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叫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问题一:请问大学语文学什么? 传统语文教学的套路,无非小学“音、形、义”,初中“字、词、句”,高中“篇章、结构、段落、大意”,学校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花在“听、说、读”上,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上,没有最终落实到写作上,大学语文教学延续高中语文教学的套路,继续搞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而不是语文实践技能――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毫不客气地说,20年来的大学语文简直就是“高七”语文,所以,许多大学生工作以后“写不了材料”(特别是专业应用文),写不好论文,看不懂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的古文资料,有些善写者的能力和成就并非大学教育所得,而是“业余爱好”炼成。我在近20年的机关公文审核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大学生写不好应用文。毫无疑问,大学语文首先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是专业应用文写作。
“文以载道”,语文的功能在于表达、传达、传播、交流、沟通思想,因此,“载道”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写不好文章,不是识字少,读书少,关键是遇事心里没底,办事心里没谱,“幼稚不懂事”(老同志的看法),缺思想,缺见解,缺主意,缺乏综合分析、分类归纳、总结提炼的基本功,许多文科生甚至连“老八股”说套话废话的功夫都没有。原因何在?就是我们的文化教育丢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是“传道”与“解惑”,心中无“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说,学生缺乏以哲学为“筋骨”,以历史为“砖石”,以文学为“泥浆”,以文字为工具“建构”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要增加阅读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强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学生培养成“真理在手,无所畏惧”的“思想者”,果如此,大学生则定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挥洒自如。
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一是写,二是讲。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口若悬河、气冲霄汉的大学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几年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听众、观众,而不是演讲者,学生缺乏演讲和辩论训练的机会,发言一离开稿件就面临“失语”。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辩论能力,特别要训练学生脱稿讲话能力,这种训练中包括演讲技巧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下笔有神”,二是“口若悬河”,让大学生像个真正获得“大学之道”者。我深信,为了两个目标,教育专家们定会拿出一整套详尽的方案。

问题二:大学语文英文名称是什么 大学语文:University language
教育学:Pedagogy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Legal foundation an福 thought morals
综合英语:prehensive English
英语阅读:English reading
英语国家概括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s broad

问题三:大学语文是指什么内容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课,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部分。

问题四:大学语文是什么专业学的 其他学校的我不知道,但我们学校有对外汉语,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这些文学院的各个专业学语文,语文是他们的基础课,就业这个问题就因学校而异 了

问题五:什么是孝(大学语文)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养也。“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望采纳

问题六:大学语文专业都有什么课程? 有语文专业吗?是中文吧。现在分为两种 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专业很多的
文学概论 应用文写作 古典文献学 工具书学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比较文学 民间文学 后期选修的有 影视文学 文秘 广告文学 师范的还有教育学 心理学 等 。还有就是公共课 马 列 毛 邓 ***

问题七:大学语文什么是文学经典?它有几个特征 某文学作品能称之为经典,正是由她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两个问题是一体的.
我就自己的理解给您写几点,希望对您有点帮助.
1 宗教内涵 经典文学作品中对宗教的宏扬,批判,或者隐含的宗教态度,是伟大作品撼人心魄的表达方向之一,刻薄的说,宗教是抚慰人类心灵的迷幻\\\\\\\\\药剂;厚道些,可以说人类无数脆弱破碎心灵依靠,是将要踏入死亡之门的灵魂的墓地.经典文学作品中,有犀利批判的,巴黎圣母院.有匍匐归依的,战争与和平.还有冷眼旁观的,比如浮士德,神曲.但无论如何,最伟大的作品关怀着所有读者的心灵.
2 哲学内涵.哲学的核心是伦理学,我倾向于伦理学高于本体论和认识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生一世,我们如何成长,我们活在人世间的目的,我们是遵循先哲的经典,亦步亦趋,还是破除繁文缛节,标新立异.我们是要对他人容让谦和,与邻为善,还是对离群索居,闲云野鹤.是和自然抗争,自任为万物尺度,改变征服自然,还是和自然和谐相处,万物一体.我们每一个个体是人类理性奔向真理之海的工具,还是每一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伟大的目的.经典作品演绎了虚拟人生选择的可能,以及作者给出的明确的或者内涵的建议,让读者去判断选择.这类经典作品太多,从古希腊史诗,中国的诗经到现代小说戏剧.经典文学也有反映本体论认识论的,象黑客帝国等,电影剧本比较多,比如,盗梦空间,普罗米修斯等.
3 科学内涵 伟大的文学家如果有一颗科学家的心,他写出来的作品往往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启迪性,趣味性.即使不是洋洋大观的科幻文学,伟大的文学作品中也可能在心理学,病理学等方面有惊人的价值.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打了疯人疯语的旗号批判社会,但小说中疯子的心理描写却也缜密细致,让读者惊叹.科幻作品,恐怖作品,侦探作品等其中的经典,在娱乐读者之余,对读者科学素养的提高不言而喻.
4 文学性 这是最基本的.所有的经典作品当然符合了文学本身的要求.语言的精美,结构的奇特,寓意的深邃,如同鸟中鸾凤,砂中金玉,不然读者怎么会被吸引呢?
就这些吧. 希望对您有些用处.

问题八:什么是孝(大学语文) 孝,xiào,从爻从子。效也,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也,善事父母也。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礼・祭统》
(1) 形声。从爻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
(2) 同本义 [filial;dutiful]
读作xiào。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问题九:“大学语文”课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学生把大学语文叫做:高四语文。这个评价精妙绝伦,把学生们对语文教育的厌倦和无奈说透了。全国高校上万任课教师,脑袋每天埋在粉笔堆中灰头土脸,脑子已经僵化了,远不如这些学生聪明。有些人教一辈子大学语文,而根本看不出问题所在。 学生天性聪睿质朴,他们厌倦一门课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是这样受教育过来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多年来,每一名学生都曾为语文这门垃圾课程而头大,学习毫无乐趣,基本毫无所得。我们带着消化不良的脑袋挤进了大学,本想好好学习充实自己,放下包袱走进课堂,一眼看见腐朽夫子站在讲台上,真是什么兴头都烟消云散了。 今日大学语文的编写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资深大学语文教师在文章里归纳大学语文核心目标:一是利用大学语文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学语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两个利用准确地揭露了大学语文只不过是被利用的一门工具,是变味的四不像课程。利用完,这块鸡肋就该扔掉了。既然终归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学语文的汇编思想看起来很宏伟博大,选择的内容是上下五千年环球四万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有个利用思想。这跟中小学语文各个章节的编排模式几乎没有两样,称为高四语文最合适不过了。我曾请教过教中文的学者,大学语文到底怎么教,到底谁有资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识博大到如 *** 般浩瀚的大师来授课吗?哪位学者有这个胆量从先秦诸子直扑鲁郭茅再从荷马史诗一直讲到歌德托尔斯泰?中文系外语系都没教授有这个能力,但大学语文教师却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价值,起码需要古典文学教师、现代文学教师和外国文学教师三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来教授吧?在大学里,大学语文都是由普通基础课教师来担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人上过这门课。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普通教师、青年教师上不好,资深教师以及学术精湛的教授也照样上不好。因为这门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垃圾桶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这堆垃圾里也变了味。大学语文的问题不在任课教师身上,而是这门课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编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问题,它是文学教育的异化,但很多学者自己,也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了。有人引用了几位老科学家的话来证明大学语文的重要性。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钱伟长先生说: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两位科学家说得没错,但是报道者却混淆了概念,把中国文学、文学艺术等同于大学语文了。这就好比你点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给你端来了一块死猪肉。大学语文的异化是我们这个国家教育异化的典型象征。大学语文的主编徐中玉教授对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个访谈里说到:大学语文在建国前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名称和叫法不全一样,有叫中国文学名着选读,有叫文选及习作,口头统一名称叫大一国文.从徐中玉教授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大学语文和文学名着选读、文选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华读书周报》四月十三日陈洁报道:朱自清、闻一多、陈梦家、许骏斋、刘文典、唐兰、罗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