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葡萄、石榴等夏天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2、当地水果,如:苹果、葡萄、梨子等实物。

   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导入活动:今天,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郊游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出发!

  二、展开部分

  1、图片认识

  首先我们来到了阿克苏站,小朋友们你们看,提问:这是什么水果,(苹果)。

  (音乐郊游)小朋友们坐好了,我们又要出发了?哇,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喀什,好多好多红红的东西,这种水果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石榴)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到了库尔勒,这又是什么水果呢,(梨子)

  下一站,老师还想带你们去个地方吐鲁番,这里有什么呢?谁能说一说呢?(葡萄)教师将孩子们说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苹果、石榴、梨子、葡萄。

  2、实物再认

  今天我们认识了家乡的好多水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水果”的口袋拿出来,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石榴问:这是什么(这是石榴),要求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摸到的水果分给大家吃。边吃边交流家乡的水果,说说家乡的好。

  活动延伸:让幼儿设计出自己心中未来的水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身边的水果真是太了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些水果对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么那么多啊。”油然而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孩子能说出很多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与季节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回家自己找大人寻找答案。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散文诗,发展幼儿思维的连动性、灵活性。

  2.发展幼儿想像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发展幼儿口语,学习运用动词:飘落、爬、躺、坐、游、藏等。

   二、活动准备

  1.依据散文诗内容画一幅图画。

  2.活动前带小朋友到户外观察落叶,拾落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小朋友谈话: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引出散文诗的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要求小朋友认真倾听,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和内容。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1.秋风起了树叶是怎样从树枝上落下来的?

  2.树叶分别落在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四)丰富词汇,找出散文诗的动词,并通过做动作理解动词。

  (五)启发幼儿想像,鼓励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

  1.树叶还落在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幼儿模仿散文诗的语言进行完整讲述。

  2.小朋友想用落叶做什么?

  (六)教小朋友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四、各领域渗透

  健康:让幼儿根据秋天的天气变化增加衣服。

  艺术:配合美工活动,让幼儿用拾回的落叶贴出美丽的图画。

  科学: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五、生活中渗透 通过打扫落叶,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 布置活动室墙面“五彩的秋天”,让幼儿将户外拾来的落叶、落花等布置于墙上,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七、家庭中渗透 家长带领小朋友到公园玩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树木、落叶,了解秋天的变化。

   八、活动评价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们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的是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教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呦!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现在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教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