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勒考克《诗意的身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如同书名《诗意的身体》一般,当代戏剧对于人的身体如维柯《新科学》中那样的诠释,我们的身体将达到“原始诗性智慧”的高度,这一切有幸由雅克勒考克好似得到了天启,创造了一条路径出来。“诗意”,意味着“诗性思维”,“身体”如同智慧,两者结合,是风暴,是瘟疫(阿尔托语),是一场革命。

在没有接触勒考克之前,大多数人,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观众都会对形体戏剧这个词产生很模糊,边界不清晰的印象。形体戏剧是不是指纯粹的动作?没有台词?那么《穆勒咖啡馆》是不是形体戏剧?舞踏算不算形体戏剧?是不是只有形体动作且具备在场性要素的,就能算形体戏剧了?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要从词源上追根溯源,那不得不说Physical Theatre,这个词。它Physical,如果粗粗一看,那么你猜它这个词翻译过来是物理学的,那么OK,你猜对了。然而,They are having a physical relationship.又怎么理解呢?也许,physic还表示“医学,医术”。那其实physical是个多义词,除了“物理学的”意思外,还有“身体的;物质的;性欲的,肉欲的,自然属性的;使用武力的”的含义。一个词即表示物理性的,又表示自然属性的,又可以表示身体,这个词用与Theatre结合,那么将会得到身体剧场、自然剧场、诗意剧场、形体剧场等多种解释。翻译过来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也难怪了。

如果要从历史来看,勒考克身处法国五月风暴时期,那么同时期的人都有谁呢?吕西安·阿图、阿尔托、德勒兹、在他乡异国的福柯……这里面不仅有哲学家,戏剧家以及其他各类形式的艺术家们。现在从历史考据的角度去看过去,这些人多少都会有互相影响成分。勒考克提出的“流动”的概念,德勒兹也有在“流”的层面提出哲学思想。打破固化,让一切流动起来,是五月风暴的一条重要的折射。这里像一个褶皱(德勒兹),《诗意的身体》一书中描述的训练方式,我们以学科分类的眼光来看,是跨学科的。但我们是否也可以看作它是一种“流动的训练”,把一切艺术形式以流动的方式贯穿起来?

“学校最重要的主题,就是自然……观察生命的本质……这对我而言简直太棒了,我的生命仿佛打开了一道大门……”(诗意的身体 P6),根据书中的记载,以及对训练方式的分析,就我冥冥之中,感觉Physical Theatre隐喻的是某种对自然,对生命本质的全然开放,同时又加以技术技巧的运用。那么Physical Theatre是不是可以直接称“诗性剧场”、“自然剧场”呢?然而,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文化属性的结合。雅考克在意大利学习的戏剧,在起源上,他深受意大利即兴戏剧、面具等戏剧表现形式影响。也许这些都影响到雅考克的戏剧观念。从面具(哑剧)的形式入手,贯穿训练,让人误以为舞台上的演员都不说话,只是用面具、肢体去表演。但其实并不是这样,Physical Theatre的演员,也会发声。他们并没有保持沉默。所以怎么能说是“形体戏剧”呢?

而且Physical Theatre这个形式,受到过阿尔托(这个疯子)的影响,阿尔托是什么人?提出“无器官的身体”的人,同时也提出,“瘟疫”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戏剧的人……总而言之阿尔托对于当时的欧洲戏剧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对象。Physical Theatre这个词的翻译,绝不是简单的形体戏剧能简而言之概括的。我个人浅薄的见识认为,以自然流动的状态,流过一切艺术形式,并以生产(技术)的方式,让在场者(观众、演员)共同体验生命的本质(诗性)。可以称为“Physical Theatre”,“心物合融戏剧”,“诗性剧场”。

……(对自己无语)

这只是我的大胆推测。当然!要证明这个推测的存在,以及历史真实性,需要大量的论文和阅读基础。包括至少需要把法国五月风暴前后艺术家、哲学家们的书籍看一遍,随后还要看完欧洲的艺术家们的著作,从中互相对比,以此证明我的猜测。当然!这将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有缘者渡之!

对Physical Theatre译名的思考,可以帮助了解Physical Theatre背后的渊源,以及《诗意的身体》的戏剧观,这对于理解本书的结构会有很大的帮助,至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训练为了什么”,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大环境,大背景下,至少得到一个模糊的概念。

《诗意的身体》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好,不仅清晰的把整个Physical Theatre全貌展示了出来,同时还有一些真正训练上会遇到的细节和问题。这些细节的描写会帮助阅读本书的人避免一些错误和避免“分辨不清”的时刻。

有些情况,比如当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训练者往往有“舒畅”的感觉,那么这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得到了“治疗”,而不是创作本身。这个训练变成了一种治疗,但治疗的功能只有参与者才能体验到。然,作为创作本身,它的作用变得非常微弱。这些问题在书中也在被一直强调,创作者不需要自我满足、自我表现。

当然,创作者如果在创作的时候,参与了创作实践过程,但是当这个创作完成的时候,会有一种不属于“我”的感觉。创作者/训练者,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因为创作的完成,如同西瓜的成熟,将要拿出去(卖)给人们品尝。所以他们会有一些失落感。这样的现象和感受是正常的。当然也许部分创作者/训练者们不会有失落的感觉,会产生一种作品/精神的延续的感受。

还提到,自我表现与创造行为的平衡。在许多训练中,大部分演员只是在“自我表现”,沉浸在他们认为的极大的快感之中。然而观众呢?观众并没有代入进去,观众并没有满足感。这部分的描述,有一点点好像需要演员把观众一起带入到高潮的想象。我回忆起之前的一些训练和排演中,演员表演的目的“是他自己”,而不是站在台下的观众。演员把表演空间占为己有,将观众排除在外。于是表演就变得极为自私和私有。然而这两者,自我表现与创造行为的平衡,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演员要努力的目标。

噢!这又让我想到了某演员,“生活的呐喊混淆在幻象的呐喊之中”,过多的心理分析式在深层回忆中寻找创作感受,忽视了四周的生命与事物的运作/运动,以及运动如何反应在我们自己身上。过多的“自我”压缩了表演空间,让这一切外部世界不复存在,过近的角色与人物距离,也使得将呈现留给了自己,无法传递给观众。

这些在训练中的小细节,作为训练指导学习是十分有效的。首先这建立在阅读者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直观的感受到文字里的画面。当然作为实践之前的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想象空间不大,而且训练的时候发生的问题,简直是层出不穷……

最后,在阅读过程中,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方便理解Physical Theatre的全貌,以及本书的结构。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