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2月6日,邵洛羊出生在宁波市庄桥镇东邵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并在此度过了三年的童年时光。东邵村地处灵山脚下,山上有北宋大中样符六年(1013年)建造的保国寺,遗存有江南最古老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四周是一块水土肥沃的平原。尤其年迈祖母的言传身教,使他永不忘怀。
邵洛羊的祖父邵开福,兄弟7人,以“荆树花开兄弟乐”分列房名,祖父排行第六,称“邵弟房”,务农,性豪爽,有侠气,但不善治业,年仅39岁即贫病下世;留下二子一女,由祖母徐氏勤俭治家,缝缝补朴,还常外出帮佣,拉扯长大。邵洛羊的父亲邵宝兴是家中长子,为了分担家庭经济困难,14岁即到上海当学徒,勤劳淳朴,聪明逾人,30岁不到已小有成就,拟把洛羊母子接到上海,但祖母生怕“十里洋场”不利于长孙的成长,坚持把洛羊留在乡间,亲自教育抚养。到邵洛羊3岁时,他的父亲在上海商界崭露头角,才把母子接到上海,但祖母仍盼长孙每年有二三个月回乡陪伴。直到邵洛羊7岁入学时,方算正式定居上海,可每春仍得返里省亲,向祖母叩安。在与祖母相处的这一段时期里,老人家勤劳俭朴的生活,正直厚道的品格,给孩提的邵洛羊不啻是做人立品的无上启示。
其时,邵洛羊的父亲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大型批发商行“长德行”,经营海味、檀香、杂货。数年后,同业推选他为海味檀香杂货业同业公会主席,并连任两届。小东门十六铺—带,是南市老城厢,集中有六大批发行业:食粮、南货(附檀香)、北货、水产、水果和桂圆荔枝(干货)。这六个行业,行会意识重,崇尚乡里梓谊,多师徒关系,设有“六业联合市场”及“六业联谊会”,邵宝兴是“六联”中的领衔人物。不久,又入选为宁波旅沪同乡会常务理事。生意虽然做大了,但淳朴的本色未变,依然勤俭朴素,急公好义,在家乡办小学、治河道,“修桥铺路造凉亭”,还帮助不少乡人去沪就业。其父的这种品格对童年的洛羊影响颇深,使他从小懂得人间疾苦,始终未曾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邵宝兴只读过两年私塾,所以经常告诫洛羊自己小时因家穷,上不起学,要洛羊争气读好书,明理干大事。母亲庄妙青也是贫苦出身的农村妇女,她对丈夫是贤妻,对儿辈是良母。洛羊有一胞弟,名玉棠,兄弟年龄相差8岁,惜在六七岁时病逝。
邵洛羊乳名钰刚,学名济荣,进新华艺专求学时又字青溪,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撰文署名“洛羊”,新中国成立以后遂以“洛羊”为名。 邵洛羊在上海敬业中学附小毕业后,入民立中学,后曾换过几所中学,直到中学毕业,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以国文,图画、史地、音乐、体育5门功课特别好。语文老师徐亚倩、吴墨卿更对他青睐有加,鼓励他多写文章,并介绍他投稿,发表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上。至于图画,邵洛羊以其天赋和勤奋,更是出类拔萃。
洛羊童年时家住南市区方浜路花草浜有馀里二号的一幢石库门楼房,距城隍庙仅一箭之遥,他常常去那里游逛,最爱跑豫园的环龙桥堍宛米山房裱画室。这里曾是清末民初海派绘画的大本营,因此,少年邵洛羊对任伯年、吴昌硕、虚谷、蒲华等名家已经相当耳熟。尤其幸运的是,任职四明银行、擅长书画诗词且住在他家二楼右厢房的汪梦庚先生,见邵洛羊爱好绘画,又十分聪慧,便着意提携,经常把他叫上楼去,教他五指执笔法,向他讲解中国画的“笔墨”,并把自己收藏的清代画家册页借给他临摹,还送了他一部《芥子园画谱》。这位汪先生,虽是业余从事翰墨丹青,但他是邵洛羊起步入门中国画的第一位引导者。邵洛羊后来得以在中国画这座大厦中不断登堂人室,汪梦庚的启迪功不可没。 邵洛羊中学毕业后,邵家称得上出了一位“秀才”。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商贾家庭来说,经商只要粗通文墨即可,以邵洛羊的学问,已绰绰有余。因此,父亲便要他辍学从商,以继承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使邵洛羊大感为难,书画艺术对他来说已是全身心的寄托所在,论如何不想舍弃。1935年夏天,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暑期班招生,邵洛羊背着父亲报了名。一个多月学画,大得校方注视,不仅画艺在班里拔尖,能诗能文更为其他同学所不及。从长远发展的观点说,“文为画之极”、“诗画本一律”,当时的少年邵洛羊对这个中的道理也许并未领悟,但却引起了执教老师的刮目相看,认为他是可造之才。为此,国画系主任、著名山水画家汪声远找他谈话,希望他正式进新华艺专,当得知他的父亲要他经商而不主张他继续上学后,又专程到邵府造访,劝说邵宝兴让儿子去读艺专。邵父是一位贾而好儒的开明商人,见汪老师如此厚爱,终于见允。
邵洛羊进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后,由汪声远直接传授山水画,其他的授课教师还有诸闻韵、黄宾虹、张聿光、谢公展、顾坤伯、朱天梵等。但当时黄宾虹乃特约教授,平时每月只来校上—次课,邵洛羊后来便经常到黄老师家去求教。在艺专前后三年的学习生涯,主要是临摹老师及珂罗版的古画作品以及外出写生,也就是遵循明代董其昌所说“先师古人,后师造化”的主张。由于邵洛羊天份高,基础好,又特别用功,所以曾得全校考试总分第二名,并获奖励,奖品为该校油画教授周碧初的油画《西子湖上》。邵洛羊除白天在艺专学习画,晚上还要到国学家李味青先生处学习古文诗词,风雨无阻。三年间早起晚睡,寒窗苦读,灯下勤练,为画学和诗文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根据父亲的决定,邵洛羊和妻子桂真一陪伴母亲返乡避兵燹。这样的经历,虽是邵洛羊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但却并非毫无思想准备。因为,他早就读过杜甫、陆游等的诗篇,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在他的心理上,这一次经历也许会把自己磨练、塑造成为杜、陆一类的人物。而从这一段的画史来看,如傅抱石、陆俨少等画家的情况,也一般如此。然而,邵洛羊虽最终未曾走上杜、陆的文艺道路,而世界观却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转变缘于一个既必然又偶然的机遇。在他返乡不久,毗邻上邵村适有一位也是从上海返乡的女学生邵幼青(施瑛)在获谷庙露天戏台上进行抗日救亡宣传,高唱《打回老家去》。邵洛羊听了既惊讶,又深受感动,便以自己写文绘画的特长,协助宣传队做宣传工作,同时也从她那里接受了一些革命思想。1937年杭州将陷,邵洛羊夫妇和邵幼青一起返沪,通过邵幼青的介绍,邵洛羊加入了“学生界抗日救亡协会”(学协)。1938年8月,再在邵幼青的介绍下,邵洛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38年到1949年上海解放,邵洛羊全身心地投入了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根据党组织的决定,1939年春他只身进入尚无中共党员的光华大学去当第二次大学生,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和开展学生运动,任该校中共支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之后,又在中共上海地下党学委的私立大学区委、大学分委、职业青年区委担任领导工作。日本投降后,调至职业界党委,担任过店委书记、职委委员。临近解放,又调到中共上海市委策反部工作,曾任西路副总指挥,策反国民党宪兵团长黄树黎起义,主持策划打开沪西地区封锁,迎接解放大军开入市区的行动获得成功。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清晨,上级派遣邵洛羊以中共党员身份,在黎天才先生(原张学良秘书长)陪同下驱车直入国民党上海市政府,首次晤见秘书长茅以升(桥梁专家),向他交待党的政策,协商保护全市水电、公交的正常运行;保护档案等财产,静待人民政府的接管。
“长夜风云十三年”,在战争年代,邵洛羊始终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为了革命工作,不惜放弃个人所心爱的书画、诗文创作。他也曾在宁波旅沪同乡会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但那主要并不是出于个人艺术探索的目的,而是为了筹划革命经费。此外,他还日以继夜赶绘了四五十幅作品,给赴美开展留学生工作的党员作活动经费之用,而纯属个人的艺术创作则中止了。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负责宣传工作,写了不少抗日和反美反内战的文章,还撰写、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迎春》和十万多字的时事评论集《认识美国》(郭沫若题签)。两书出版后,十分畅销。三个月后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
邵洛羊的父亲邵宝兴作为一名贫家出身的开明工商业家,他虽然并不真正了解独子所从事活动的性质,但相信儿子所干的一切乃是有益于社会变革、民族振兴的,故当儿子因工作需要请他捐钱捐物时,他总是慷慨解囊,予以支持。由于掩护条件好,上级党委常假他家集会,邵宝兴总是以礼相待,上茶留饭,从不怠慢“客人”。应该说,邵洛羊之所以能在地下工作中取得重要的成绩,发挥重要的作用,同他背后有一位有钱、有身份、明事理的父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004年,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获第五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
《邵洛羊画集》和他主持笔政的《中国美术辞典》,在1999年被列为“上海出版界50年500种精品图书”之一。 邵洛羊艺术馆建于2003年,由建筑师马清远先生进行设计,艺术馆建在风景秀丽的奉化江畔的宁波新闻文化中心内,建筑面积530平方米,乔石同志以战友和书画同仁的名义题写了“邵洛羊艺术馆”馆名。聘请市文联陈继武主席和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任和君同志为艺术馆顾问。建筑风格雅致大方,富有时代气息。馆内设有邵老书画艺术的陈列室、小会展厅和书画厅,可供举办小型书画展和书画笔会。
十年来开展了众多艺术活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展览、讲座、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成为宁波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外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 1989年9月,在宁波钱币博物馆举行了《邵洛羊、高式熊、周慧珺书画展》。
1994年6月,他的第一次书画展在慈溪市文化馆东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