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八):勇气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前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善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闪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听着上海南京路商业街朗读亭里,一个来自上海的盲童小姑娘,自己创作的《与黑暗一起走过的日子》,献给不断努力和怀揣梦想的自己。看着她拿着放大镜去看读本的样子,不免觉得心疼,也为她的坚强感动。正文:在与黑暗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经历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黑暗让我变得更坚强,黑暗让我更好地懂得了爱与付出,黑暗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这个世界。。。

随着《朗读者》的播出,越来越多的故事在朗读亭里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起书本,为身边最爱的人朗读一篇文,我在想如果是我,我会给最爱的人朗读些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朋友,你也可以思考一下。

江一燕,1983年9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写作者、摄影爱好者、山区支教老师。

2007年,江一燕因拍摄电影《撒谎的村庄》而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洞小学的学生们结缘,她为当地的贫困孩子们筹集了几万元的善款,随后又为学校修路、为学生们建立广播站,这一切爱心行动让学校的孩子们对江一燕倍感感激,都尊称她为“小江老师” 。

从2007年到现在,她坚持做了10年山区支教老师,每一年她读会抽出一部分时间去到支教的学校,一般都是直接过去,在那里,她教孩子们各种科目,包括朗读,陪孩子们一起玩耍。当她谈到孩子们的时候,是那么的满含激情,不再是那个参加《我们来了》时候,镜头下那个不自在的江一燕。

她的勇气来自于曾经的舞蹈老师--章燕,她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她:上我的课,要坚持。然后她就跟着老师学了舞蹈,由于父母比较忙碌,没时间去接她,老师就把她带到宿舍,吃过饭后,骑着自行车送江一燕回家,她至今还记得坐在老师自行车后面幸福的画面。

她说是老师一直陪着她,陪着她到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把陈忠实老师《晶莹的泪珠》送给最亲爱的章燕老师和大山的孩子们,听着文章中的故事,仿佛写的就是那些大山中她的孩子们,她也是那些单纯善良的孩子们一直热爱的小江老师。

她是一个少有绯闻的演员,因为她根本就没有其他的时间,她拍电视、演电影,开摄影展,写书,小小的身躯藏着大大的能量,期待更多的作品与大家见面。

后记:2015年9月起,她开始在各地举办“江一燕LOVE公益摄影展”,将所有的收入捐献给支教事业;11月,江一燕出席美国《国家地理》举办的全球摄影大赛,病获得《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奖,12月,她成为中央电视台年度《感动中国》22位候选人之一,央视网称其为“以工艺指教为生活方式的明星”。

汪明荃,1947年8月28日生于上海,其后移民香港,香港著名女艺人。

罗家英,1946年9月22日生,祖籍广东顺德,粤剧表演艺术家。1949年罗家英跟随父亲罗家权定居香港。

看着采访的时候,两个人斗嘴,感觉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爱情,1987年,因为罗家英的搭档离开了,朋友就给罗家英介绍了汪明荃作为搭档,平日里,除了工作之外,两个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一起去旅行。

2004年,在罗家英患上了晚期肝癌,汪明荃驾车去医院看望罗家英的时候,出于想照顾罗家英,汪明荃就跟罗家英说:我们结婚吧。

后来因为罗家英的母亲去世,香港的习俗是需要在报纸上发讣告,汪明荃觉得没结婚,没有名分所以不同意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所以他们于2009年5月2日,61岁的汪明荃和62岁的男友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结束了这段长达21年的爱情长跑。

听着采访中罗家英老师说:自己头一次结婚,而汪明荃第二次结婚,所以他更金贵,汪明荃老师说:珍贵,突然觉得他们的生活中,应该充满了各种的开心。

董卿老师问:你们对于2009做出结婚这个决定是对的吗?罗家英老师说:绝对对,因为我找了一个好老婆,我的一生中,唱戏也不出名,拍电视也不出名,但是我的老婆很有名。

还记得罗家英老师出演的《国产凌凌漆》和《大话西游》的精彩演出。祝愿两位老师身体健康,一切安好。

2002年9月17日,一对双胞胎兄弟秋歌秋语出生,秋歌秋语的名字取自《诗经东门之池》中的可与晤歌、可与晤语,寓意就是想要孩子长大后,每天能欢歌笑语。

秋爸是分子生物学的博士,秋妈是个白领,孩子的出生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对她们来说却是一片寂静。2004年,秋爸秋妈忽然发现,已经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还不会说话,眼神空洞。经检查,2004年11月15日,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孤独症。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个怎么都无法接受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教会孩子做会一些基本的动作。

这么多年里,家里换了7、80个陪护的人,因为谁也不确定兄弟俩下一秒会做些什么,所以必须有人在身边看着,他们在烦躁的时候,拿头撞击墙壁,抓妈妈的头发,即便妈妈疼了,也不懂的放手,秋爸秋妈说,他们的一生都需要有人看护着。

更让人觉得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哥哥秋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让这个家庭在寒冬中又颤了一颤。在而后的治疗和化疗中,由于孩子的各种不配合,老是拔针管,没办法,就找人24小时陪护,摁着孩子的手,不让他拔针头,万幸的是最终孩子,还是顺利的通过化疗,熬过了白血病医学上的5年危险期。秋爸秋妈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苦苦支撑,给孩子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董卿老师问:走到现在,再回望你们的这种勇气是来自哪里?

秋妈:我觉得是来自于爱,还有一种为人父母的使命感,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宝宝、贝贝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有尊严的活着,这辈子我想做他们的守护神,我的愿望就是比他们多活一天,因为这样,我才能够多照顾他们一天。

秋爸:爱自己的孩子,可能是每个家长的天性吧,光哭或者抱怨,或者你躲,这些都没有用,我们只能够迎上去,面对现实吧!

听着秋爸秋妈这样的回答,眼泪不自觉的往下流,回望每个人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背后的父母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

秋爸后来和北京另外两个理科生家长,做了一个面向自闭症家庭的一个网上免费的平台,有的家长会找他,秋爸说,极端的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跳海,秋爸一般在平台上劝那些父母都说:苦不苦看看秋爸,他们家两份堵;累不累看看秋爸,他们家两份罪。这样才能够让其他父母平息一下自己的心情。

秋爸秋妈把海桑《给我的孩子》送给秋歌秋语,祝愿这个家庭能够幸福下去,祝愿秋歌秋语能够平安健康的成长,少些磨难。

后记: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李宁,壮族,男,生于1963年3月10日,奥运冠军,原中国著名体操队运动员。

1982年 12月22日,李宁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李宁一人夺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获单杠、自由体操、跳马、鞍马、吊环和全能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获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男子体操单项比赛中夺得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和吊环3项冠军,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1988年退役后,李宁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

李宁品牌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品牌店遍布全国各地,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

李宁接受媒体采访谈到2012的困难:从生意和事业上来讲,人生难免高潮与低潮。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脱离市场。现实很痛苦,我的压力很巨大,这是源于我对自己理想梦想的追求。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我的能力,学习和承受的东西已超出自身的条件,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把握机会,鼓起勇气向前进。这是高潮也是低潮。

面对互联网的今天,2014年李宁品牌遭受了一定的挫败,李宁担任CEO,走在最前端和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起克服每一个困难,在2015年,就出现了扭亏为盈的状态。

李宁说: 有信心就会有勇气,有梦想就会有冲动。

李宁把巴金的《做一个战士》献给陪伴在身边一起奋斗的人,当董卿老师问到: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李宁说: 做一个战士,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是不会被假象所迷惑的。

翟墨,航海家、艺术家,1968年出生,山东泰安新泰人。

第一次看见老师的造型,就感觉好有艺术家的风范,对于他这些年做的有挑战的事情,更是觉得所有的经历就像老师的造型一样,独一无二。

2000年以来,多次自驾帆船访问南太平洋诸岛国,进行文化、艺术考察,并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 “单人 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环球航海的定义:国际上一个规定,就是穿越地球的所有的经线。)

他回忆道:当时在新西兰,拍纪录片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问一个老船长,你开着这个船去过多少个国家?船长说:为地球转了一圈半了。于是就自己买了一艘船。

他说当时途径汤加海沟的时候,赶上了地震和恶劣的季风,十二级的风刮了5天,他在那么恶劣的天气下,又是缝帆,又是缝因为进船舱时候受伤的脚,他说:在远程航海或者极限运动的时候,能活着回来,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董卿说:勇气是让你能够走出家门,也希望每一次都能够平安回来。他说:谢谢。

他说当他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看不到别的鸟类,只有海燕。他把高尔基的《海燕》献给有勇气正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和船长。

樊锦诗,汉族,女,浙江省杭州市人,1938年7月出生于北平。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

现年79岁的樊锦诗,满头白发,她说念中学的时候,就对文章中那段莫高窟特别感兴趣,独爱历史专业,后来就读了考古学。

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敦煌工作,婚后,她的先生原本在武汉大学,后来也去到莫高窟工作,他们有了孩子之后,她就把孩子背在身上,接着工作,5个多月的时候,孩子从床上摔下来了一次,后来她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给孩子姑姑带,5年后老二出生,就把老二放在农村老家,把老大带出来,就是这样的热爱,让她把觉得多数的精力都投入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

樊院长的先生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和樊院长的一生:相恋在未名湖,相爱在珞珈山,相守在莫高窟。

为了莫高窟的数字工程,樊院长花了30年的时间。樊院长回忆到:1908年,莫高窟被盗,其中一个法国人叫伯希和,他不是一般的毛贼,他是一个考古学家,他去了以后,就拍了好多照片,去翻的照片发现那个时候的莫高窟,有的地方已经退化了,有的是脱落了,所以更应该加紧做档案,加紧做档案就要拍照,但是照片放时间久了会变色,接着就做了10年。

80年代末,樊院长一次到北京出差,一个人知道她在做科技保护,就找到她,说可以通过电脑来做,结果不是特别满意,又过了10年,到了90年代末,已经跟国外合作,洞窟里铺轨道,《五台山图》十三米多长,三米多高,40多平米,用六千多张照片拼接出来,一点也不能变形,这样数字敦煌就保存下来,达到了初步效果。

董卿对于樊院长做的事情,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逆天。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感谢为了保护莫高窟而奉献一生的考古学家们,为全人类守护着人类历史的财富。

朗读者作品系列:

《朗读者》(一):遇见是缘分的开始

《朗读者》(二):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朗读者》(三):人生的选择

《朗读者》(四):活着就是最好的礼物

《朗读者》(五):第一次

《朗读者》(六):生活不相信眼泪

《朗读者》(七):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