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阿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梦回阿里复几回,前旅不思自回萦。迢递荒凉高原路,领头便是牧马人。云海天宇顶头在,雪山崔嵬错错众。不信人间有天堂,阿里无人趁行程。

如果说2017年要在我的遗愿清单上狠狠地划去一笔的话,毫无疑问,9月份的西藏阿里之行便是。年届六旬跟随伞兵户外俱乐部行走了一趟阿里大北线,对我是颇为值得欣慰与自豪的事情。“身在地狱、心在天堂”的16天,终生难忘,死而无憾。

一、拉萨

西藏入梦由来久,拉萨街头故事多。八方来者皆缓步,雪域高原空气薄。布达拉宫行大礼,宫墙内外人如流。佛教殊胜朝圣地,转经祈福磕长头。八廓街上大昭寺,信者络绎常接踵。尚有衣袂飘飘者,云游浪迹亦钟情。

已经是第二次来拉萨了。对我来说,转布达拉宫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喜欢布宫的庄严以及建筑的别致,仰望着它便心生敬意与欢喜。宫墙外面人流不息,转经的人们从早到晚。磕长头的大都是藏人,不知他们打哪儿来,在朝圣路上走了多久。如《冈仁波齐》影片中在路上行走一年的情形并不稀奇。一生一次的朝圣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比生命更重要。老人、孩子、青壮年……每当他们身体匍匐的那一刻,总是会有某种东西打动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虔诚如何战胜卑微 。在拉萨的日子里,我经常一个人去转布宫。仰望着布宫默默行走,心中浸润着说不出的喜悦。

二、珠峰大本营

(一)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立眼前,并无倨傲俯众生。咫尺之近难亲近,登峰造极勇者心。

白日里曾远眺喜马拉雅山脉,那洁白的连绵起伏令人心中升起无限的向往。到达珠穆朗玛峰脚下时已是傍晚。彼时寒气逼人,落日已归。但神奇的是:在四周的愈发暗淡中,一抹金色却牢牢地定格在珠峰身上,许久不曾离去。那一刻弥补了第二天清晨不曾见到日照金山的遗憾。我们默默无语地凝视着世界的第一高峰。站在海拔5200米的高度仰望珠峰,8848米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二)珠峰大本营的夜空

珠峰匿身暗夜中,瀚海淼淼是星空。密密点点无穷连,直叫银河化无形。光耀闪处赛钻石,宇宙深处疑黑洞。望时魂魄离家园,直向苍穹探究竟。

黑夜降临,帐篷外我们披着浓浓的寒意仰望着星空。彼时所见的星空是一生不曾领略的奢华,深邃如海,星亮如钻。大大小小的闪亮令人无比欣喜陶醉。更多的星辰欲露还羞,朦朦胧胧地泛着白光,仿佛天空的某些地方罩着白纱。迷乱之间,有一刹那我竟看不到银河在哪里。因为海拔高,不仅平日所见的星球大了许多,很多在低海拔处无缘谋面的星系此时也初露端倪。

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户外寒彻,带着星光的清冷一直奔袭体内,令人无法招架。伫立凝望少顷便不得不遁入帐蓬安歇。然一夜无眠,胸口闷压,深呼吸亦无济于事。夜半有人起来服头疼药,坐一时卧一时。间或有人出帐篷如厕,挨挨挤挤的帐篷像一大群绵羊,竟然都没有走错。这一夜大多人都呈现出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捱到黎明时分,户外渐闻人声,脚步细碎,珠峰的早晨来了。

(三)清晨的珠峰

完美总是可遇不可求,阴冷的早晨,无缘得见日照金山。顾不得遗憾,全队早早集合,匆忙下山。人生难得是从容,惊鸿一瞥便是永久的珍贵。

三、冈仁波齐

遥望高耸祥云罩,近观端正落地生。洁白一身好模样,默然却令魂魄惊。天生一座神圣山,由人匍匐由人敬。众生渺渺虽云小,自有虔诚向佛心。

自从电影《冈仁波齐》上映,这座神山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它本是佛教、苯教、印度教的共同朝圣之地,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中外信徒前来朝圣。近年又增加了旅游者。今生能转山一圈是多少人的梦想啊!令所有队友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神山本身所带来的震撼,还有在两天转山中体验到的极限挑战。平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里埋藏着如此巨大的潜能,而当信念与意志升华到极致,每个人的身体所迸发的能量实在惊人。大家通过勇敢和努力见证了不一样的自己。

就在转山的第二天,我的队友们在凌晨5点、漆黑而又雨雪交加异常恶劣的天气中,勇敢地跟随着领队小凡出发了。这一路他们经历的艰辛与磨难超出事前的想象。最高山垭口5700米,31公里长途,严重地消耗透支着他们的体力,极大地考验着他们的意志。而所有出发的人最终都到达了终点,有的一直走到天黑。奇迹就这样产生了。心灵的洗礼来之不易,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我和另外几位年龄大的队友没有完成第二天的转山,我们有自知之明,平静地接受了年龄所带来的差异。但我们依然满足,第一天的转山足以令人欣慰了。在4700米至4900米的高原上行走了22公里,已是今生的奇迹。我的背包由背夫背着,可是从中午12点以后就不见了他的踪影,而水杯在背包里。在其后的6小时中我滴水未进。走到后来两腿已不属于自己。

转山途中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震撼。阿里地貌的狂野粗砾,让我体会到何为邈邈大荒。苍天之下,个体的人类显得如沙粒般渺小。但是朝圣路上的人们络绎不绝 ,显示出人类强大的信念与决心。有的拖家带口,有的一个人踽踽独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一个人在这苍茫的天地间缓缓独行。那一刻,很享受这份静谧的寥廓,也似与自己与天地对话。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时见到磕长头的朝圣者们。他们在尘土飞扬之中一丝不苟,执着向前。虔诚地匍匐,起立,再匍匐。在路边,我看到了一辆小型农用车,车上有铺盖和帐篷。年轻的男主人蓬头垢面,车上坐着妇女和孩子。不知道这家人来自哪里,在路上走了多久。

而冈仁波齐神山,从远远望见它那高耸入云的端庄身姿,到渐渐走近他,直到转过一角它突然惊现在面前,那种震撼不只是惊心动魄,瞬间我所有的感觉都凝滞,我被攫了魂儿了。果真是神山啊!他只有6638米高,我们站立的地方已接近5000米。然而它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浑身洁白,毫不峥嵘,它是平易而非凡的,周身散发着不可言喻的慈悲与圣洁的光芒。

四、扎达土林

远古神话今犹在,惊世土林大湖升。莽莽苍苍皆硬土,一意向远似奔腾。千沟万壑成壁垒,参差列阵是征程。土塔土柱团团站,土堡嵯峨显威风。金碧辉煌多绚丽,仪态万千气恢宏。百里绵延奇幻路,天工处处巧夺功。

荒凉到了极致,却也美到了极致。如果你说这是另一个星球,我会相信。形似这里什么都有,宫殿、城堡、军队、奔马、林木、巨人……然而却凝固于时空。金黄的色调疑似黄土,却并不是。数百万年前的大湖啊!湖边也曾绿草如茵,生活着亚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的动物。然而沧海桑田,在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中湖盆不断上升,水位线递减。水流冲磨、风雨侵蚀、鬼斧神工、天然雕饰……令人瞠目结舌、目不暇接的奇观土林原来是湖底的沉积地层啊!

五、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七百年,辉煌鼎盛西藏西。也有绿洲环城堡,佛教复兴立足地。十七世纪一夕消,十万人口无踪迹。黄沙漫漫接天壤,夕阳斜照残垣墟。千年洞穴无人睡,多少历史终成谜。古堡上头空怀古,天地悠悠默无语。

在现今的古格王朝遗址,依然可见洞穴、庙宇、佛塔、碉楼、王宫遗迹……那些保存完好的佛教壁画是惊人的辉煌。曾经的古代文明与能工巧匠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毁于一场战争。纷争起于兄弟之间,国王的弟弟勾结外敌攻打古格城堡,这场战争消灭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十万人口不知所终,也没有他们后裔的消息。在其后长达三个世纪中,人们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国家和文明的存在。

夕阳中,我站在古格王朝的顶端放眼四望,大片的云层铺天盖地,云朵仿佛飞一般奔袭而来。四周土林静默。古格王朝呈坡形,王宫立于顶端,距地面300米。虽残垣断壁但依稀可见当日的王者之威,俯瞰之势油然。远远近近的土林都变成了卫士。此刻我就只有呆住,万千感慨却发声不得。唉!乾坤轮转,江山沉浮,过客已矣。

六、雪山冰川

宇宙洪荒力,遗留天地间。西藏多神话,奇幻有千般。雪山一线连,迤逦尽蜿蜒。如簇雪峰立,日照寒光闪。古老有冰川,挺立千万年。沧桑多巨变,仰止在今天。

皑皑雪山,历历冰川。千万年的旷世绝美。如果说雪山在穿越阿里大北线的一路司空见惯的话,那么去普诺岗日冰川算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了。这里是除了南极、北极之外,被称为世界第三大冰川、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也是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我们站立的冰川脚下为5400米。一路上温度偏低、风雪泥泞、道路颠簸不堪,仿佛进入了北方的冬季山区。我们的车队全都饱经风霜。

七、高原湖泊

莫非造物青睐,高原湖泊无数。千般蓝绿汇此,叫人难以形容。羊卓温柔秀美,姿态娉婷雍容。佩枯若巧珍珠,静谧闲雅怡人。拉昂亦狂亦怒,惊涛拍岸如雪。当惹阔大深邃,圣湖不让当仁。扎日南木晨曦,云影千般徘徊。纳木晚霞如烧,雪山默然助阵。清澈波波入眼,纯净丝丝入心。宁如一错再错,直到错过今生。

西藏的湖泊(藏地称为“错”)大多壮阔而寂静,多得犹如天女散花般。虽只是蓝绿,却颜色不尽形容,波光更胜翡翠,有多少湖就有多少殊异,美得不似人间所有。阿里之行我们经过了数不清的美丽的错,其中包括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错、玛旁雍措、纳木错。每每站在湖边,只恨时间不能长留。

八、天覆垂云

天覆垂云云压顶,四壁相合天地重。起舞跳向云霄里,四野茫茫任我行。豁然蓝天尽铺棉,长云暗淡亦深沉。此身恍若梦中游,不做神仙枉做人。

西藏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而天上的白云却是千变万化、美妙无及。在五千米的高原上行车,举目便逢云。如果说一路相伴有雪山湖泊,那么须臾不曾离开的便是云了。平生最喜云,为此心潮荡漾。一路上印象最深的一次在当日有照片有文:要怎么样形容我的狂喜?越野车像脱缰的野马冲上高高的山岗。在5000米的高原上,身边是云,前方是云,洁净的白云像巨大的怀抱温柔地罩住我,我沉浸其中不想挣脱。年轻队友倩倩将一曲叫不出名字的狂野音乐开到最大音量,伴着一身尘土的越野车就在云里飞跃狂奔。那一刻,我的眼泪掉下来。

九、天路悠悠

世界屋脊在西藏,屋脊高处是阿里。李白有诗《蜀道难》,阿里无人有谁知?自古阿里行路难,筑路还如筑天梯。挥汗不知如何喘,高原辽阔氧气稀。历尽艰辛数十载,英雄筑路创奇迹。一朝天路破神话,大道独行通天际。

阿里的公路绝对是一大景观。从没见过那么漂亮的公路。并不是公路有什么奇特,而是在一片肃杀荒凉的世界中,就只有这一条笔直或蜿蜒的公路。我们的目光顺着公路直望向天边,仿佛一直这样走下去就可以走到天上了。天苍苍,野茫茫,除了偶遇的野生动物,就只有我们这一队人马了。哈哈!那一刻天地都归我们所有。在这样的路上,心旷神怡到了极致。每当车队停车休息,队友们就变成了一群大孩子,蹦跳玩耍拍照,玩的不亦乐乎。

我们的车队不仅均为五座长途越野车,而且司机是清一色的藏族师傅,技术娴熟,为人纯朴。车队里有一辆特殊的红色“牧马人”,那是伞兵老大(我们习惯地称伞总为老大)的坐骑。很荣幸,阿里北线9.10小分队由伞兵老大带领摄影师杨帆随队一同出发,在途中拍了很多照片并惠及队友,给全队带来了极大的欢乐。老大的牧马人通常在队尾压阵,有时又兼探路,狂傲潇洒,动辄出入前后,像一匹野马,又有如一只矫健的鸽子。威风凛凛,成为全队的骄傲。队友们对牧马人喜爱有加,大多人都亲近过它。每到停车休息时,便有人不辞劳苦地攀上爬下,与它合影留念。对此老大从不干涉,任由大伙儿折腾,视而不见。

然而高原公路并非尽善尽美,很多地方没有柏油路,颠簸崎岖的土路很多,有时走的不顺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某一天我们在行进中碰到多处修路,大路走不通,越野车就只能斜次冲下公路,扑入旷野,在颠簸不平的大地上摇晃着前行。行一段越过障碍后再一个打挺冲上公路。越野车此时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倒觉得颇有几分刺激好玩儿。这一天老大的牧马人马失前蹄。在探路中它不小心深陷泥沼,百般努力却无力脱身。跟随它的皮卡也随即抛锚。在这种情况下,伞兵与众弟兄不急不慌,发动另两辆越野车前来帮忙。伞兵此番出行六辆越野车,阵容威武雄壮。都是弟兄,出手相救理所应当,拖车这事大概也不是第一次碰上了。虽然耽搁了一些时间,却平添了几分花絮。

十、野生精灵

高原荒漠属羌塘,雪山冰川湖泊众。天堂乐园藏匿此,生命禁区有生命。逍遥只因无人区,往来徜徉皆精灵。牦牛野驴藏羚羊,野生动物是主人。

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里,野生动物时常出现。我们行车途中见到过体态笨重的黑色牦牛、屁股浑圆肌肉结实的藏野驴、灵巧可人的藏羚羊,还有白屁股……它们悠然自得地散步觅食在湖边、荒野,这里是它们的世界,无人侵扰,它们从容地生活着。尘世间不曾见到如此美丽的风景,生长在高寒地带的野生动物们不可思议地干净漂亮、体态优美,简直美得令人屏息。如果动物们也可以用气质来形容的话,它们是高贵的。

十一、藏家儿女

高原自有天籁音,童眸一洗如碧空。莫道艰辛催人老,格桑梅朵自在生。

车队行至那曲地区,停车卸货。原来随车带来了许多扶贫物资。围上来的藏人中大多是孩子。物资大部分是御寒的衣服、鞋子,多为友善人士捐赠。这里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即使有的藏民家里养着大群的牦牛和羊群,却无处购买生活必需品。听说藏民们习惯将钱财的大部分捐赠给寺院。

队友们也纷纷下车,掏出自带的小零食分发给孩子们。领队小凡亲切地抱起身边的孩子,那一刻他真是可爱。说起领队小凡,这一路给了我们许多感动。其实他只是个九零后的大孩子,而且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但他很负责任地照顾我们每个人。他的坚毅、乐观、阳光在队友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高原藏族同胞,印象最深的便是他们被高原紫外线强光照射与暴风雪摧残的过早苍老的脸。然而他们的笑容憨厚可掬。孩子们都有着高原湖水般清澈明亮的目光。那是生长在距离蓝天白云很近的地方才有的。

十二、伞兵威武

威武伞兵举大旗,队友天南地北来。梦回阿里足心愿,激情浩荡不徘徊。领队小凡好男儿,千辛万苦百夫长。藏族司机行天路,万里迢迢是家乡。嘉宾便是真伞兵,老大坐阵添风景。一路潇洒无人敌,烟尘腾起牧马人。

伞兵也是不得不说的一道风景。首先,伞兵户外俱乐部的回头客超多。本人在两年里跟随伞兵户外俱乐部走了川青藏大环线和西藏阿里大北线两条线路。下一回会是哪里呢?新疆?腾格里沙漠?尼泊尔?非洲大草原?都是美美的风景。

当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伞兵老大,好奇地看着这个仪表潇洒、从不多言、将自己隐藏在墨镜后面的年轻人,刹那间却颠覆了以往的印象。 当他摘下墨镜那一刻,我并没有碰上犀利如鹰的目光,相反地却是腼腆羞涩近乎孩子的目光。是的,他只是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唯有那深邃的古铜面色,透露出他的坚定。他是伞兵,五年的部队空降兵生涯锻造出一个钢铁战士。初入伍时,他哭过鼻子,想过家,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可随后艰苦的特种兵训练使他上了瘾。他是一个好兵。即使退伍回家,他的健身训炼却一直坚持不懈,从而保持了让人钦羡不已的雕塑一般的塑形。我曾卯足了劲拍过他一掌,纹丝不动。他几乎是个完全内向的人,但他勤于思考,有智慧,有坚定的目标,很执着。早些年,为了开创事业,他曾数年不眠不休,一根筋地琢磨着户外运动这档子事,那是他所热爱的。他不吸烟,不喝酒,不喜欢应酬。有人说他闷骚,其实他说自己就是个沉默的人。他整日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并一步步地将它变为现实。他始终是甘肃大地上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果然,他聚拢了一帮退伍弟兄,做成了他想做的事。几年间,伞兵户外俱乐部的事业越做越红火,越来越多的热爱户外旅游探险的人被他带上了高原,带进沙漠……未来还在他的探索中。

西藏是种病,不去治不好,去了还想去。越往西,越阿里,越西藏。十六天的阿里之行令人意犹未尽。这场灵魂大餐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将继续滋养我。对我来说,“梦回阿里”意味深长。去阿里之前它在我的梦里,回来之后它依然在我的梦里。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朝去阿里,终生将梦回。

(文中部分照片为伞兵户外俱乐部、摄影师杨帆和阿里大北线9.10小分队的队友拍摄。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