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近看了一本书,颇有感触我也渐渐找到自己教师的位置,但有时候也觉得力不从心,特别有许多家长朋友反映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我作为一个老师也确实不知道如何才是更好的沟通方法,没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更好的建议。于是假期中我读了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一起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受益匪浅。社会在渐渐发生变化,随着许多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继父继母的现象出现,出现了更多的非传统型家庭、双职工父母、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而不管哪种类型的家庭,今天的父母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中,他们必须强迫自己一天干两天的活,在家里,他们又要努力满足家人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家长们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新的消费理念、色情电视节目、网上交友、暴力游戏、凶杀电影。所有这一切,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父母比以往更感到恐慌和困惑。
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无论生活在地球上的哪个角落,家长都对孩子拥有同样的爱,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都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们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这也正是这本书的核心所在,为大家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而作为教师的我从中也借鉴了一些沟通的技巧,也可以给学生的家长们更多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读了这本书,我最深切的感受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只有尊重和爱才能让家长们更加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说些抱怨的话语,而是平心气和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和他一起分担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所带来的压力。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的感情都需要被接纳。
书的阅读方式很有趣,先通过浏览漫画对书做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边读一般做练习,书中的练习也很有意思,有一些同样场景不同的做法的揣摩,还有很多都是家长和孩子的角色互换,更好的让家长体会不同话语和做法带来不同的结果。
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一章中,介绍了4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3.家长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通常情况家长们要是遇到孩子说:“我不想做作业”可能会说:“不行,你应该赶快写完。”包括我自己在学校中也是,常会否定孩子的感受,强加自己的感受给他们。看来有时候孩子只是简单的想获得你感受上的认可,这时候你只需要说:"是吗,听起来你有些讨厌这些作业。”我们如果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深入到孩子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们一旦清楚了自己的内心,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甚至不需要我们给他们提出建议,有些时候给出建议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很感兴趣的一章是代替惩罚的方法。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似乎已经淡化了惩罚,提出更多的说法是赏识教育,一度认为一味的赏识赏识会让现如今的00后们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惩罚就没有了教育孩子认识错误的方法。但读了这章,我体会到惩罚带来的感受只有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而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有:
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孩子在外购物时乱跑做危险的事,家长通常会大声呵斥甚至打骂。而这时你可以请他帮你拿一些要买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会干扰别人,给他选择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不行的话就采取行动让他坐在购物车内,而下次购物的时候不带他去,让他认识到自己在商店乱跑的行为是会有这样的自然后果的。
那么真正遇到问题时候怎么办?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老毛病呢?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1.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2.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3.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4.把所有想法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5.挑出哪些你们接受哪些你们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这个方法很奇特,让我们在出现冲突的时候不是对抗彼此而是真正解决问题,让我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尊重。孩子从中也会学到我们不是仇敌也不是对手,我们教给他如何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能受用终身的。
这本书十分有教育意义,学习每一个单独的步骤不难,难的是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态度,孩子不是一个需要纠正的问题,我们也不是总有正确答案,不要担心我们不够严厉的话语会被孩子利用,重要的是我们肯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讨论解决的办法,那么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大步了。
学习是有趣的,接受新的知识也是精神的满足,读本好书,学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真令人满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