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满天,心有绿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引语:清净心看世界,欢喜心过生活,平常心生情味,柔软心除挂碍!

最近有些忙乱,很想与时间好好做朋友,但总有些跟不上,因为时间最是一丝不苟,总是一如既往不受任何干涉,而我是总东张西望,思绪万千,时常就如内心魔猴在上窜下跳般,一会筋斗云到这,一会忽的翻到那,不断穿夹轮换着一些事项,搞得身心俱疲却俱事未成。而后的结果产生一种焦虑,焦虑未竞之事,焦虑时间愈加紧迫,紧迫就又挤压更感时间不足,形成一种循环恶性,手忙脚乱。为免过度庸人自扰,遂打住一切“不正当”行为,进行静心反思。

发现根源在于一字:乱!为何而乱?因为彼时彼景多了太多不需要的杂事,杂物与杂念,过于活跃的大脑因子,不断牵扯卷入多余的事项,形成分心与散态的低效努力。这让我进而思考哪些事物是当下的必要,哪些是过时的多余,哪些仅是将来的需要,更有了种深刻地感受叫做事物存在的精度价值。

任何在不正确时间出现在不正确地方的事物都是不合时宜的错误,不管它过去有多大意义,未来又有多大的需求,此时的不合时宜便是种不该的存在。

那如何去形成当下最有效的存在呢?这让我想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想到Minimalist极简主义者,断舍离不必要之物,简单化于当前生活极小化的需求,而专注于最有价值的需要。

《断舍离》,“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进而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就如极简者佐佐木典士,他的房间曾经塞满物品,有满架的书本,成堆的CD,成套成套的漫画,各式的老相机……虽是兴趣广泛却感觉被困其中。

之后参加克罗地亚之旅触碰到”Minimalist“后进行断舍离自我转变,清空整理了房间,几近空无一物,让房间腾满了空间,空旷如自由,形成简单高效的生活环境与状态。

从行为上说,这是一种通过塑造外界的环境来改变关注力进而提升的方式,从关注物品到关注自我,从能量学上来说,一种能量方面的减少,必是转化至另一能量的增加,而这能量的转化便是关注力的转向。此时的关注力点便极为重要,否则如乞丐早已断无可断,舍无可舍,离无可离,却很有可能依然只是乞丐,而非自身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断舍离不是仅仅简单的一种丢的过程,更要是丢后精确聚焦于最有价值的有效存在,才是完整 。

而当将《断舍离》脱离物质面,延伸至更深思想层面的思考,我们所存在的那些负面思考力,过去犯错所存在的业障,心理的负担,不堪回首的记忆,这一系列的背负成为限制、枷锁的时候,断,舍,离也就成为一种需要,就像对手机清理内存般,对自身内心清理归零再出发,形成一种正能的转化。

那么这时的极简便是成为另一种拥有,做的是减法,得到的却是加法。

当然这些有形之法,通过外界来能动自身,还只是属于身在当局的认知,而非有容乃大,心无挂碍的大境。就如当时神秀禅师与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明镜“之间的具现: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愿将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禅师 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 慧能

当心无挂碍,也就无所说身外是有是无,是繁是简,因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是这空无之境尚不是我这凡夫俗子所能够着,暂只仰望中。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此时自己能有包容的转化力,将过往的负能转化为正,在自己杂念纷呈之时,简单的专注,精确的聚焦,做好身心的以减换加。如一只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入眼的虽是黄沙满天,但心中自有一片绿洲,专注简单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