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历史文化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春秋时为仇犹国,后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之源仇,汉为上艾县地,北魏为石艾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原仇县,以有原仇山故名,属辽州。大业二年 (606) 改名盂县, 因县城附近四周高、中间低,其状如盂,故名,属太原郡。唐、五代、宋俱称盂县。武德三年 (620) 兼置受州,贞观八年 (634) 属并州,开元十一年 (723) 属太原府。 五代、宋因之。金兴定中年升为盂州。 元仍称盂州,属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 (1369) 复称盂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 (1724) 改属平定州。 民国属冀宁道,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1945年8月15日全县获得解放。

仇 犹 《史记》作仇犹,《淮南子》作仇首,《战国策》作由。亦作仇繇、仇由。春秋时小国。《韩非子·说林》,“智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俦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悦),除道将纳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 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之。’仇由之君不听,遂纳之,而仇由亡矣。”故城在今盂县东北里许,俗称古城坪,古时作亭。

乌河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乌河县 (一说隋末置抚城县,唐武德元年改名乌河县),属并州,以县境之乌河取名。贞观元年 (627) 并入盂县。县志称,乌河故城在盂县西一百里之凌井村,又名抚城。当为今阳曲县之东凌井。

白马关 在盂县东北七十里,一名牧马关,又名伏马关。《新唐书·地理志》: “盂县东北有白马故关,后魏置。”

将军岭 在盂县东南二十四里、清城北五里,传为仇犹将军殉国葬此,后人立碑志之。

皋牢城 战国时赵置,在盂县东二十三里,今名曲曲城村。

慕容岭 在盂县北二十八里,晋元兴三年后燕主慕容熙与后符氏游此,故名。今山顶有铁桩,传为系马处。

潘美墓 在盂县潘家令村西半坡上,碑刻“宋潘太师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美,宋大明人, 累官忠武军节度使,封韩国公,雍熙年授检校太师,卒谥武惠。

苗训墓 在盂县东四十里白土坡。,苗训,宋检校工部尚书。

藏 山 在盂县北三十五里,相传春秋时晋程婴藏赵氏孤儿处,故名。 山腰有藏身洞及藏山庙,建筑宏伟。 其山势高耸,西向稍平,夕阳反射,紫绿万状,为本县之名胜。 其藏山庙是明代建筑, 有塑象、石造象、经幢,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忻县·公孙杵臼墓”。

程子岩 在盂县北兴道村东山上,原为北魏丰乐寺遗址,宋儒程颐,程颢曾讲学于此,故名。 岩下即龙华河发源地, 其水隆冬不冰,草色如春。本县八景之一的“龙潭草暖”即此。

千佛寺 在盂县北三十里兴道村南,北魏永熙元年初建,寺 内有摩崖造象一千一百余尊,为文物保护单位。

万花洞 在盂县东北白马山摩云岭之东崖,洞深邃,其壁如石柱攀龙,严若宫殿,有的又如奇花异果,珍珠连串。如此种景象系石灰岩受地下水浸蚀,流滴凝固而成。据考,白马山蕴藏铁矿,宋政和元年置冶铁所于此,此洞为当时采矿所遗。

原仇山 在盂县北十里,原仇县取此山为名,俗名高神山,又作高成山。

又到沟 在盂县东北七十里鸭子咀山之西,相传汉光武帝到此迷路纡回住复,故名。又作牛到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