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怎么做康复运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31
  I期康复(院内康复期)。在医生监护下,可进行以下7个步骤的运动:1。床边坐位;2。关节运动;3。慢走15米往返;4。中速行走22米往返;5。上下几个台阶,行走91米,每日两次;6。下一段楼梯,坐电梯上来,行走152米,每日两次;7。重复6。另外,在病房中,可自己进餐、剃须等生活料理。
  II期康复(院外康复早期)。出院后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监护下逐渐增加活动级别,这一阶段主要推荐健身车运动。此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运动作为辅助,最佳方式是步行,逐渐达到10―15分钟/次,3―4次/周。
  III期康复(家庭康复)。一般在出院后6―12周开始,持续3―6个月。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锻炼,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定期接受随访。
  提醒:如您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死,接受过搭桥术及心脏移植术,都需要考虑到专业医院进行心脏方面的系统检查和康复治疗。此外,如果每次运动后,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加快或者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下降,说明运动量过大。如果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大汗、心悸、面色苍白,则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要停止运动。另外,运动前要热身,运动结束后需整理,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运动后不要马上冲凉,并注意补充水分。
第2个回答  2020-01-31
心脏病患者应该讲究章法地多活动。因为,运动是心脏病人的一种“治疗药物”。
想锻炼的心脏病患者首先应征得医生许可,然后应做好一系列的健康和安全措施。
具体为:
  
1.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包括运动前5分钟热身和运动后5分钟放松。可有效降低由于身体突然用力或运动突然停止所导致的心脏缺氧危险。
  
2.每次运动要定时,定时并不是强制患者每天都要在同一时刻运动,而是希望培养患者坚持运动的习惯,将运动变成生活中的固定环节。
  
3.每次运动要定量,避免运动强度过小、过大。一般,心脏病患者开始运动时,也许仅能坚持5—10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运动时间会慢慢延长到30分钟或更久。每周应活动3—5天,最好上下午各一次,随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动。
  
4.心脏病患者应密切监控运动强度,保持安全心率范围之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如果运动时心率低于靶心率,患者就需要缓慢增加速度及强度,以保证运动的有效性。
  
5.对于高强度运动应谨慎行事。首先务必与医生一起商量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可行性,确保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完成运动压力测试。
  
6.运动前、中、后出现的任何异常感觉或症状,都应该告诉教练和医生。这些包括:胸闷、极度疲劳、消化不良或烧心、呼吸困难、耳痛或脖子痛、上呼吸道感染、头晕或心跳过快以及严重头痛等。
  
7.如果患者正服用硝酸甘油,那运动过程中,务必随身携带该药。尽量避免发生胸痛、胸闷,一旦有异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总尔然之吧!,心脏病人的活动代练运动应该一定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的
第3个回答  2020-01-31
心脏病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虽然可以进行运动,但是是需要在专家和护士的陪同下进行的。而他们每天的运动量是需要根据他们的病情来制定的,而随着心脏病患者病情的恢复他们的运动量也是可以慢慢开始加量的,这样才是一种有利于治疗的方法!

面对心脏病人们都是害怕的,而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觉得这种疾病就应该躺在床上休息。其实这种想法还是太过于片面了,如果说心脏病患者想要更好的治疗自己疾病,还是应该一方面的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另外一方面应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治疗心脏病应该怎么进行康复运动?
虽然说心脏病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运动,但是也存在很多说法的。因为如果患者过度运动是会加重他们病情的,所以说心脏病患者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康复运动。患者在治疗心脏病时候进行的康复运动,应该是在专家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实施的。

其实心脏病患者是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慢慢运动的,例如他们可以在床边慢慢的走动的。等到身体健健恢复以后就可以往前走了十五米然后在原路返回的。等到心脏病患者可以出院了以后就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以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的,散步、慢跑和做健身操等等都是可以的。

虽然心脏病患者可以进行运动,但是需要注意自己的心率变化情况。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在运动以后是不建议超过每分钟一百二十次的。而如果说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开始出现大汗和面色苍白,就应该马上停止运动立刻进行休息的,千万不要因为逞强而加重病情。

温馨提示:虽然说心脏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多多注意休息,但是真的一动不动也是不可以的。如果这样患者的体力会越来越差无法更好康复的,所以说面对心脏病患者还是应该将治疗和正确的康复运动两者同时进行的,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
第4个回答  2020-01-31
有些患者认为患了心脏病应该静养,怕活动后增加心脏负担。护士应耐心解释,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的病人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和使用药物的剂量及效果。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并做示范动作,解除患者顾虑。多关心体贴病人,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运动。
(1)康复运动方法:心脏病人康复运动不是所有病人随便就可以进行的。需要在医护指导下进行,必须对病人的基本病情做出评估,在考虑病人危险因素控制,心理调控适宜等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运动方案。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在护士的指导下逐渐进行活动:床边坐位关节运动慢走15米往返中速行走20米往返上下几个台阶,行走80米,每日两次下一段楼梯,坐电梯上来,行走150米,每日两次。另外在病房可以自己洗脸刷牙、进餐等生活料理。出院后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监护下逐渐增加活动量,主要推荐健身车运动,还可选择其他形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逐渐达到10~15分钟/次,3~5次/周。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出院12周以后患者学会正确的锻炼方法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再需要医学监护,只要终身维持健康状态,并定期接受随访。
(2)康复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强度的掌握注意心率的变化,一般活动后心率不超过110~120次/分或增高不超过静息时心率20~30次/分为宜。如果运动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急促不能自由交谈,大汗、心悸、面色苍白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要停止运动,立即休息。运动后,如果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降低说明运动量过大,要减少运动量。所有训练活动均应避免剧烈、快速和紧张用力。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尤应注意静止性肌紧张和闭气,如悬垂、支撑、引体向上、搬运重物等均应严格禁止。
第5个回答  2020-01-31
经常会听到一些患者对我说:「我有冠心病,血管堵了 50%,医生对我说,我不能做运动的,家里的家务活都是请阿姨做。」

其实,现在国内心脏内科医生的主流观点是:稳定的心脏病病人可以做恰当的运动,运动对心脏病的恢复是有利的。

心脏病康复运动,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很多医生都知道,适当的康复运动对于心脏疾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做任何运动将导致患者心功能进一步降低,而科学的运动锻炼能够逐步提高心血管的适应能力,降低心脏病发作次数。

欧美国家心脏康复已发展得比较成熟。

康复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制定出个人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锻炼,并结合控制情绪、减肥、平衡饮食、戒烟、危险因子评估等措施,帮患者达到心脏功能的最大潜能。

「必须静养」的观念要改改了

国内绝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还没有接受运动康复的理念,仅仅是吃药静养,而且对于运动康复有一些误解。

误区一:把心脏病康复运动当剧烈活动

很多心内科医生会嘱咐情况稳定的心脏病病人,不能剧烈活动。但不做剧烈活动,不等于不能活动。可是一些患者及家属就误认为,还是不运动更稳妥。

误区二:心脏病康复运动不重要

虽然很多心内科医生都会建议心脏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当做一些心脏能承受的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轻体力家务,但不能给出具体时长、负荷的运动方案,随访时也较少问及患者运动情况,给患者造成一种印象:运动对我的心脏病来说不是很重要。

心脏病康复运动怎么做?

希望尝试心脏病康复疗法的患者可以到当地已经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去咨询。

1. 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和运动危险因素

医生首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最适合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例如从最简单的穿衣、洗漱、步行开始,逐渐达到有利于心脏的运动水平。常用的还有踩功率自行车、跑步机行走、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练习等。

运动前需告诉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因为有些药物会改变心率、血压及整体运动能力。

2. 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

运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必要时提供吸氧,以提高运动耐力。这种监测和评定将在运动过程中反复进行,用以确定运动是否安全,以及监测康复进展。

医务人员还将教会患者如何测血压、心率,告诉你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多少,教会患者使用 Borg 自觉劳累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来确定运动的强度是否适中,学会鉴别身体对运动的各种正常和不正常反应。

3. 家庭运动时坚持自我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医院内进行的运动疗法后,对于评定为低至中等危险程度的心脏病患者,国外一般推荐家庭运动治疗,或到能提供基本心肺复苏条件的社区医院进行运动。不过,对于评定等级为高危的心脏病患者,只能在医院中进行运动。

回家后,患者应根据医生的运动处方进行自我运动,并记录下心率、血压、RPE 和症状,定期随访医生,调整运动处方。

对于有心衰和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记录体重特别重要,体重突然增加,往往意味着体内有液体储留,心脏病加重或存在手术并发症,需及时联系医生。

运动康复,哪些心脏病患者不适合?

大部分病情稳定的心脏病及心脏手术前后的患者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执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康复方案,但如果患者有下列情况,不适合运动疗法:

不稳定的心绞痛;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不稳定的严重心律失常;

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或急性心功能衰竭;

未控制的糖尿病、血栓形成。

心脏病康复运动,必须有医生指导

心脏病康复运动有诸多好处,但缺乏医生指导反而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发现,运动训练的最初一个月最常发生心律失常、胸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情况。如果患者的体能水平、心血管适应能力还没有提高,就贸然开始超出自己心脏承受能力的运动,容易造成心脏缺血,增加猝死的概率。

尽管心脏病运动锻炼的人猝死概率相对较低,每 6~8 万中有 1 人,但还是要强调,心脏病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康复运动,逐步提高体能,恢复日常活动。

这些情况,立即拨打 120

家庭运动时,应确保能随时联系到提供专业心肺复苏的医务人员。运动前、过程中或运动后如果发生如下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任何身体不适:例如胸痛、胸部压迫感、背部、头颈、下颌、上腹部或一侧手臂疼痛、恶心、头晕、严重头痛、气促、气短、严重疲劳、大汗淋漓、突然麻木、手脚无力、视物模糊、突然口齿不清。

不正常的心率:比平时心率低或高出很多,或者跳得不整齐。

不正常的血压:收缩压下降,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血压异常升高。

责任编辑:yi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