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电影失败原因探讨一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几个小时的回京路途略显枯燥,于是用手机看起儒勒凡尔纳代表作《神秘岛》,故事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位战俘偷乘热气球逃走,却不幸遭遇风暴,掉落荒岛求生的故事。到目前看了一百多页,行文风格和凡尔纳之前的小说一脉相承,偏技术,描写精确且细腻。

先不品味小说质量如何,而是谈下对文学改编电影的一些感受,历史上文学名著改编电影成功的例子不少,比如《飘》、《悲惨世界》、《情感和理智》,国内的《活着》、《霸王别姬》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失败的案例更多,其中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从我自己的理解出发暂时总结几条:

一、完全照搬原著,只做视觉化呈现毫无新意

有些作品改编成电影时,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对原著内容影视化过程中采用100%还原策略,不做丝毫修改,纯粹跟着小说走。先不说这样做是否就真的实现了彻底还原,单这种行为而言本质上就是在偷懒,可能导演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在不惜代价呈现大家看小说时内心的想象,可是这种努力真的有用吗,每个读者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阅读时对书中内容的想象千差万别,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导演却一厢情愿要把大家的想象统一起来,不免强人所难,结果可想而知,你的呈现不是我想要的,也没有我的想象精彩,而且我已经知道所有情节,所以观看时只剩单挑乏味难熬无趣。(参考平庸之作《追风筝的人》)

二、对内容取舍不当,缺乏一双慧眼

文学作品不同于电影,它有许多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等,相比于电影会更加详尽,因此通常体量不小,而一部电影一般只有90分钟到2个小时左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呈现小说的所有内容不太可能,所以需要有取舍。

于小说本身而言,内容精彩程度也会因篇章不同而异,一般来说,要尽可能挑选“优质”部分,所谓优质不一定都是高潮部分,全是高潮等于没有高潮,故事要有起有伏,才能激起观众情绪。导演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应该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能做到根据自己所需,合理取舍,既要保持原著的格局,又能展现充足的细节,凤头、猪肚、豹尾(不一定合适),最后改编完的作品才有可能称得上是佳作。(参考佳作《断背山》)

三、团队质量欠佳,制作粗糙

一部好的电影不是导演个人努力的产物,而是团队整体协同配合的成果。导演功力不够,编剧想当然,演员表演拙劣,摄影、剪辑、音响、灯光不合格,都会影响最终成片质量,“木桶效应”明显。

而在文学作品改编电影方面,团队质量尤为重要。因为小说本身具有大量的粉丝,有已经被验证的精彩故事,这些东西往往会在制作团队眼前蒙上一层假象,即无需努力付出,成功已经近在眼前了。而结果是,团队一旦松懈下来或者本来水平不够破罐破摔,没有对自己的高要求严标准,拍出来的电影是灾难性的,大家只想快点完工,敷衍交差不思进取,何谈精品,何谈好电影?(参考劣作《神秘岛》2012版)

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镜头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学作品改编其实困难重重,不仅要推陈出新,还要整体把控,劝导演还是慎重为妙,如果对电影没有一颗赤城、敬畏之心,改编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