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像一幅画,你的原生家庭简笔画是什么样子?描述下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我生在农村,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起,日子平淡却异常温馨,所以在我心中, 我的原生家庭本身就是一副美丽又温馨的画。

我原生家庭的画是这样的:傍晚时分,太阳像个鸡蛋黄一样挂在天上,几朵白云之下,三间土坯房正冒着袅袅的炊烟。

院子里种满了各色蔬菜, 正蹲在菜地里拔草的爷爷,此时正抬起头来擦汗,看着硕果累累的菜园,沟壑纵横的脸上笑意满满!

刚刚做完饭的奶奶,正在炕沿上,数刚收回来的鸡蛋,她把鸡蛋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放进竹筐里, 花白的头发,被夕阳映的泛着银光。嘴角却是掩不住满足的笑意。

爸爸妈妈刚刚结束一天的劳动,从田里回来,两把锄头都扛在爸爸的肩上,妈妈时不时的回身,替他擦去脸上的汗水。 两个人的肩膀靠的很近很近,爸爸不知道说了什么笑话,引得妈妈笑得像朵花。

扎着羊角辫的我,带着矮我一个头的弟弟,正在院里的海棠树下,转着圈,追着大花猫玩。 大花猫喵喵的叫,伴随着我和弟弟“咯咯”的笑。

一旁的老黄狗,轻轻摇着尾巴,歪着头看着我们, 那耷拉着的红舌头和咧开的嘴角,看起来也像是在笑。

我的原生家庭简单平淡虽有小瑕疵但并不影响整体幸福感!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比较苦,那时的父母也不过是年轻的爸爸妈妈。

因一开始缺乏生活经验种地种不好,收入少,物质匮乏的年代记忆中总是吃玉米面做的食物。

每次只有生病了才有煮鸡蛋吃,第一次吃香蕉已经16岁了你信吗?这不是夸张这就是我经历过的生活。

爸妈有几年时间努力在创业增收,先后办过养鸡场,地毯厂,编过几年葡萄筐……

他们一直在努力奋斗,那时候的市场经济模式挺特别的,养鸡场的鸡蛋要自己骑车送到人家里去卖。

地毯厂工作的大姐姐们是爸爸一个一个用自行车驮回来的还得管吃住。

编筐那几年我和弟弟学会了卷铺盖卷,那种叫做光棍卷的被子叠法,没办法,爸妈太忙了妈妈也是在那几年落下了腰酸背疼的毛病。

作为第一代计划生育政策之下的80后,因为生在农村我很幸运的拥有一个小一岁多的弟弟!

也许有人会说这算什么幸运,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特别的幸运!

我和我弟一起长大直到现在彼此之间的感情都特别好。

从小去哪里都得带着他,我们那一代的大孩子都担负着照顾小弟小妹的重担。

最有趣的是每次相约出去玩之前都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许带小尾巴。

小尾巴当然指弟弟或妹妹,可是每次人到齐了一看,谁也拗不过父母的安排都无可奈何的带着小尾巴呢。

春天我带我弟爬上奶奶家的老土墙去撸生嫩的榆钱儿吃,夏天午睡不着一起坐在阴凉处玩泥巴。

秋天和小伙伴们挎着小篮子去地里拾漏树上的苹果、架子上的葡萄,冬天划着冰车和一群小孩激战……

弟弟学习成绩好我就差一些,每每他被父母夸我就难过,有时候会觉得父母偏心,其实那都是情绪作祟,事实上父母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

买了稀罕的吃食从来都是我一半他一半,宁愿去借钱也要给我俩把学费都交了。

因为是男孩子弟弟干的活儿要比我多很多,你难想象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我却一直是被娇养长大的。

初一的时候住校每周只有15块的生活费,除去必要的花费我也舍不得每餐都加一勺子五毛钱的白菜豆腐,攒下来的两三块钱也要给弟弟买个钥匙扣之类的小玩意!

父母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很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使我们感受到的都是爱和温暖!

记忆中少有的几次父母吵架至今记忆犹新。

妈妈是远嫁过来的和奶奶之间也有婆媳矛盾,有时妈妈不免抱怨和不忿奶奶的所作所为,爸爸是极孝顺的自然听多了会不高兴,免不了口舌之争。

唯一一次妈妈在饭桌上摔了碗,打了小包袱哭哭啼啼要爸爸送她回娘家去,爸爸打趣说她娘家太远了骑自行车去不了……

妈妈破涕为笑责问爸爸,凭啥把她接过来却不送回去!看着爸妈和好了我和弟弟跟着一起傻笑着。

多年后老年的奶奶在几个儿子家中轮流养老,竟是我妈照顾的最好,饭菜做的香,不给脸色看,理发,洗涮……

这都是父母感情好的缘故,妈妈不一定真的原谅奶奶,但是因为她看重和爸爸的感情,所以愿意去细致的照顾奶奶!

爸爸呀真是个有福气的人,因为娶了能干的妈妈他几乎从不做饭,他心态平淡也没有大的成就一生都只是个农民。

可是爸爸做事不耍心眼待人真诚厚道,这些品质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姐弟的为人处事!

血浓于水的亲情给予了我的家人们平淡的美好时光!

如果说原生家庭是一幅简笔画,我家很简单几笔就可以勾勒出来。

一座小院子几间土房子,院里几棵大杨树下荡秋千的我,爸爸在修他那总是坏掉的大拖拉机,屋里的妈妈在做饭,玉米面馍馍香甜可口,弟弟看着书一脸的老实本份……

回不去的岁月有太多无法遗忘的回忆,庆幸自己拥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原生家庭,幸福极了!

我的家庭,父母亲是大学教师,我和两个姐姐。小时候,我们学习方面从来都不会管,什么都靠我们自觉。

家教比较严,大姐考上名牌大学,二姐没有考,就保送了名牌大学。我比较贪玩,上了个普通大学。

小时候母亲尽量不让我们做什么家务,好吃的也都留给孩子们。

母亲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个及其重要,伴随一生。做人要有骨气,更要承担责任,成人后不管什么事,既然做了就要承担后果,工作还是婚姻,母亲只给建议,让我们自己决定。

个人觉得,人的家庭教育太重要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好的家风,一个家族的风气会传承下去~

以前跟妈妈说过,不想结婚是因为害怕吵架。妈妈说,婚姻生活哪有不吵架的。她可能没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相信爸妈他们是相爱的,只是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年轻气盛的两个人,都是倔强的脾气,吵起架来谁也不会让谁,说的话也真够伤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小就很会察言观色,也害怕婚姻,对自己没有信心。

我们家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奶奶,裹着小脚,背有点弯了,对我最疼爱了。奶奶往往最疼爱长孙了,我妈不会针线活,从小我们穿的布鞋,都是奶奶做的,她眼睛又不好,那里没有电灯,家家靠鸡下个蛋换点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干到深夜。我父亲是上门女婿,虽然孝顺,当有时候生活窘迫境下也会唠叨几句,我奶奶就气的哭。那时候我最喜欢奶奶了。常常与父亲对着干,帮奶奶,于是奶奶更是疼我,一有好吃的头一个就给我吃了。随着弟弟们一一个来到。家里的日子更好了,奶奶穿着补钉打补钉的衣服,当她精神气一直很好?最后因中风瘫痪在床,熬了三年才离世,享年82岁。奶奶的一生经历二个朝代,从民国到新中国,历经千辛万苦,饱受苍伤磨难,她的一生是悲苦的原生画,让我们永远铭怀与思念。念逝者安之,你的不孝孙子在此垂念于你,只当祭祖之意吧!

我的原生家庭幸福美满,父亲是个人民教师,母亲是农民,日子虽然不富足,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好怀念那个时候。

孝道带带传承。力求上进蓬勃发展。

我的原生家庭四口人,我和老公及两个女儿,用一张画面描述的话,我们是在不同的方向做着不同的工作,看似没有关联,实际,还有一些小小的交集。