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五台山》剧场怎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4-26
《又见五台山剧场》叫风铃宫,剧场空间是一个长131米、宽75米、高21.5米的大空间。然而,当你走近它,你却不能完整地了解它的全部。长730米,徐徐展开的“经折”置于剧场之前,由高到低排列形成渐开的序列,成为剧场表演的前奏。而剧场就成为了正在被打开一本巨大经卷,预示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库。
“经折”和剧场采用了不同材质的表皮,包括石材、玻璃和不锈钢等材料,通过反射和透视,将体量化解为不同尺度的起伏的图案。混合材料的应用,以不同的方向影射着周围的景象,蓝天、白云、山峦、树木,也包括接近她的人,一切尽在似有与似无之间,极大地消解着建筑物的轮廓线。
每一页被打开的“经折”空间都是独特的,通过当代装置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一个个与宗教有关的小空间。这一多重演绎的“经折”借助于中国传统造园的方式,运用空问秩序建构内涵丰富的精神场所。让观众在一场场跌宕起伏的“经折”之间驻足凝思,展开自己与空间、与情景之间的对话,从而激发出观众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场地当中一石、一木的光影变幻,记录着一天的朝暮、一年的春夏秋冬,让人抛弃世间的杂念,开阔眼界和胸襟,感知佛陀的智慧。这不仅带来感官上的震撼,更多的将引发观者的思辨。
在“经折”被“掀起”的部分,形成游人穿越的通道,呈现出的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细部构建,隐喻着建筑所处的人文环境。出挑的杆件端头悬挂的铜铃,发出清脆、悠扬的声响,在很远的地方即可感知这座建筑的存在。在接近景区道路的一端,“经折”以高反光的不锈钢顶面直接插入碎石的地面,突出了“经折”构造的力度和纯度,对日空和月夜的映照成为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形象。同时,又将著名的华严经镌刻在不同材质的表皮材料之上,附会了“经折”的创意,向游人传递着演出的主题和内容。
场地内的石材,全部取自忻州当地。无论是在前往剧场通道一侧的“经折”之内,28块“顽固不化”的巨石,还是离开剧场的通道一侧的“经折”之内,组成28个经文的、被“点化”的黑色石块,以及通道另一侧铺满景观场地的各色鹅卵石,无不隐喻着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