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环卫大爷,1人干2人活,3个孩子却无工作?没生存力真可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不久前,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报道:

郑州一位55岁的张大爷极其老伴,都是环卫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早晨5点多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最近儿媳要生孩子,老伴便回家照顾,而大爷却比之前更忙了,1个人要干2个人的活,中午还不能脱岗。

为了省钱,他把自己的三轮车改成临时厨房,每天自己煮点简单的食物,馒头面条是家常便饭。

老人有3个儿子,令人奇怪的是,3个孩子都没工作,平时靠老两口微薄的工资接济,每个月老人还没发工资,便开始向他伸手要钱。

我们不知道为何老人的孩子不去找工作,报道中没有提及,但明明自己有劳动力,为何不去工作,是由于身体残疾还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而找不到工作?如果是有客观原因,我们觉得情有可原,但如果这么大了,还要依靠父母生存,在家啃老,对得起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吗?

在该做事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让我不禁联想到,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在未来,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这个 社会 上生存?

曾看过BBC播放的一个有关小海龟的纪录片。

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死淘汰法则。对于我们人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生存挑战时刻存在,要想在复杂的 社会 中安身立命,我们也许需要交给孩子的是另一层次的生存意义

当今时代,父母们都被各种焦虑充斥着。特别是那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让不少父母都卯足了劲,拽着孩子往前冲,但很多都是跟风,你要问他想把孩子带到哪去,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很多时候,都是跑着跑着,忘了来路,根本就不清楚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具备生存力。

为啥呢?学校给出的解释是: 生活无法自理。

在他读本科时,他妈妈就包揽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琐事,妈妈一直认为: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孩子只要会读书,啥都可以不用管。

在这种过度”溺爱”之下,魏永康到了20多岁,吃饭、穿衣、洗澡,都离不开妈妈,实在是可悲!

一个缺乏生存能力的人,即使他手捧含金量很高的文凭,也许终将会一事无成。

前几天,给孩子报了一个课外的奥数班,考虑到这是家知名机构,所以,特意比之前公布的报名时间,提早了一个小时到。

可没想到的是,现场已经聚集了近两百位家长。而排在最前面的那几位,据说是半夜两三点就已经到了。

在排队的间隙,不少家长围绕孩子的热点问题,相互聊了起来。其中有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不停地给大家分享她是如何规划孩子人生的。我很好奇,她给孩子安排了一切,孩子不反抗吗?

这位妈妈说,由不得孩子同意还是不同意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教育资源又紧张,还不帮他安排,一切就都晚了。

很难想象,这种被安排了人生的孩子,未来怎么会有生存能力呢?他们试图把孩子调教成他们期望的样子,但很多时候,这种调教,对孩子的未来,很少有善终。

不是泯灭了他们的创造性,让孩子趋于平庸,就是让孩子趋于反抗,形成叛逆心理。

作为父母,时常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把孩子养育成人,到底需要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如果平常对孩子疏于管教,那么他极容易变得松懈,倦怠和保守,陷入”舒适区”,久而久之,也就会迷茫和无助。

而要逃离原有”舒适区”,就必须要有一个挑战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在设定时,必须要把握住两个关键:

1. 有挑战性

2. 明确性

只有基于以上两点,构建出知识的框架后,你就知道该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了,可以有效地避免被动型的学习。

在《个体赋能:新时代加速成长隐性逻辑》一书中,作者曾提到了GAP模型,目的就是让个人能快速定位差距,改被动为主动。

那么这个GAP是啥意思呢?

G:(Goal )目标驱动: 为自己设定一个挑战的目标,帮你从”舒适区”中走出来

A: (Accumulating) 主动积累: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更有效沉淀自己的经验

P:(Practice) 刻意实践:主动利用环境,刻意实践学到的知识

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走向平庸,并想让他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主动成长,那么就可以尝试下GAP模型。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生存能力,不仅仅是自理能力和抗击打能力,更是对 社会 适应能力及灵活变通的能力,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时代不同、 社会 不同,对于 社会 生存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今天这个时代,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品德见识,就比逼孩子去做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学霸强。

具体可以把握好下面3点:

第一, 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发现自己的二个儿子,都不怎么热衷于学业,但他却不逼他们去念书,他一直强调教育不是调教,他主张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了解他为什么会对那件事感兴趣,这么做的原因或动机是什么。

于是,他开始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环境。

最终,大儿子在大学期间,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在20岁时,自行创业,如今早已成为一家网络咨询公司的经营者了;

而小时候一直沉迷于电玩的小儿子,也已经是一家 游戏 公司的总监,最后,自己创业,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尽管他们在学业上一波三折,但他们最终还是站稳了脚跟,因为他们都具备了”生存力”。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让他们有更多的激情去创造人生,更有机会在不断试错中获得成长。

所以, 知识绝不是唯一的,除了它,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判断力,社交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等软实力,都是构筑孩子未来生存的能力。

作为父母, 平时,多给予孩子爱和力量,让他具备更适应这个世界的生存力,才是重点。

第二, 不要溺爱孩子,对孩子要严格

每位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不能用的就是溺爱。这种爱不仅不能让孩子上进,还会让孩子陷入蜜罐中,对自己和 社会 失去判断。

娇生惯养的孩子,走上 社会 后,生存能力极差,父母不当的教育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

犹太人是公认的,对子女教育比较重视的人,在孩子出生后,就有教士告诉他们,”孩子是他们共同的产品,你们不能光养大他,培养教育好他,才是你们最重要的责任。”

所以, 作为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适当地对孩子”狠”一点。

一个有着极强的教育目标和针对性的父母,他们是爱孩子的,正如于丹的父亲,他明白孩子要出人头地,必须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可能在”狠心”的过程中,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痛苦,但是这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既然不可避免,就不如把这种狠心发挥到”极致”,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让孩子在这种不可避免的严格中找到一丝乐趣。

第三, 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求孩子不断学习,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真正有智慧的人,能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情况转成思想和行为上的突破。 如果把 整个人生看作一所学校,那么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一堂课。

这种经历,也分为2个部分:

1) 有益的部分

2) 无益的部分

这里的有益,意为促你前进,让你更自信,更得心应手;而无益,则意味着它会令你举步维艰,自轻自贱。

只要能认清每次经历中的这两个方面,就能有意识地将有益部分最大化,并能绕开或排除无益的部分。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价值,技能等。

曾经看过一种行为学习法,它的想法是,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会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学习法将学习氛围三个层次:

第一, 知识转移,也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转给他人。

第二, 技巧的训练,如演讲技巧等;

第三, 心态的训练,如拓展观念,达成目标实现。

意思就是说,家长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孩子,多训练孩子各种技能,练就良好心态等等。

综上所述,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予儿女足够的爱和力量,让他具备更适应这个世界的生存力,安心地目送他远行,因为,交给他这个 社会 生存的本领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