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一定要转变的思维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村上春树《舞!舞!舞!》里有一句经典的话: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这大概是每个人成长都会经历的一段心路历程。我的感性理解是,我们工作后面对的世界和人心更复杂了,要学会做一个执行力强、用结果说话的人了,我们的决心和誓言、泪水和汗水、勤奋和努力都应该藏在人后,我们在人前展示的首先是结果,是成效,是微笑,是举重若轻。

理性理解的话,这句话其实形象化地揭示了我们工作以后,一定要转变的一个思维观念: 要从自下而上总结问题转变成自上而下分解问题。

上面说的思维观念其实是《金字塔原理》书中提到的两种思考表达方式:“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自上而下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这样的方式会让受众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观点,这是成年人要习惯用的思考方式。自下而上思考是你先收集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抽象概括,这往往是学生时代做阅读理解、做数学练习、做社会实践常用的思路。

学生时期,我们学习英语是从头开始学,学习音标、学习语法、学习造句;我们还学习各种知识,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不在乎以后是否都能用上,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积累、培养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这是自下而上、抽象化总结概括的方式。

工作以后,环境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在旧的思维习惯里舒服呆着,要学会自上而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了。

领导交办给你的工作,是希望你完成任务、做出结果的,你是怎样分解任务的、你花了多长时间、你怎样跟其他部门沟通的统统没那么重要。所以你跟领导汇报工作,一定要先说结论和结果,报告写好了麽、销售额完成多少了、合同是否签订了…然后领导愿意听你再陈述你的完成过程。

清楚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就是没有改变自下而上的思维观念,汇报问题总是想强调过程如何曲折、其他部门很难配合、加班加点很辛苦等,试图感动领导。这就是没有改变思维观念,过分看重做事情的局部和过程。比如学生时期“勤奋刻苦”会被表扬,所以在工作后认为自己“加班加点”完成工作领导就应该给自己鼓励、认可、升职加薪;比如,学生时期会看重“知识积累”,所以在工作后认为自己“考证、职称、知识”比别人丰富领导就应该欣赏提拔自己。

勤奋刻苦、知识技能、正直的品德品行这些当然重要,毫无疑问,但这些都是具体因素,而是否有工作成效、结果如何才是公司和领导首先关注的。

说到结果先行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可是成年人的现实世界,往往不像电视剧、小说中展现的那样黑白分明,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灰色的。我们依然要抱有纯真、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工作中的人和事,但我们不能总是把这些挂在嘴边、挂在脸上了,我们要把它适当的藏在心中的一个角落里,适时的展示出来,学会跟复杂的成人世界和解,这才是对真诚和善良最好的保护。

除了在工作汇报上要结果先行以外,我们在工作后的自我学习也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思路。

在逻辑思维里老罗也强调过类似的观点,即“目标 方法 行动”的思路, 工作以后学习新东西,我们不能再想着自下而上逐步积累,而是要自上而下,先定目标,然后调动已有的知识、技能、模式去寻找最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行动量迅速把握新的知识。

很多人觉得工作以后学习能力就下降了其实就是没有转变思维观念,还在采用学生时代那套自下而上、死记硬背、逐步总结、用大把时间去练习和纠错的方式学习,这当然学习效率很低啊。工作以后你的时间变得更加零散,精力也更加分散,所以要学会自上而下,先定目标和结果,再寻找既有模式和方法,然后再行动。

什么是既有模式和方法呢,举个例子,你学了多年英语应该知道练习口语最有效的方式是坚持早上朗读、形成肌肉记忆,这就是一个既有的学习模式。那么你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套用这个方法,每天早上起来朗读一段,而不用再去探索新的学习模式。

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的方式适合采用类比学习方式。工作以后,我们的社会经验、生活经历都丰富很多,因此脑袋中积累了很多概念。比如我们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发现日语词汇有很多是英语音译的、有很多是中文词汇或发音类似的,这样就可以做大量的发音类比记忆,提高效率。

总之,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目标、方法、行动”,先确定结果和目标,然后寻找熟悉的方法和模式套用上去,再选择熟悉的的行动方式去快速学习。

先来看采桐在《精进》一书中提出了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1.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在阅读时,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纳入,常常满足于从一个“浅表”的层面去理解它们。但是在写作时,也就是进行信息输出的时候,我们必须去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观察和调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深层关联,不然我们无法自如地将它们组织起来。

2.游戏式操练
游戏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假装相信”,因为游戏创造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之外的假想世界,有其独有的规则和秩序,而游戏的参与者则自愿、自主地“假装相信”自己进入了这个构造出来的世界。如果我们把对知识的操练当成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操作就会具有相当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它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可能在更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比如棋牌游戏24点训练心算能力;《大航海时代》这样的游戏,可以让我们在游戏的世界里斩获丰富的地理和文化知识;《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推出的现金流游戏据说可以有效提升玩家的理财能力。

** 3.设计式操练**
“设计”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定义: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式操练的好处,就是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像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非常好的提升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方式。美国国家航天局甚至长期和美国高校的机器人团队展开合作,NASA认为通过这种合作,可以使一些学生最终成为“下一代机器人研发工作组中的一员”。

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其实就是:自上而下,结果和目标先行。写作是输出,是结果展示,为了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你必须倒逼自己学会正确的行文方式,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学习如何把中心思想最简单、形象地展示出来。游戏是一种技能竞赛,是结果展示,为了玩好一个游戏,你必须倒逼自己学习游戏的规则,学习游戏的操作方式,学习如何最简单、高效地战胜对手。设计方案是一种目标和结果,为了设计出一个产品或解决方案,你必须倒逼自己学习设计的方法,学习理解复杂的情景,学习如何最经济、最聪明地设计出产品和方案。

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就是先定目标和结果,再逐步往下分解任务,寻找自己熟悉和有效的模式、方法去逐个快速完成具体任务。

最后,再强调一次:从今以后,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