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问|第31天:顾诵芬:设计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1.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91岁高龄的顾诵芬院士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是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是航空工业唯一的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设计人员,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飞机设计大师的巅峰的呢?顾诵芬院士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同样身为设计人员的我们去学习借鉴呢?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顾诵芬院士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仍然每天按时到办公室工作,在《面对面》采访中记者问及他为什么坚持上班的时候,顾老略带兴奋的说“因为对航空有兴趣。”对于晚年生活,顾老说“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至于为什么会对飞机感兴趣,他说“因为从小接触航模,所以兴趣慢慢就起来了。”而且“交大正好有个航模俱乐部,有杂志、有材料,还有人互相交流,这样越搞越有兴趣。”是啊,我们常说“爱一行,干一行”,因为兴趣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卓越。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连接器设计人员,要想在连接器领域内有所成就,不经过“一万小时”的专注投入,就难以有所建树。而且要想心无旁骛的在连接器设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没有足够的兴趣是难以坚持的。同时,我们还要“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在工作中挖掘乐趣,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才能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互连解决方案。

3.书籍是通往智慧的阶梯。顾诵芬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除了吃饭、睡觉、工作以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另外在外语方面,除了精通英语之外,他还自学了俄语、日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这为他研究中外航空领先技术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他还博学强记,过目不忘,很多文献他都清楚的记在脑子里,大家都称他“活图书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泛读百科全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研读专业书籍更可以帮助我们在技术上做的更精更深。不仅仅读我们中国自己的书,还要多读国外的专业书籍,尤其是最新的最先进的技术期刊,找到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并坚持艰苦奋斗,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走进世界最前列。

4.现场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为了解决歼八飞机抖振难题,年近半百的顾诵芬,在未经过飞行训练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乘坐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测,终于找到问题症结,并通过技术改进,成功解决了歼八的抖振问题。顾院士亲临一线,深入现场的工作风格启发我们,解决问题就要到问题发生的场所去。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更准确的掌握问题发生的条件,才更容易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对于我们研发人员来说,当我们研发的新产品出现问题时,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或者会议室想象问题是怎么发生的,而应该坚持“现场、现物、现实”的三现原则,第一时间到问题发生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团队合作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当顾诵芬院士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记者问他这个奖项是不是对他一生付出的很多心血的一个肯定时,他说“我们航空的事,都不是一个人干出来的,都是团队集体的努力”。设计制造飞机不是一个人的事,同样我们制造连接器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要研发出一款商业化成功的连接器,离不开销售人员的市场调研,离不开研发团队的精心设计,离不开采购人员的物料保证,离不开工艺人员的精益制造,离不开质量人员的质量预防,同样也离不开我们生产一线的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通力合作,我们才能做出更出色的产品,才能永葆“专业、可靠、高端”的品牌形象。

6.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顾诵芬院士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也给我们航空工业的设计人员树立了榜样。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奉献,爱岗敬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