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小常识普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1.税法知识普及之我国到底有哪些税
五大类十八种税

第一类所得类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赚得越多,国家征得也越多,这样也公平,所以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所得类税作为税收的主体。但所得类税计算比较麻烦,征税成本较高,比如,企业所得税要将会计利润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税率,对于会计来说这个调整工作十分麻烦,对于税务机关监管也不容易;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十分分散,也不好征收,因此,目前所得类税在我国还没有占主要地位,应该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类流转类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已经营改增)、关税

很多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账面利润很少,而征收所得税的成本又很高。因此,税务机关想到另外一个环节,就是在商品和劳务流转(主要为销售)的时候征税。纳税人通常会在这个环节产生收入,征税时,纳税人不至于无款可交,另一方面,商品或者劳务流转容易盘查,销售商品和劳务是必须要开发票的,便于监管。因此,考虑到效率优先,流转类税是我国的税收主体。

第三类财产类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

纳税人拥有财产,一般都有较强的纳税能力,而且,国家帮助纳税人保护财产,自然也应该收点费用。财产税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税收,适当征收财产税,既能满足 *** 需要,又有利于社会公平。但征收太多,会伤害有钱人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经济发展。财产税目前在我国所占比例并不大。
2.税务知识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的本质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剩余价值所进行的集中分配。

税收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是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的。对纳税人而言,税收是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而不是道德上的自愿义务。

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法规定缴税;如有违反,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税收的无偿性 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税后,使一部分社会产品的所有权发生单向转移,形成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无偿地归国家占有和使用。

税款一旦缴纳,就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3.税收的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征什么税、向谁征、征多少、什么时侯征等等,都预先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也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国税和地税是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时,将原来的税务机构一分为二,分别组建的新的税务机构。

国税(即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中央税(如消费税等)以及中央和和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等)的征收管理;地税(即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地方税(如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等)的征收管理。
3.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何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普及个人所得税法知识,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纳税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之前,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财政税收知识,合理合法地利用国家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降低应纳税额。

2. 有利于降低税收额度,增加纳税人的可支配资金对几种筹划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纳税最少的方案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合理的纳税筹划,一方面,可减少纳税义务人当期的现金流出或是延长纳税时间。3.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实施和完善税收法律法规纳税筹划人员或纳税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出的现象,会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动态变化。

及时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从追求最大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方案措施,趋利避害,把节税的宗旨贯穿在整个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同时,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又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的反馈行为。

因此,如果要不断改进、完善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制度,就要使纳税人行为的反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4.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何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普及个人所得税法知识,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纳税人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之前,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财政税收知识,合理合法地利用国家财政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降低应纳税额。

2. 有利于降低税收额度,增加纳税人的可支配资金

对几种筹划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出纳税最少的方案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合理的纳税筹划,一方面,可减少纳税义务人当期的现金流出或是延长纳税时间。

3.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实施和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纳税筹划人员或纳税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出的现象,会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从追求最大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方案措施,趋利避害,把节税的宗旨贯穿在整个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同时,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又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的反馈行为。因此,如果要不断改进、完善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制度,就要使纳税人行为的反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5.10000个人所得税如何算
我教你怎么算

有些朋友工作多年,却还是不知道个人所得税怎么算,在此给大家普及下个税计算知识,并附上深圳本地政策的个税计算方式。常用的个税计算公式是个税=(工资总额-社个人保缴交额-住房公积金缴交额-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终奖的个税计算公式为个税=年终奖*(年终奖/12的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部分城市个税有当地的优惠政策,如深圳市的个税政策是,若未交住房公积金,可有工资总额的13%作为房补免征个税,其他与国家规定的一致。
6.个体户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
1、看你的情况应该没有建帐。

2、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可以对你进行核定征收税款,所以个人所得税要交,不论你是否盈利,都要每月固定按定额缴纳。

3、如果你未到地税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应及时办理,主动申报缴纳,这是法律规定纳税人必需覆行的义务

4、核定征收有的地方会有一份核定税款通知书,里面可能有相关条款说明如果实际销售额超过核定税款倒算出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多少,就应主动申报,否则按某某条款进行处理等等。 所以地税按国税部分开票金额进行计算后,认为你应补税,是有根据的。

5、拒交有几种行为,如果是抗税,不论你的税款金额多少,都可能面临追究刑事责任的危险;非抗税拒交行为,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对你的财产包括动产及不动产进行强制执行,如果他们的执法程序已经覆行完毕的话。目前税收违法行为有偷、逃、抗、骗、逃避追缴欠税等行为,百度下就知道了。

6、如果你真的存在困难,应该书面申请延期缓交税款,只是延期缴纳税款需由省一级税务机关批准,所以征管法的那延期缴纳条款等于是摆设。但你也应该书面申请。

7、按照你的税负,如果你的利润率不达到5的话,你就存在多交的情况,局里的计算公式个人看来不一定妥当,不过这里就不为你分析了。你朋友的办法也许可行,可以试试,不过不要太在意,主要是要和管理员多沟通套关系,不过如果是属于请神容易送神难的主的话,你自己就留神了。

8、建议是主动办理这件事,书面申请少交税款(这时候要向管理售人员大倒苦水,不过认真的人会看看你的银行户头的)同时延期缴纳税款。请客吃饭送礼(计划好经费开支,不过你那税款就不大好安排经费了,不过如果你想以后能得到优惠条件的话,还是要沟通)。拖关系。

9、还是交了吧
7.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我国税法对工资项目征税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所谓超额累进税率,是将应税所得额按照税法规定分解为若干段,每一段按其对应的税率计算出该段应交的税额,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当应税所得额超过低一级的数额时,其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的适用税率计算,税率每级由低向高来按排。

如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规定如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了解税率知识后,然后根据你问题中一个人的月工资应税所得额为4000元时,对照税率表,将应纳税所得额4000元其中的1500元分解为第一级,余下部分(4000-1500)=2500分解为第二级,然后按对应税率计算出每段应交税额,然后相加。既1500*3%+2500*10%=45+250=295元。

结论:如果一个人的月工资应税所得额为4000元,那么他应缴纳的税款为295元。

用上述计算方法,如果当某一高管人员月应税所得额达到100000元时,就需要将应税所得额划分为七段分别计算,然后相加。这样计算比较麻烦和费时。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引进“速算扣除数”,以提高计算效率。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其计算基本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以你所说的当一个人的月工资应税所得额为4000元时,在第二级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利用基本公式:应纳税额=4000*10%-105=295

速算扣除数105是由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中其中有1500应该按3%计算,而公式中直接按10%计算,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差额,1500*10%-1500*3%=150-45=105。这个差额就是速算扣除数。

当月应税所得额达到100000元时,任用基本计算公式:应纳税额100000*45%-13505=31495,这样计算简单又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