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泰安市地理中考试题

[email protected]
试卷要包括答案

第1个回答  2012-07-01
泰安市二○一二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
地 理 试 题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6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试卷满分50分,地理、生物合场,考试时间90分钟。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右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位于两个相同半球的是
A.①与② B. ②与③ C.③与④ D.①与④
2.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时刻不同,日期相同
B.②、④两地的区时相差18小时
C.③地所在地区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D.④地位于高纬度地区
3.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B.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D.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4.读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线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
B.C→D线穿过了我国地势的二、三阶梯
C.降水量的多少造成了C→D方向上植被类型的不同
D.温度(积温)不同造成了A→B方向上农作物熟制的不同
5.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有关下列地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元人民币上景观所示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为壮族 ②信封上收件人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区划是桃溪镇 ③图中汽车牌照的属地为青岛 ④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画面为内蒙古草原景观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6.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动物的古老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农牧业与工矿业是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C.贝壳状的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首都的标志性建筑
D.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沿海地区
7.有关南、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由中美洲和南美洲组成 B.东部都蕴藏着丰富的煤、铁资源
C.西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相同 D.两洲地形都是呈南北三大纵列带
8.右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居民都以白色人种为主
B.两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C.两地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两地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区
9.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草原著名的优质畜种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10.了解和正确选择、使用地图,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二、综合题(共40分)
得 分
评卷人

1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图中河流P-M段的大致流向为 。
(2)计算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
℃。(取整数)
(3)为解决图中居民区的供水问题,计划在乙处兴建水库大坝,试分析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4)试简述图中城镇(居民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12.读东南亚部分地形图与“曼谷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中南半岛上山脉与河流分布的特点是

(2)图中字母A为 海峡,试简述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试分析该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稻米产区的原因。
①地形方面: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②气候方面: 。
③劳动力方面: 。
④生活习惯:长期以来,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
13.读非洲两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从左图可知,尼日利亚的原油出口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大约是 。
(2)综合分析左图可知,该地区的经济特点以 为主;该地区与我国的外贸合作极具互补性,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你认为这种互补性体现在哪里?

(3)右图反映非洲的问题是 ,你认为如何解决?

14.读两极地区及气温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我国已经在南极内陆建成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昆仑站(80°25′S,77°07′E)。请在上图中用“●”标出其大体位置。
(2)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其原因是

(3)由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可知,南极气温比北极气温低的多。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4)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试列举极地的科考价值。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位朋友的下列建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是因为

②“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是因为

③“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 是因为

16.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试比较我国耕地、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


(2)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是否合理
。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
问题。
(3)由右图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 地区。
17.读我国三大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甲图中A油田是 ,丙图中铁路线B是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乙图中的 (填图中代号)城市举办。
(2)甲图所示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区”,该经济区内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3)乙经济区内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4)甲与丙经济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条件分别是:
甲 ;
丙 。
18.读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从地形图上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 。
(2)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伏尔加河外,航运价值都不高,其原因是

(3)由右图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工业多分布在 丰富的地区。
(4)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却为什么沿南部山区修建?

19.下面是泰安市6月初四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1日星期一

高温:32℃
低温:20℃
南风3-4级转西南风3-4级

2日星期二

高温:33℃
低温:20℃

微风
3日星期三

高温:31℃
低温:20℃

微风
4日星期四

高温:33℃
低温:20℃

微风

(1)请你写出6月4日的天气状况

(2)家住泰城的小明约小亮于星期二下午2点到山东科技大学操场上打篮球,小亮的妈妈认为该天气此时不适宜打球,并打电话告诉小明不能应约,这是为什么?


泰安市二○○九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C 10、D
二、综合题(共40分)
11.(4分)(1)东西流向(或自东向西流) (2)5℃或6℃ (3)河谷狭窄地带,有利于筑坝,工程量较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 (4)河流交汇处,地势低平,交通便利
12.(5分)(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 (2)马六甲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热带季风气候,湿热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的生长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13.(5分)(1)90% (2)出口初级产品(单一商品)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非洲资源丰富;非洲经济发展欠缺资金、技术等,我国有能力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与合作等(答对一条即可)
14.(4分)(1)略 (2)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大陆上,气温相对较高,日照时间较长 (3)南极地区是大陆(或平均海拔高,冰雪覆盖) (4)南极大陆是资源的宝库,天然实验室等
15.(4分)(1)乙 (2)①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 ②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③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
16.(4分)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地区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2)不合理 水资源缺乏(灌溉水源不足) (3)南方
17.(7分)(1)胜利油田 京九线 ② (2)辽中南工业基地 (3)能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4)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等) 邻近港澳地区,便于利用外资、技术、信息等
18.(4分)(1)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由于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东部经济欠发达等 (3)矿产资源 (4)南部地区,气温较高,农作物分布、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19.(3分)(1)晴转小雨,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20℃,微风(2分) (2)午后2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最高气温达33℃,此时不宜打球(1分)
第3个回答  2012-06-28
第4个回答  2012-06-21
参见06.15的《泰安晚报》
第5个回答  2012-06-25
泰山晨刊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