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自己能让孩子幸福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妈妈总是最有牺牲精神的人,为了孩子可以牺牲时间、牺牲金钱,甚至牺牲生命。在目前情况下,牺牲最大的应该是全职妈妈,为了孩子放弃工作,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但是牺牲自己就够成全孩子吗?

牺牲自己,并不会让孩子幸福

全职妈妈本身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在体力上,作为一个全职妈妈,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陪孩子学习、带孩子玩耍,在工作量上一点也不逊于上班妈妈,可是因为人们常常用金钱来代表产出,所以她的产出看不出来。因此从心理上就给自己很大压力,自我要求较高,认为自己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就是让孩子优秀。

每个孩子的生长节奏不一样,孩子小时候年龄是成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同年级的孩子年龄也有很大差异,大的相差快一年,小的也相差几个月。对于成人来说,相差几岁没有什么分别,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天攘之别。

“三趴六坐七滚八爬”是成长的客观规律,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知道这个道理,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可是等孩子长大了,妈妈们就失去了淡定,不由自主就会拿别的孩子和自已的孩子做比较。孩子常戏称,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全职妈妈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孩子身上。投入就应该有产出,大投入就应该有大产出。所以全职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比一般的妈妈要高。期望也是一种压力,尤其是高期望让孩子不负重荷。全职妈妈容易产生讨债心理,认为孩子对不起自己的付出,就会指责孩子,制造孩子的愧疚感。

美国的心理学家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情况。卡普曼三角形的顶端分别是受(Victim)害者、迫害者(Rescuer)、拯救者(Persecutor),这三个角色还可以相互转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当你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时,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个三角的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

下面我们用卡普曼三角形来阐述上述情况。

假设孩子学习不好,辜负了妈妈的期望,那么孩子扮演的就是迫害者的角色;而妈妈扮演的就是受害者的角色:我为你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我,你居然这种表现;爸爸也许会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不要对孩子这样吗,孩子还小。这三种角色也在相互转换。当妈妈指责孩子时就又变成了迫害者。当妈妈帮助孩子解决成绩落后问题时,又变成了拯救者。

一个经常指责别人的人通常是在扮演受害者角色,妈妈可以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以受害者的角色来掩饰自己迫害者的行为,孩子是不是扮演着迫害者的的角色却是实质上的受害人。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妈妈的我们,更是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因为洞察是摆脱这个心理游戏的基础。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做妈妈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对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种最自然的关系,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努力上进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养育孩子的过程,真的象一本书的书名写得那样:“遇见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孩子让我们发现了自己隐藏已久的问题,给了我们动力去解决它们,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孩子不需要我们牺牲自己,我们的爱箱满溢,自然会把幸福带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