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传输中的频率和频宽的关系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资料传输中的频率和频宽的关系是什么?

频率是单位时间(一般是秒)内传输资料的“次数”。
位宽是单次传输资料的“量”。
而频宽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量”。
所以,频宽=频率x位宽。

光传输中光的频率和频宽的关系

光传输中光的频率也就是波长&最大的频宽有什么关系
光传输中光的频率or波长和频宽没关系,光传输中光的频率也就是波长和传输距离有关,光传输一般用850nm和1310nm,一般850nm波在多模光纤上传输,1313nm波长在单模光纤上传输,一般情况是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远些,当然对换一下也可以传输但损耗很大传输距离变短且容易出现误码。目前这两种波长都可以达到100Gbps的传输速度,在不同的光纤上传输距离不一样而已

记忆体频率、记忆体频宽、资料传输率和前端汇流排的关系???(急)

考虑频率就可以,现在一般记忆体条都是相容条,当然产生不相容的情况也有。所以只要买相同品牌,相同频率就好了,容量不作考虑。

资料取样频率与资料传输速度的关系?

取样定理:
在进行模拟/数字讯号的转换过程中,当取样频率fs大于讯号最高频率fmax的2倍时,即:fs.>=2fmax,则取样之后的数字讯号完整地保留了原始讯号中的资讯,一般取2.56-4倍的讯号最大频率;取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汇出在理想低通讯道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
理想低通讯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2W*log2 N (其中W是想低通讯道的频宽,N是电平强度)
带频宽3000Hz,噪声为0, 8进位制传输 求一个通道的通讯容量 。C=2*3000*log2(8)=18000bps
资料传输速率的定义
资料传输速率是描述资料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资料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资料程式码的二进位制位元数,单位为位元/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位制资料,资料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传送每一位元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讯通道上传送一位元0、1讯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通道的资料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资料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频宽与资料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路技术中,人们总是以“频宽”来表示通道的资料传输速率,“频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通道频宽与资料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夏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讯通道传输窄脉冲讯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位制资料讯号的最大资料传输速率Rmax与通讯通道频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对于二进位制资料若通道频宽B=f=3000Hz,则最大资料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频宽、无噪声通道的最大资料传输速率与通道频宽的关系。夏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频宽、有随机热噪声通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通道频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夏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通道上传输资料讯号时,资料传输速率Rmax与通道频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max=B.log2(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频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
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频宽B=3000Hz,则Rmax≈30kbps。夏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频宽、有热噪声通道的最大资料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它表示对于频宽只有3000Hz的通讯通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资料采用二进位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资料。
因此通讯通道最大传输速率与通道频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频宽”去取代“速率”。例如,人们常把网路的“高资料传输速率”用网路的“高频宽”去表述。因此“频宽”与“速率”在网路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频宽:讯号传输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Hz)。通道容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码元数(Baud),或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最大二进位制数(b/s)。资料传输速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位制数(b/s)。

频宽 :通道可以不失真地传输讯号的频率范围。为不同应用而设计的传输媒体具有不同的通道质量,所支援的频宽有所不同。
通道容量:通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讯号量,表示通道的传输能力。通道容量有时也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的二进位制位的位数(称通道的资料传输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简记为bps。
资料传输率:通道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位元数。通道容量和通道频宽具有正比的关系:频宽越大,容量越大。(这句话是说,通道容量只是在受信噪比影响的情况下的资讯传输速率)

记忆体频率、记忆体频宽、资料传输率和前端汇流排的关系???(急)谢谢!

............其实有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有的引数也不需要知道

频宽和频率的关系是什么?

频宽=资料线宽度*传输线时钟频率*每个时钟脉冲传输资料次数/8 
单位:MB/S或GB/S,由频率的单位决定
如PC-100 SDRAM记忆体条介面,资料线宽度为 32位,时钟频率为100MHZ,每个时钟脉冲传输1次资料 所以频宽=32*100*1/8=400MB/S

记忆体的工作频率,汇流排频率,等效资料传输频率,最大资料传输频率

现在网上的叫法千奇百怪,对同一种事物的叫法都没有统一,给人感觉好像有很多种类似的,所以很有必要先理清头绪,搞清楚多种不同叫法之间的等价关系:
1。CPU外频 = 外频
2。CPU频率 = 主频
3。前端汇流排频率
4。系统汇流排频率
5。倍频
彼此之间的关系:
CPU的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兆赫兹)。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AGP汇流排频率通常是固定的66MHz 。其次说前端汇流排,通常是CPU的外频的2到4倍,也没有固定的倍数,和cpu型号及主机板晶片组有关。再说系统汇流排,这个应该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可以代指系统中所有汇流排(前端汇流排,agp汇流排,pci汇流排等),也有时候指南北桥之间的汇流排,也没有固定的频率和演算法。
CPU频率 = 外频×倍频 (or 主频 =外频×倍频)
IntelCPU前端汇流排=外频*4(MHz)
AMDCPU前端汇流排=外频*2(MHz)
CPU资料频宽=前端汇流排*8(MB/s)
记忆体频宽=记忆体等效工作频率*8(MB/s)
(注意单位是位元组,这里的8的单位是位元组B,不是指的8个bit,是64bit/8=8B得到的,64bit是计算机每次传输的资料位数)

汇流排是将资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资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汇流排频率。汇流排的种类很多,前端汇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线到北桥晶片的汇流排。
CPU是通过前端汇流排(FSB)连线到北桥晶片,进而通过北桥晶片和记忆体、显示卡交换资料。前端汇流排是CPU和外界交换资料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汇流排的资料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效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汇流排,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资料传输最大频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资料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资料频宽=(汇流排频率×资料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汇流排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最高到1066MHz。前端汇流排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晶片之间的资料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汇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够的资料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汇流排将无法供给足够的资料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效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讯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讯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外频具体是指CPU到晶片组之间的汇流排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机板之间同步执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记忆体与主机板之间的同步执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记忆体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执行状态。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装置(如插卡、硬碟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装置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频率(这个较低频率就是外频)上,而又不限制影响CPU本身的工作频率(主频),因为CPU主频就是外频的倍数。
再者,前端汇流排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前端汇流排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汇流排为外频,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前端汇流排频率需要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4倍并发),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它们使得前端汇流排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从此之后前端汇流排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在外频仍然是133MHZ的时候,前端汇流排的速度增加4倍变成了133X4=533MHZ,当外频升到200MHZ,前端汇流排变成800MHZ,所以你会看到533前端汇流排的P4和800前端汇流排的P4,就是这样来的。
一般来说,主频(即CPU频率)和前端汇流排频率都是以外频为基数,前者是乘以倍频数,后者是乘以2/4/8,只不过后者乘的系数不能叫做倍频,是由于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来实现的。而这三者在早期都是一个概念。
至于记忆体来说,一般会有三种频率来对其描述——核心频率/时钟频率/资料传输速率。资料传输速率就是标在记忆体条上的频率,如DDR333 和DDR400,平时说的记忆体频率预设就是指资料传输速率。记忆体的核心频率就好比是CPU的频率,是本身所固有的频率,而时钟频率就是我们所说的外频。对于DDR来说,三者的比例是1:1:2,对于DDR2来说,三者的比例关系是1:2:4。
在以前P3的时候,133的外频,记忆体的核心频率就是133,资料传输速率也就是133,CPU的前端汇流排也是133,三者是一回事。现在P4的CPU,在133的外频下,前端汇流排达到了533MHZ(×4),记忆体频率是266(DDR266)。问题出现了,前端汇流排是CPU与记忆体发生联络的桥梁,P4这时候的前端汇流排达到533之高,而记忆体只有266的速度,记忆体比CPU的前端汇流排慢了一半,理论上CPU有一半时间要等记忆体传资料过来才能处理资料,等于记忆体拖了CPU的后腿。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的,845和848的主机板就是这样。于是提出一个双通道记忆体的概念,两条记忆体使用两条通道一起工作,一起提供资料,等于速度又增加一倍,两条DDR266就有266X2=533的速度,刚好是P4 CPU的前端汇流排速度,没有拖后腿的问题。外频提升到200的时候,CPU前端汇流排变为800,两条DDR400记忆体组成双通道,记忆体传输速度也是800了。所以要P4发挥好,一定要用双通道记忆体,865以上的主机板都提供这个功能。但845和848主机板就没有记忆体双通道功能了。

【通讯原理2】主瓣宽度和传输频宽的关系是什么?传输频宽和系统频宽有什么联络?

码元传输速率一般就是码元的频宽。
H(t)要先化成频域表示式h(f)=2*A*Ts*sinc(f*Ts),讯号主瓣频宽即第一零点频宽,此时sinc函式的第一零点位置在f=1/Ts的位置,所以频宽为B=1/Ts。
频带利用率为Rs/B

频率与频宽的关系?

频宽是频率的一个范围,一般为上限截止频率减去下限截止频率

讯号频率和频宽的关系

讯号频率也叫频率讯号。通常是由于讯号的频宽而起的作用。
由讯号频谱图可以观察到一个讯号所包含的频率成分。把一个讯号所包含谐波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即该讯号所拥有的频率范围,定义为该讯号的频宽。
因此可以说,讯号的频率变化范围越大,讯号的频宽就越宽。

第2个回答  2024-03-25
在文件资料传输中,频率和频宽(带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直接线性关系。
频率通常指的是信号中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振荡的次数,是一个表征频率的物理量。在数字信号中,无线电波或其他载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脉冲数量即为传输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而频宽(带宽)是指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或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带宽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带宽的大小决定了信号所能传输的频率范围,从而影响了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

在文件资料传输中,带宽越宽,传输的流畅性越好,容许的传输速率也越高。因此,对于需要高速、大量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通常需要选择具有较宽带宽的传输介质和设备。如果是想优化提升优化传输的速率,可以采用国产镭速传输系统,可以将速度提升几倍到10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