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地震历史依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黔江地区的地震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朝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5月10日壬子日,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据《黔江县志》描述,地震前数日,日光显得异常昏暗,地面蒸腾郁结,当天更是剧烈。辰巳时分,突然雷鸣般巨响,房屋剧烈摇晃,甚至有崩塌的危险,屋瓦纷飞,池塘水波涌起。民众惊恐逃出,许多人摔倒在地无法起身。灾后,许家溪口被堵塞,盛夏雨水使得溪水上涨,形成了一片方圆二十多里的大泽,恰好淹没了寺址,四周汪洋,被称为小瀛海,当地人误称小南海。


《咸丰县志》和《来凤县志》也对此次地震有所记录。咸丰六年五月,大路坝山崩,从梅家弯、板桥溪到蛇盘寨,数十里范围内的地方都变成了湖泊,数百村民因此丧生,其中李姓人口损失最为严重。来凤县的《来凤县志》详细记载了这次丙辰夏五月初六辰时的地震,不仅房屋震动,数百里内的地方都有感应。特别指出,地震导致山脚下的河流被山石阻塞,河水倒灌,淹没二十多里地,形成了一片六七里宽的湖泊,深不可测,景象惨烈。


这些历史文献提供了黔江地区地震事件的有力证据,展示了其在过去历史上所经历的强烈自然灾害。
扩展资料

咸丰、黔江交界之大路坝、后坝一带,地震山崩10余里,15里内民户皆为齑粉,压民居300余家。大山中断如截,下陷上跃,连山推出数里外,平地涌出小阜十余。河为山石所壅,水乃逆行,淹没20余里,由许家湾、板桥溪抵蛇盘溪一带皆成湖(即小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