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闽南话“着猴损”到底是什么病?学名是什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请问闽南话“着猴损”到底是什么病?学名是什么?通常患此症的孩子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各不同,有面黄肌瘦,食欲不振,爱闹,有的还会吃沙土等等,有厦门古话说“猴损”72症,就象老猴72变,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养不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一般去医院检查医生也不能说出是哪里有毛病。很多患者到医院长期都没办法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以前在厦门174医院也听过一个老医师说过“着猴损”,但忘了请教他这病学名叫什么,想了解这病学名是什么病?谢谢(还有。“着猴损”这病本土厦门人谁都懂,但都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一般不懂闽南话的更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咯!迫切希望您帮帮我,谢谢!)

第1个回答  2013-07-31
属于中医儿科“疳积”病的范畴。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  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乳食壅滞型疳积。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虚失荣型疳积。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③气血两亏型疳积。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对于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厦门思明医院-中医科-林锦才副主任医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