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总在朋友圈晒努力、晒加班的人,最后都把自己活成了loser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8

读者小米最近遇到了烦心事,非常迷茫,向我咨询该怎么办。

小米说她前几天收到HR的警告书,说她工作绩效差,再给一个月考察期,如果考察期绩效仍没有改观,下一步就要劝退她。

小米心里很不服气,说自己特别努力,又经常加班,公司这么对她,摆明了是故意找茬,跟她过不去。

我没说什么,就翻了翻小米的朋友圈,果然清一色的学习和加班节奏。

我一下子明白发生了什么。

小米始终没搞清楚一个问题:

更何况如果是自嗨式、炫耀式的“伪勤奋”和“假努力”,那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旁人是无感的,到头来工作上不出活,拿不出业绩,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自己为自己买单。

这个 社会 ,大家都忙着赚钱和发展,除非环境特殊,否则真没那么多企业、个人会有正事不干,就忙着为难你。

01

生活中,那些“伪勤奋”的人

小米的经历,让我想起之前的同事阳阳。

办公室里,你总会发现阳阳来得最早,走的最晚。

三天两头看她在朋友圈晒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感觉整个世界就她一个人最努力、最辛苦似的。

然而一提到她的工作,没有人不摇头。

领导让她做的报告,她提交后总是因为数据出错,被返工修改多次;交代的任务,事先怎么叮嘱和提醒,她绝对能毫无悬念地一错再错。

阳阳事情不走心,不过脑子,从不安心好好复盘自己的过失,再勤奋也不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

后来领导和同事根本不放心交给她重要工作,只敢让她做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到现在已经沦为公司的边缘人。

小米跟阳阳本质上一类人,她们错把朋友圈里的勤奋当作真实生活中的努力,以为只要让别人看到了,就想当然认为自己做到了。

学生时代,你身边一般也都会有这样的同学:最喜欢抢第一排坐,听课笔记记满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下课后不管去哪里,兜里都揣着记满了知识点的小本子,明明看上去很勤奋,但成绩却总是很不理想。

这样的人,特别喜欢这种富有“仪式感”的“好学”,他们的潜台词是:你看我座位靠前,笔记认真,学的努力,谁也没有我勤奋。

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恰恰是这种“虚荣感”害了他们自己。

其实他们从未好好琢磨和研究记录的知识点,不善于总结和抓重点,像“黑瞎子掰苞米”,学了新的忘了旧的,根本上并没有彻底掌握所学知识,考试分数当然上不去。

人们掩耳盗铃搬的相信“天道酬勤”,并以此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结果永远是3分钟热度,昙花一现般勤奋,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未发生一点积极的改变。

因为这样的人,并未领会天道酬勤里的“勤”,不仅是脚踏实地的“勤”,更是聪明而智慧的“勤”。

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且努力的人,但绝不会给那些只会抖一时机灵,把别人当傻子糊弄的人。

02

勤奋,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电影《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曾说过:

没错,那个就叫“伪勤奋”。

“伪勤奋”,不过是虚假的自我满足。

当你在朋友圈、微博等这些秀场里,晒读书,晒运动,晒深夜加班时……,你其实是把勤奋当作了炫耀的道具,你像是要揪着每个人的耳朵,大声告诉他们:你看,我有多勤奋!

比如听说巴菲特每天至少读500页书,孙正义静养两年看四千多本书时,你下决心向他们学习,坚信多读书就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于是开始集邮式的阅读,一本接一本,囫囵吞枣,开开心心标记今年读到了第50本,心里幻想着再多读一些,自己仿佛就可以带上成功的光环。

你难道不知道,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读书其实是最简单的一步。只有将记忆、应用、输出和温习等环节全部打通,运用到实践,才能真正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还有,你说平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就赶时髦似的进行碎片化学习,于是抓住等公交、地铁的间隙和在途时间拼命学。

而你所谓的没时间学习,却是把大把时间分配给了玩 游戏 、聚会、 旅游 、追剧……

这样的人,他们只想用零碎时间来打发所谓的“学习”,他们用零碎时间的勤奋,弥补完整时间的懒惰,然后沉浸在“我好努力”的自我感动中。

“伪勤奋”,只是完成了在低效状态,付出了自己大量时间的过程而已。

很多人之所以看上去努力,最终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是因为他们做的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努力。

低效努力,并不能换来实质上提升,真正有用的,是“有效”努力。

“有效”的努力,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累积,而是在过程中真正地用心体会,仔细思考。

这样的人,永远在想着今天有没有比昨天多一点进步,还有没有可以提升的空间,还可以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

电视剧《猎场》的前半部分中,“胡歌”为了成功,去尼泊尔挖过冬虫夏草,开过职介所,到处做成功学演讲,最后却是混的极其狼狈不堪,不但钱没赚到,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你能说“胡歌”不够努力吗?可天道似乎并没有酬勤。

在出狱之后,“胡歌”进行了深刻的人生反思,发现自己过去毫无方向,没有目标,过于功利。

他开始锻炼和培养对人脉投资的能力,扩大人脉圈,聚焦在高端猎头业务发展上,他仍然很勤奋,方式却完全不同,从此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贵人,逐渐走出人生低谷,迎来了一直渴望的成功。

勤奋,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对于不是富二代的普通人,它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起步点和标配。

人们很容易把过程当作结果,并沉迷于此,殊不知开始做,正在做跟做完,做好是有本质区别的。

03

如何告别“伪勤奋”?

要想让自己每一份勤奋和努力不白费,你需要从如下几点入手:

1. 找到适合自己的“真勤奋”

如果选择或方向错了,越勤奋,离你的目标只能越来越远。

比如,你的笔记抄满了一本子,这是低效勤奋;但如果你能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知识的原理,并且能够套用到其他方面,这才是“真勤奋”。

低效勤奋不需要动脑,做的再多,也只会让你原地踏步。

另外,不要只看到别人勤奋的某个点,要去看待整体的勤奋行为,看到别人成功背后的整套逻辑和上升路线。

适合别人的勤奋方式不一定适合你,一旦尝试失败,要学会及时调整和变通。

2. 简化处理事情

在确定好目标和行动方案后,就直接开始,摈弃掉完全没必要的仪式感。

比如运动就是运动,而不是将关注点放在装备是否优良上;写作就是写作,而不是将想法浪费在挑选本子纸笔上;做饭就是做饭,不要将目光过多的放在碟盘是否配套、精美;

正如同曾国藩家书中所说的,读书,何必要选择时间,选择地方,关键是自立的志向。至于准备工作,可以在开始之后慢慢的完善。

3. 规避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许可,就是当你为某个目标,付出了少量表面的努力,甚至只是刚刚构想了宏伟计划,就已经把自己感动坏了,觉得自己已经在变好了。

后面的事情做或者不做,似乎不需要那么尽心尽力了。

比如你是不是为了提高英语,曾下载一堆app或英语资料?为了健身,办了昂贵的健身卡,买了新款跑鞋?

做了这些事,你已经给了自己一种“我很努力”的感觉,允许了自己的道德许可。

在道德许可的遮蔽下,你的目标自始至终其实都是零,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当你心里一时产生的愉悦感,允许自己放纵一下时,一定要冷静地记住自己的目标,你离成功还只是开始。

4. 真勤奋,无需炫耀

勤奋的过程只属于自己,别人只看结果。

当你有一天用实打实的成果向他人展示时,才是你最闪耀和牛逼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有的只是不间断的准备。

写在最后:

雷军曾说:

“伪勤奋”只会让你徒劳无果,你要做的唯有抛弃和告别,真实面对自己的努力,客观接受自己还只是在路上的状态。

只有有价值的勤奋和突破,才会让每一寸努力掷地有声。

努力的价值,不就是成为美好的一部分吗。

愿你我,共勉。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500强高管,欢迎关注【职场木沐说】(mumushuo2017),后台留言回复情商,即可免费获得高情商秘籍一本。也欢迎你加我的个人号:mumushuo1904,围观朋友圈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