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火效应的实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2006年,密西根大学的布伦丹·奈恩(Brendan Nyhan)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杰森·雷夫勒(Jason Reifler)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伪造了几则政治新闻,然后请来一批实验对象,先请他们阅读这则伪造的新闻,然后再给他们阅读真实的消息。例如,第一则新闻是美军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第二篇真实的消息是美军在伊拉克什么也没发现。实验对象中那些反对战争的人往往不认同第一个消息,而更倾向于相信第二则报道;而那些支持战争的参与者则相信第一则报道的叙述,而对第二篇消息嗤之以鼻。这个结果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支持战争的人在阅读完美军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道的时候,他们反而更加相信第一则假消息了。
研究人员随后又在别的话题上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又一次发现,如果更正的消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更正信息就像是一把逆火的枪,没能射出子弹,打中谣言,却让真实的信息更加没有市场。
当大脑接受了一个信息后,便会本能的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所侵犯。例如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会在使你在主动寻找信息时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无视与自己观点相斥的(详见:《 “绿坝娘”就在你脑中 》);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则是在人被动接受信息轰炸时保护自己的既有观点不受外来信息的侵害。慢慢的,逆火效应会让你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少,把自己的看法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实。
1976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芝加哥女人长期利用社保制度漏洞骗取钱财的故事。里根说,这女人有80个江湖化名,30个假地址,还伪造了12张社保卡,用来领食物救济,骗取多人份的医保等等社会保障,大挖资本主义墙角。这位里根口中的“社保女皇”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引发了持续30年的各种话题。然而,这“社保女皇”的故事纯属瞎编,美国当然也有人喜欢占政府的便宜,但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女人符合里根的描述。经过时间的流逝与真相的揭露,依然有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人们依然经常提到这个不劳而获的女人的例子来为辛苦劳动的广大美国人民鸣不平,尽管事情的真相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便可以知晓,但谎言却仍是大有市场。
心理学家说,这样的故事就像剧本一样。我们可以决定安排剧本的情节按照自己的喜好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是看其真实性,而是看其合不合自己的口味。虽然《华氏911》的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抨击各种黑幕的纪录片大有市场,但是对他的影片嗤之以鼻的也大有人在。人们看完一则新闻或是一部纪录片后,倾向于关注自己希望看到的内容,总结出自己希望得出的中心思想,早已不是电影本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奇怪、荒诞的理论会拒绝科学、理性和事实。你越是和那些伪科学拥趸讲科学,他们越觉得你是欲盖弥彰;你越是和愤青讲理性,他们越是觉得你是卖国贼。同样的,你也永远不可能在网上赢得一场口水战。你越是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就越是让电脑另一头的家伙更确信他的观点;同样的,你也会对对方的数据和论证作出类似反应,结果是双方都不肯退让,越来越顽固不化,谁都说服不了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