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是人生的底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对于平庸,作者定义为:“平庸并不代表愚蠢、粗制滥造或者低俗。它只是普通。普通并没有错,也没有什么不好。”

学会接受平庸,是对自己的清醒,是对自己的一种内心接受与和谐;学会接受平庸,是对自己久别重逢之后的一种欣喜与平和。学会接受平庸,更是我们的回归本性,做好自己,顺其自然。

这种接受平庸的思想,作者是得益于《奥德赛》。奥德赛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他足智多谋,坚忍不拔,他身强体壮;同时,奥德赛也是一个平庸的人,贪婪、骄傲和判断力差的人,为此而做了很多不恰当的选择。

如果奥德赛的心思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多谋坚韧,从而无视或者不承认自己的瑕疵与短板,想必他会是一个最苦恼的人。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庸,就能更清楚的看透自己,更能了解自己,与一个真实的自己相妥协。能够与一个真实的自己,对坐下来,谈谈话的平凡人,才能走的更远。

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中平庸人。我的基因亦或每一个细胞里,继承与鲜活着属于人类本性的平凡与寻常的历史与精神。我们内心接受平庸,便是对历史的敬重,更是对现实的醒悟。

人,只有平庸的人;但平庸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英国散文家切斯特顿,在1910年发表的论文《世界怎么了?》中写道:“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做,那么即便做的不好也是值得的。”不平凡的事业,就是这样,坚定不放弃,坚韧而执着的做下去,最后方才显现出最为伟大的效果。

接受平庸的内心,我们面对世事都会更加的平淡而从容,对结果没有刻意的关心,只有听从内心的坚持;接受平庸的内心,我们面对一切富贵权利,都会有更加的素朴与简约,心中没有任何的痴贪,有的是一份宁静与高雅。

人生往往是“求而不得,得者不求”,这个尘世并没有按照人向往的规律在运转,皆是按照大道自然在演变。《道德经》说:“圣人披褐怀玉。” 意思是,圣人外表看起来是一个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却因为有了接受平庸的内心,有了“无欲”“不执”的内心,心如怀玉而不渝。

接受平庸,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智慧。诚然,做的更好是最好;但做不到更好,也是挺好。不管能做到多么的好或者多么的不好,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只要这件事值得做,我们就可以平静的去做。

接受了平庸,我们不会根据实物价值高低而去选择;接受了平庸,我们不会根据孰近孰远而去衡量;接受了平庸,我们更不会因为带来利益与名声的高低而去定夺。我们内心只有一个意念:值得。值得做的事情就去做。

当一个歌唱家,是美好的;我们做不了一个歌唱家,但唱歌的本身就是美好的,何必时时想着“歌唱家”对自己的诱惑。既然,唱歌的本身是美好的,就是我们值得做的事情,我们就宁静的歌唱,我们就欣悦的歌唱。

此刻的你,从没有感觉到简单的歌唱,竟是如此的伟大。

你,无论装饰与描绘多么的泫然与多彩,你终将回归到一个真实的你。《奥德赛》中的忘忧国的想法让作者很是震惊。奥德赛在这里停留,期间差点失去部分船员。忘忧国是个天堂,没有忧愁,只有快乐与幸福,时间轻松流逝,岁月在此无声。

每一个来到忘忧国的人愉快的吃下迷药,忘记了一生中需要做的所有事情,放弃了所有回家的计划。

我们每人,在一生的行程中,都有一个忘忧国。进入之后,痴迷贪恋,日日歌舞,夜夜欢歌,直至落魄终生。在忘忧国里,忘却了忧愁烦恼,我想更是忘掉了自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已经忘却;我是谁?更是忘得一干二净。社会愈加繁荣,经济愈加发达,诱惑我们进入忘忧国的迷药似乎越来越多。

《奥德赛》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你可以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寻访忘忧国,但最终,你终将离开这个不知自己是谁的梦幻,回归到真是的自我。不然,你将陷入人生可怜的漩涡,不能自拔。

离开忘忧国的你,才能成就本性的你。不知自己是谁?才是最是不幸与可怜的尘事。迈着有声音的脚步,跳动有节奏的心脏,感知到自己的存活,平庸着自己平凡的快乐。

“我是一个平庸的人。”一次在一聚会上,便是如此一句话,却是引来诸多笑声。我知道,周边的人都在诋毁与歧视着平庸。大家却全然不知道,压制拒绝平庸,便是在组织自己去尝试新事物。读书,写文、摄影,我可能都不能成为任何一个方面的专家,但只要给我带来快乐与喜悦,只要给我内心带来平静与淡泊,我便会无视别人的鄙视,平庸的去做,平庸的去坚持。

放弃自己的顾虑与担忧,亮出自己的平庸,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心中突然有了一份温暖,我知道,那是平庸的我欣赏了我自己而带来的。

接受平庸,便是勇敢的自赏与孤独;亮出平庸,便是有了人生最本真的底色。遨游江湖,本色不改;行走世间,底色不易。

我就是我,一个平庸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