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门大桥的环保之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建设篇汉中门大桥初始 汉中门大桥于2006年年底开工建设。据南京市环保局介绍,投资总额约3912.5万元的汉中门大桥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该局网站上进行批前公示,征集民意。从公示时间来看,截止日期为2006年11月3日。据了解,汉中门大桥是继定淮门大桥之后又一座进行环评的大桥,今后南京所有城建项目必须环评。
先拆北桥半幅施工
据了解,考虑到汉中门大桥交通的重要性,大桥在开工建设时将分步建设:先拆除北桥,进行北半幅桥的施工,保留中桥和南桥作为施工期交通通道,待北桥施工完后再拆除南桥,以新建完成的北半幅桥和中桥维持施工期的交通。
那么对于汉中门大桥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记者注意到,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显示,汉中门大桥符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该项目是在老桥桥位改建,较原有桥梁宽度略有缩小,不会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 据环评报告显示,汉中门大桥改建工程从环境角度而言基本合理,尽管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噪声及沿线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减缓措施,工程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而施工方一旦出现任何环境违法现象,如将废水乱排秦淮河,建筑垃圾随意弃放等,环境监察部门都有权力对施工方进行处罚或要求停工,直到纠正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汉中门大桥的建成,原来该处交通堵塞、启动车辆及怠速情况较多的状况将得到改善,会大大降低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改造后的大桥将有助于改善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 在秦淮河上改造大桥,对秦淮河水质是否有影响,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大家都知道,建桥时,水泥灌孔浆及钻孔灌注桩等施工过程都会产生含大量悬浮物的泥浆水,这些废水处理不好会直接排放到秦淮河里,导致外秦淮河水质变化,淤积下水道。
为保护秦淮河水体质量,环评报告中提出,施工单位应设置简易沉淀池或使用收集船只,泥浆水经沉淀分离后,清水作为一般废水排入污水排放系统,沉淀的固体颗粒物与生活垃圾分别堆放,分别处置。渣土、物料在运输时,须喷水或加遮盖处理,以防运输途中扬尘。对于不慎撒落的废渣、材料等要派专人负责清扫,避免引起二次扬尘污染。施工产生的各类垃圾废弃物应堆置在规定的地点,不得倒入河道和居民生活垃圾容器,施工中不得随意抛弃建筑材料、残土、旧料和其他杂物。 汉中门大桥附近目前有刚刚建成的一些高档楼盘,不过从楼盘入住时间来看,居住居民暂时还不会受到噪声影响,但一些老居民小区则难逃“劫难”。由于汉中门大桥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受区域内多条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噪声综合影响,汉中门大桥段声环境现状较差。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声环境将出现噪声超标。由于施工期噪声污染具有暂时性,因此建议严格实施禁止夜间施工机械作业和运输车辆行驶,并采取其它辅助隔声降噪措施,施工期噪声污染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另外,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汉中门大桥区域内环境噪声在营运期内无明显增高,报告建议,通过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加强上路车辆的管理,推广、安装效率高的汽车消声器,减少刹车,禁止大型货车及破旧车辆上桥,特别是夜间不能超速行驶。建议在醒目处设置禁鸣标志,对大桥两侧的十字路口红绿灯进行优化设置,当车流畅通时,可以减少频繁启动和制动导致的突发噪声,减少鸣笛,对于区域声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设计时桥梁实心护栏行车道侧考虑安装吸声材料。 记者留意到,在汉中门大桥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表示,建设单位委托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施工期环境监测,在老桥拆除工作开始后应进行环境监测,在老桥拆除期间监测2次,在桥梁新建过程中监测2次。主要监测内容是TSP(总悬浮颗粒物)和噪声。这就意味着环保部门将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