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伐匈奴书的原文及注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②,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③。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④,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⑤:“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⑥,天子大凯⑦,春蒐秋狝⑧,诸侯春振旅⑨,秋治兵⑩,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11),兵者凶器也(12),争者末节也(13)。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14)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5),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6),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7)。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8),迁徙鸟举(19),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20),重不及事(21)。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22)。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23),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35)地千里,以河为境(24)。地固泽(咸)卤(25),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26)。暴兵露师十有余年(27),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28),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29),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30),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31)。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32),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33)。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也(34)。
①不恶:不讨厌。切谏:深切的谏言。意谓毫不避讳的直谏君王。博观:广泛地观察。
②重诛:严厉的惩罚。
③遗策:失策。万世:万代。
④效:献。
⑤《司马法》:古代兵书,即《司马穰苴兵法》,原有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以下所引文字出于《司马法·仁本》篇。
⑥平:太平。
⑦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
⑧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
⑨振旅:训练军队。
⑩治兵:修治武器。
(11)逆德:背逆的德行。
(12)兵:武器。凶器:凶恶的器物。
(13)末节:最末等的节操。
(14)重行:慎重对待。
(15)务:致力。穷武事:用尽武力。
(16)任:凭借。
(17)齐:相等。三代:指夏、商、周。
(18)委积:此泛指仓廪所蓄的粮食和财物。
(19)鸟举:像鸟儿飞翔。举,飞举。
(20)踵粮:携带粮食行军。
(21)重:繁。不及事:无济于事。
(22)役:役使。
(23)靡敝:疲弊。
(24)辟:通“?”,开拓。河:黄河。
(25)泽卤:盐碱地。
(26)丁男:成年的男人。
(27)暴兵露师:把军队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 有:通“又”。
(28)是:此。岂:难道。
(29)蜚刍挽粟:飞速转运粮草。蜚,通“飞”。刍,喂牛马之草。挽,引、拉。
(30)黄腄:指黄县和腄县。负海:靠海。
(31)率:大致。钟:容量单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
(32)疾耕:拼力耕种。
(33)纺绩:纺织、绩麻。帷幕:军帐。
(34)畔:通“叛”。
(35)却:退却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①,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②。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④。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⑤,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⑥,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⑦,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⑧。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⑨,禽兽畜之⑩,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11),而下 循 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12)。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13),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4)。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15),此得失之效也(16)。故《周书》曰(17):“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①略:攻取。
②代古:代郡的山谷。
③从:追。搏景:博,击,打。一说为“捕”,捕捉。景,通“影”。捕捉影子。
④平城之围:公元前二○○年,汉高帝刘邦打匈奴,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方得脱离险境。见卷八《高祖本纪》、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等。
⑤刘敬:即娄敬,他建议与匈奴和亲。和亲:这是汉朝出现的一种与边境部族修好的政策。如把汉朝宗室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借以加强汉匈之间的亲善关系,换取边境的安宁。刘敬事见卷九十九本传。
⑥兵法曰:“此指《孙子兵法·用间》篇。
⑦系虏:俘虏。系,拴束。
⑧完事:完美的事。
(9)固:本来。弗:不。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
⑩畜:养。
(11)统:经验。
(12)兵久:战争持续很久。变:动乱。虑易:思想发生了变化。
(13)外市:与外国人勾结。
(14)尉佗:即赵佗。他建立了南越国。其人其事见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章邯: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大乱中投降项羽,受封为王。见卷七《项羽本纪》等。私:私欲。
(15)二子:指尉佗和章邯。
(16)效:效验。
(17)《周书》:指《逸周书》,记周代史实的史书。以下引文非此书原文,当是变化《周书·王佩解》之“存亡在所用,离合在出命”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