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人如何过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1

不同朝代的人如何过年

文/老李

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这是好多年前的说法。现在的小孩子,并不一定会像我们那时候一样,巴望着过年能穿上好衣服,能吃上好吃的糖果,能尝到肉味。现在的小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盼的应该是那一分沉甸甸的亲情。大人也不似从前,盼着农耕,盼着地里的收成。现在的大人,一到过年,首先盘算着如可订票,如何回家,如何团聚……

在古代,过年时节盼望着丰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个好收成。像唐朝的孟浩然在《田家元日》里说的: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是在舒适逸乐的隐居田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志趣,在与老农牧童恬淡的耕作中享受到五谷丰登的乐趣。全诗恬淡灵动,素朴自然。给读者一个国泰民安,人人幸福的好景象。

古代过年有着特别的习俗。饮用屠苏酒。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热爱生活的诗人笔下,充满对新春的希望以及和家人团聚的喜悦。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就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正月初一,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用屠苏酒,是古来不变的民俗。

进入明朝,人们拜年有点像现在的微博签到。拜贴盛行,代之拜年的琐碎。文征明的一首《拜年》就可见一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意思是,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帖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帖,世人们只会认为这样更简易,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

到了现在,过年时人们都很少喝屠苏酒了。虽然也会通过短信微博互相拜年,但更多的则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家大小,合吃一桌团年饭,是这个年代过年的一道特殊风景。

如今的过年,总算回归到人的灵魂原位了。回家过年,是这个年代的主旋律,是情与爱的团圆,是家族血脉的融合。人们经过一年的劳累、奔波。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腰缠万贯了,不管是硕果累累也好,种瓜得豆也罢。都满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与自己爱的人分享这一沉甸甸的喜悦。于是,人们开始奔波,劳累,舟车劳顿,折腾着一种幸福——名叫回家。因为一个叫家的地方,在等着他们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