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浅析《红楼梦》中的众丫鬟,正在写毕业论文。看到的朋友,给点好点的资料。最好能按照论文格式。本人在此谢谢大家了。

第1个回答  2013-06-17
多写点平儿,在他那个位子很难混的,离开学校就是要适应社会,努力吧
第2个回答  2013-06-17
《红楼梦》曾名《金陵十二钗》,书中的“十二”字样可谓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甲戌本在第七回中就有这么一条旁批:“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那么,专为元春省亲而买来的十二个女伶,也应该是十二正钗命运的一种对照。
  这十二位优伶的身份、名字以及各自的故事,一直是研红者们众说纷纭的题材,也留下许多扑朔迷离惹人猜测的疑团。比如,前半部中,小生、正旦、小旦分别是宝官、玉官、龄官,但到后半部,十二优伶各自分房后,小生、正旦、小旦却变成了藕官、芳官和蕊官。而且,蕊官是后来的,是补死去的菂官的空缺的。这就令人揣测,不知这些女伶们是否换过一批?不然,为什么前半部出现过多次的宝官、玉官、龄官踪影全无?龄官和贾蔷那一段极动人的恋爱也没了下文。
  其实不然。十二优伶的名字看似混乱,细较起来仍是有规则可循的。她们名字的命名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各从“文”、“玉”、“艹”三种偏旁,这种方式不正是暗合了贾府中现有的三辈人的排行么?

文官
  百官文为首。文官属什么行当虽然不详,但她至始至终都是众优伶之首,且深得贾母的喜爱,故贾母后来单单把她留下使唤,可见其地位之尊之贵。除此之外,她的名字似乎并无什么特殊含义,不再多赘。

小生宝官、正旦玉官、小旦龄官
  宝官、玉官本是两个过场人物,无甚大作用,但可怪的是她们几次出场,都必然和宝黛钗的故事、龄官的故事有关。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宝玉见到龄官画蔷后,冒雨跑回怡红院,宝官玉官正在院中和众丫鬟玩耍,袭人听见宝玉叫门的声音,还以为是宝钗;后文“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引宝玉前去见龄官的又是宝官玉官两人。这两回书,都是前半回写钗玉故事,后半回便接到龄官和贾蔷的恋爱上来,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若依射覆之法,宝官玉官之“宝”之“玉”,一射宝玉一射宝钗,“龄”又通“林”,是否可以看作是前半部中宝黛钗故事的缩影呢?
十二优伶中有容貌描写的仅有芳官与龄官二人,(芳官龄官的名字合在一起是“芳龄”,有人认为是暗射金锁上那句“芳龄永继”。)其中写龄官的“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四句直可与写黛玉的“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等句对看。“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后来究竟是走了还是死了,难有定论,似乎两样都有可能。龄官一般的是个“多愁多病身”,她曾吐血,又曾跟贾蔷赌气说“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又偏病!”听听,这多么像黛玉跟宝玉说话的口气!但她又曾向贾蔷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弄在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言语中并不乐意留在贾家,如果尽数发放优伶的话,她应该会在愿去的那些人中——只要她不是夭亡的话。

芳官
  “官”是指担任国家或者政府职务的人员,“芳官”顾名思义,当然便是掌管诸芳之人。曹雪芹苦心建造了大观园这座女儿国,自然得有人来统领群芳,能作大观园群芳之冠的,除了“绛洞花主”、怡红公子宝玉之外还能有谁?“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道:‘他两个倒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最后两句若跟描写宝玉的“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段文字相对照,意思就很明显了,芳官正是宝玉的影子,是宝玉统领群芳的副手。芳官恰恰又姓花,这恐怕不是顺手拈来的吧?不然也就“玷辱了好名好姓”了。(芳官在宝玉寿宴上曾唱过一支《赏花时》,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藕官、菂官与蕊官
  藕官、菂官和蕊官这段奇妙的感情关系,正是八十回后宝黛钗故事的翻版。蕊官因何分在宝钗房中?从表面上看,当然和宝钗需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来作冷香丸是分不开的。再往深里想,蕊官和藕官的关系,不正是黛玉死后宝玉和宝钗的关系吗?“菂”的意思是莲子,名为莲子的这位菂官,与藕官戏假情真,在菂官死后,藕官“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补上蕊官之后,藕官待她亦如待菂官一般温柔体贴,众人以为藕官贪新厌旧,她却自有自己的一番痴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这在别人听来因是呆话,在宝玉听来,却唯独”合了他的呆性”,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愚意以为,这一段话并不止只是合了宝玉的呆性那么简单,分明是暗合了他和宝钗黛玉的结局,才令他如此感叹的。正如宝玉作芙蓉诔明诔晴雯实诔黛玉一样,藕官此日祭菂官即如他日宝玉祭黛玉。菂官,分明便是八十回后的黛玉。何解?在四十回中黛玉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因此宝玉忙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黛玉抽得的花名签,是一枝芙蓉花,而且应该是水芙蓉,即荷花。荷花乃因藕而来,荷花开尽(残荷)之后方得有莲子,三者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菂官病逝一如黛玉泪尽而殁,金玉终于成就良缘,钗玉虽然鱼水相得,但宝玉曾答应黛玉不拔残荷,是他顾念旧情,“不把死的丢过不提”的确证。

老外艾官
  什么叫老外?1979年版的《辞海》是这么注释的:“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元代戏曲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大致是指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脚色。明清以来‘外’逐渐成为专演老年男子的脚色。表演上基本与生、末相同。一般戴白满须,所以又叫‘老外’。如京剧《四进士》中的宋士杰,《跑城》的徐策。近年来有些剧种(如京剧)外脚都由老生兼演,不另分行;有些剧种(如汉剧等)则仍作为一个主要行当。”
  看了这个注释,忽发奇想,探春后来远嫁的那位番王,究竟是老是少?《五美吟》里王昭君一首,是不是影射探春远嫁和番的结局呢?或者是因为那位番王的年纪跟探春有一段差距,所以把演老生的艾官预先安排到探春房里,作为一种暗示?:P

大花面葵官、小花面豆官
  跟了湘云的葵官,主仆竟是一样的脾气,都是爱扮作小子的。葵官的名字被改为“韦大英”,取“惟大英雄能本色”之意,正好与“乐中悲”曲中的“英豪阔大宽宏量”相映成趣。若她不做湘云的丫鬟,谁还配做?至于豆官派了服侍宝琴,后又被扮成琴童,改名“豆童”,那不过是宝琴“身量年纪皆极小,又极鬼灵”的一种映衬而已,所谓有其主必有其仆呀。

茄官
  老旦茄官,是尤氏讨了去的,全书中也就只出现过这么一回,并无别样新鲜趣事可记。郭襄才拙,实在想不出曹公为何如此安排,想来只属闲笔,应该无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